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式微》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63 2024-01-20 23:32 admin

一、《式微》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项错,式微不是说天气不好,而是说天黑了。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

为什么还不回家?

如果不是为君主,

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1.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2.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3.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4.躬:身体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远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二、微作文怎么写。发过来

我小时候有一个理想:想拥有全世界所有的童话书,一天到晚不停的看。

那天放学,当收废品的大爷慢悠悠的骑着载满废品的三轮车和我擦肩而过时,我还在想《淘气包马小跳》中的情节。

回到家时,我看着多出一个空位的书架,什么都明白了。

久而久之,作文书,数学题集逐渐把那个空位塞满了。

三、《诗经.式微》的内容,原文啊

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

人民行役,颠连困苦,对统治者发出不平的怨恨。

式:作语助。微:昧,黄昏。

微:非。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这可能要算《诗经》中最简短的一首诗了。

然而,这样一首简单的诗,千百年来,竟也是千人千解。毛诗序说,“《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现代人则说,这是服劳役的人发出的怨声。

如果取前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是: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浓露之中呢?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泥泞之中呢?

根据毛诗序所言的历史背景,此诗是黎侯的臣子给黎侯的劝告。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留于卫。卫国拨给他两个邑让他们安顿,黎侯后来可以回国了,但又不思归。后世三国时阿斗的乐不思蜀,大概可追溯到这里。从他的臣子急切劝勉的情况来看,形式确实很有些麻烦,看来是国内人对黎侯的乐不思黎颇有怨言了,做臣子的当然要尽到自己劝谏的责任,便作此诗以劝。

如果采后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成了: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要不是因为老板的缘故,我哪会在这里冒着风露?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还不是因为老板的身体,我哪会身陷在泥泞之中?

两相对比,谁是谁非?谁优谁劣?一清二楚。

按现代人头脑中充满的阶级意识和所谓人民性的革命精神,来解读此诗,唯一可以表达的就是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劳动者在发牢骚,至于诗意全无。这样一首“民歌”,就差强于一首打油诗。

确实,诗无达诂,易无达占。

然而,诗无达诂?本来无诂。易无达占?本来无占。

所谓“诗无达诂”,纯粹是后世解诗者强梁之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发,在写诗者那里,自有一种本意和机心。怎么可能允许后世解诗者胡乱而诂?写诗是一种事业,而解诗只不过多了一种职业。事业和职业,貌相似,情不同,往往一个南辕,一个北辙。

现代女诗人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这在朦胧诗派里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然而,据她自述,这首诗本来是她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台上一位老先生大发歧视女性的高论,因之即兴而在台下写下了这首诗,其意仅仅是在表达对这种大男子主义现象的一种不满。可是,是诗一经传开,竟然花开别枝,成为风行一时的爱情诗。女诗人也无可奈何,只有莞尔。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现代人中有人写下这样一首抱怨“老板”的诗,那么,我们的“老板”们会把这样一首诗拿到职工文艺晚会上歌唱吗?

正如历来解诗者反驳毛诗序时爱用“牵强”二字一样,那么,我在这里也不妨送给他们二个字:“荒唐”!

“人民性”不等于民歌,正确认识“人民性”才是理解《诗经》的本质的态度。“人民性”固然存在于人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奴隶和平民的思想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固然是人民性,然而,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先进的思想者,有一批先进的知识集团,正是他们率领着人民在创造着先进文化,这些知识分子或思想家,他们所代表的思想难道就不具有人民性了吗?狭隘地从那种出身、成分、地位来看待人民性,结果只会闹出无数的笑话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这是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