返回首页

辩论赛时是二辩还是三辩比较强?

169 2024-01-19 19:17 admin

辩论赛时是二辩还是三辩比较强?

不知道你是什么赛制的,有四人分别陈词的,有攻辩的,有质询的,各种情况各有不同。

一般来讲,一辩负责陈述己方观点是公认的。排除个人风格的因素,一辩的基本职责就是把对双方辩题的理解、己方观点的前提、标准和理由交代清楚,重点突出、表达清晰流利。并在之后的辩论中出现对基本定义和观点的歪曲时要及时反应和澄清,掌握大量数据和例子,因为一辩应该是对己方观点掌握最牢的人

二三辩一般用反应快语言风格强烈的辩手,因为从阵型上考虑,二三辩应该体现出冲锋陷阵的感觉。所以要多多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体现出对抗性和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得比赛更激烈精彩。

四辩是公认的总结陈词者,要有大局观和把握根本的能力。在总结时要梳理全场的脉络,找出交锋点,而后指出对方在此犯下的错误,再提出正确的理解,最后从更高的角度阐述己方的理由。而四辩在自由辩的时候应充分利用自己“旁观者”的角度,发现对方立论和论证的问题,并及时指出引导队友攻击。四辩的发言要有分量,不能说废话空话。

所以你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一辩和四辩更能发现对方的问题,所以他们是发起攻击(或锁定目标),而负责去攻的就是二三辩了,他们要强化队友发现的问题。所以形式上攻的是二三辩,而实质上一四辩决定了方向,这样显得比较有分工,而不是各人打各人的。此处没有把事先准备好要抛出去的问题算进来,因为那个是战术,不是攻的职责。

三辩的万能盘问问题有哪些?

三辩的万能盘问的问题如下:

1、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从某字的深层含义考虑下。

2、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虽然有时有些牵强,但却在气势上占了上风。要发现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这一面着手,使对方提出的问题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辩论赛三辩的盘问技巧

三辩一定要思维敏捷,语速较快,有气势。到了场上简短的回答对方的问题,然后快速抛出自己的问题,不要被对方带着走了。

如果碰到有什么问题不会回答,就绕过去,比如说“对方辩友,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而不是……”或者是“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了”等。

三辩的万能盘问问题方法具体如下:

1、借力打力。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说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 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

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 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

2、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 上占了上风。

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辩论赛三辩技巧:

1、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从某字的深层含义考虑下。

2、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虽然有时有些牵强,但却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要发现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这一面着手, 使对方提出的问题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这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3、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