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219 2024-01-14 11:02 admin

一、皮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1.在皮试前最好先了解以前是否用过此药物,要主动告诉医生有无过敏史。

2.要回答护士询问你的家属史、用药史、过敏史,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三史,以及你的孩子、家属的三史。

3.避免在饥饿、剧烈的情况下做皮试。

4.皮试后打完针一定要观察15分钟方可离去。

二、请问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的操作规程。

静 脉 输 液 的 操 作 规 程

一、评估

1、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以安排适当体位,评估病人心理情况以减轻负担;

2、评估药物的质量:以避免输液反应

二、计划

1、自身:着装符合要求、洗手、仪表大方。

2、用物:无菌输液器一套、治疗盘(消毒液、砂轮置小药杯内、启瓶器、棉签、弯盘、无菌持物钳、输液卡及药液、网袋、胶布、止血带置于无菌杯内、小枕、笔和表)输液架、治疗车。其放置整齐有序便于使用、三查七对。

3、病人;核对床头卡、与病人沟通、介绍目的、嘱排尿。

三、实施

(一)准备

1、抄写输液卡认真核对药液和输液器;

2、用湿布拭去瓶上尘灰、检查铝盖有无松动、瓶盖有无裂缝、药液有无变质。

3、撬开中心铝盖、消毒瓶盖;(锯安瓿需消毒)

4、按无菌操作抽取需要的药液加入瓶内、抽出相应的空气、注意配伍禁忌:

5、将加入药液、病人床号及日期写好标签贴在瓶上;

6、检查输液器、套上网袋、消毒瓶口、插输液器并夹紧调速器。

(二)操作:注射盘及输液瓶放在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处

1、再次核对、沟通、介绍、嘱排尿、取体位、输液瓶倒挂架上排气一次成功(不浪费药液、排气不超过8滴)后夹紧输液管。

2、选择静脉、穿刺部位下垫小枕、准备胶布、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

3、再次排气(不超过3滴)夹紧、嘱握拳、绷紧皮肤、持针成20度角进针、见回血再进针少许并三松(止血带、调速器、拳)。

(三)固定:

1、撤回小枕、见点滴通畅、胶布固定针柄、针眼处盖上无菌小纱块固定、针管盘曲再固定。

2、调节滴速、病人取舒适应。

(四)整理:

1、交待有关事项、将呼叫器置患者易取处、填写输液卡签全名、冬天保温。

2、整理单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五)拔管:

输液完毕夹紧输液管撤除胶布、将棉签放于针眼上方快速拔出针头并按压片刻、口述输液器剪毁形进行预处理。

四、评价

1、速度:

2、态度:沉着冷静、仪表大方

3、整体要求:床铺平整、中线对齐、四角包紧、程序正确、动作省力。

三、打针时的小困惑

部位不同

注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打吊针,是把药液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这种方法吸收比较快,达到药效速度也快。

再说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

人的组织,依次从外往里说是,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肌肉。

皮内注射是把药液打入表皮和真皮之间,像青霉素皮试,是皮内针,这样吸收比较慢,就算过敏也会及时发现。

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像预防接种就是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除了以上皮试,接种,一般的药物,除须要求吸收很快的,或者,我们要求这个药物不能很快吸收的,因为很快吸收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一般都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屁股针,有臀中肌,臀小肌,(一般小孩打这个地方,因为他的臀大肌还没有发育完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还有股外侧肌注射,上臂三角肌注射。

每一种都起有特定选取部位,而不是说,是屁股针,就是屁股任何地方都可以打,它的定位是以避开大血管和神经为原则。

这几种注射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注射手法。

皮内注射,是注射角度最小的,肌肉注射,一般是垂直进针。

通常我们依据不同的吸收速度而给药。

四、比较各种注射法的异同点

一、皮内注射法(ID)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2)目的:皮肤试验;预防接种;局麻先驱步骤。

(3)部位:皮肤试验在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5°角。

(6)进针深度:针尖斜面,达表皮与真皮之间。

(7)注意事项:皮肤消毒忌用碘酒,注射部位不可用手按揉,以防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1)定义: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2)目的:迅速达到药效和不宜或不能经口服给药时;局部供药;预防接种菌苗、疫苗。

(3)部位: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持针姿势:右手食指固定针栓。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1.5~2cm)。

(7)注意事项:进针角度不宜超过45°角,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1ml时用1ml注射器吸药并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内注射法(IM)

(1)定义: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2)部位及定位

①臀大肌注射

(ⅰ)“十”字法

(ⅱ)连线法

②臀中、小肌注射

③股外侧肌注射

④三角肌注射

(3)体位

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

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③仰卧位:用于危重者;坐位:便于操作。

(4)持针姿势:中指固定针栓(握毛笔式)。

(5)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90°角。

(6)进针深度:针头的2/3(2.5~3cm)。

(7)注意事项:2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发育不完善,所以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

四、静脉注射法(IV)

(1)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2)部位: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手背、足背和踝部等处浅静脉(如手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

(3)持针姿势:同皮内注射。

(4)进针角度:针尖与皮肤呈20°角。

(5)系止血带的要求:部位在穿刺点上方6cm以上,时间在碘酒与乙醇消毒皮肤之间。

(6)注意事项:推药中若局部疼痛、肿胀,试抽无回血,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出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注射局部及病情变化。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