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比较难教的,排除学生悟性,老师能做的大概以下。语文教学我自己经验也不是很多,慢慢摸索~
1.首先自己摸清楚阅读考点,中考大纲里面的可以作为蓝本。逐条细化。现在休假,手边没有书。随意点举个栗子。网上查的,上海中考大纲有一条,能把握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能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细化过程:(1)理解句子含义——哪些类型的句子容易被考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是什么/(2)分析句子作用——可以从哪些方面分析作用
2.讲解答题规范。答题的语言体现着思路,讲解答题规范有利于学生整理思路。规范的语言可以有效避免"理解了但是失分"的情况。所以要教会学生大概的规范性语言。例如分析一个含有比喻修辞的句子的含义,步骤: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把这啥比喻成那啥,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啥的啥,3表现了作者啥啥的感情。这是一个比较规范的答题语言。如果把123顺序打乱,说得对,也可以得满分,但是条理就不清楚,很难保证学生在混乱的思路中每次都能答得全面。
答题规范从哪里来的?试卷参考答案的语言,尤其是中考试卷很有参考价值。现在阅读一般是踩点给分,意味着步骤要踩到位。
3.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彻前面两点。比如,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句子含义,必须按照规范的语言回答。刚开始不对没关系,大家一起纠正,其实学生很爱挑错的,挑着别人的错,自己慢慢就形成规范的习惯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