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怎么写啊?
《if语句》教案
【使用教材】高等教育21世纪课程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龙佑喜、彭三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章节名称】第4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第4.1节 if语句
【授课教师】秦老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例学习如何利用 if语句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归纳等手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
(3)情感目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分支结构的思想,流程图表示和执行过程。
2、if语句的两种形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用if语句解决具体的选择结构问题
【课型及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
【教具】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及内容】(以下带有下划线的内容为板书内容,图1、图2a、图2b和图3为版画内容)
第4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顺序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支结构特点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4.1 if语句
C语言提供的if语句的三种形式:第1种是if语句的一般形式;第2种是if语句的缺省形式;第3种是if …else if语句。首先学习if语句的一般形式。
1. if语句的一般形式(if-else形式)
(1) 一般形式的语句格式如下:
if(表达式) 语句1
else 语句2
下面考虑if语句的一般形式是怎样形成分支的?
(2)执行过程:(见图1)
首先计算表达式的值,若表达式的值为“真”,执行右边的分支,也就是执行语句1,然后执行if语句的下一条语句,这时语句2不会被执行。如果表达式的值为“假”,就执行左边的分支,执行语句2后直接执行if语句的下一条语句。这时,语句1也不会被执行。很明显在程序中,利用if语句的一般形式可以形成两个分支。
【例1】 输入两个整数a,b,比较大小,将较大数输出。
(1)算法分析:设3个变量a,b,max;
输入a,b的值;
判断a,b,将较大者放到max中;
输出max的值。
下面用流程图来描述算法。
(2)流程图。(见图2a)
首先简要叙述流程图的执行过程,然后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代码。
(3)源程序 (以下程序板书在黑板中间):
#include main() { int a,b,max; scanf(%d,%d,&a,&b); /*从键盘输入两个十进制整数,并按a,b在内存中的地址存入a,b所代表的内存空间*/ ⑤ if(a>b) ⑥ max=a; /*语句1*/ ⑦ else ⑧ max=b; /*语句2*/ printf(max=%d\n,max); /*按十进制整数格式输出*/ } 运行结果:3,4↙ max=4 简要分析主函数中函数体的执行情况,特别说明源程序的第5行~第8行是如何形成两个分支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利用if语句的一般形式,可以形成两个分支。但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条件为“真”时,执行语句,当条件为“假”,就不执行语句。这就是if语句的缺省形式。 2. if语句的缺省形式(if形式) (1)缺省形式的语句格式为: if(表达式) 语句1 (2)执行过程:(见图3) 首先计算表达式的值,如果表达式的值为“真”,执行语句1,然后执行if语句的下一条语句。如果表达式的值为“假”,不执行语句2,直接执行if语句的下一条语句。可见,这里同样形成两个分支。下面利用if语句的缺省形式改写例题1。 【例2】用if语句的缺省形式改写例1(求a,b中的较大者)。 (1)算法分析:首先假设max=a 判断a,b的大小,若a<=b,则max=b 输出max的值 (2)流程图:见图2b(在原来基础上改画) 根据流程图得到改写后的源程序。 (3)源程序:(在原来基础上改写) #include main() { int a,b,max; scanf(%d,%d,&a,&b); ⑤ max=a; ⑥ if(a<=b) ⑦ max=b; /*语句1*/ printf(max=%d\n,max); } 运行结果:3,4↙ max=4 着重指出程序的第 5行到第7行与例题1的区别所在。 引出处理多分支问题的if语句第三种形式----if …else if语句,并说明下节课将要介绍。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if语句的两种形式: 一般形式(if-else形式) 缺省形式(if形式) 【课后作业】(自己确定1~2道习题) 【教学后记】(写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如何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 公开课教案
先回顾几首熟悉又经典的诗歌,考考背诵,这几首诗歌回来可以作为载体讲表达技巧,然后询问学生已知的表达技巧有哪些,学生当答不全,然后展示表达技巧,询问学生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学生理解较好的可带过,理解不清的再详解,哪些理解哪些不理解可预估并在学生中做调查,不必讲太多,根据时间安排。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