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也是“平等关系”,包括师徒关系、同行关系、朋友关系等。与欧美的大学相比,中国导师对研究生的“约束力”很小,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难提高,因此需要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
二、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处理好关系?
特别推荐我自感研究生和我的关系是很好的,过去的,现在的都是这样。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近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从切身体会出发,给出了6条建议。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十分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刚刚进入学科内部问题时,你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或者对课题共同组的了解,许多方面都来自导师。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你带来惊人的收获。1、保持与导师的联系 当你开始做实验、做研究时,你会希望你的导师能随时随地帮助你,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导师很忙,而且忙到你想象不到的程度。于是,你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很多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有的时候,论文做得不是很顺利,可能不是由于你的研究水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而是因为你把自己与导师隔离开了。 对此,你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让你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导师的脑子里、嘴上、联系记录本上。这样,你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科研上的指导,而且也给导师留下深刻印象,导师在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同行交流时,也乐于推荐你。这对于你今后的求职、科研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让导师经常得到你的消息 即使研究没有任何进展,也不用怕跟导师说。让导师得到你的消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可以。因为让导师知道你的进程,对你而言一定是有利的:如果你没有进展,导师会帮你想办法,看问题出在哪里;如果有一点进展,他会帮助你总结经验,再上台阶。总之,我建议,研究生最好一周与导师联系一次,告诉导师自己科研工作的进展信息,并使之成为有规律的任务。3、摸清导师的性格 研究生要熟悉导师的说话方式、口头语,甚至是思维方式,要用导师的语言跟他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具备与导师保持联系的能力。 对于一些导师,如果你不把话说好,很可能要产生误解。对导师说的话,一定要像玻璃一样透明,让导师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误解。4、赢得导师的尊重 懒惰和不自信会失去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如果你偷懒,你的导师肯定不相信你;在与导师交流时,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信心,很有可能让导师对你的工作也失去信心。很多博士生在跟导师谈话时,常常处于一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对于有的导师,你谈话时没有信心,就会让他也都没有信心了。这是一个怪圈。博士生如果对导师说:我能行。这3个字就可以打破这个怪圈。我以前带一名博士生,他每次都说“老师您放心”。说到的,他也做到了,我也就对他比较尊重。 更为实质性的,是你的行动。一是你得到了科学研究很好的结果,二是你通过独立研究充分表现了你工作的努力,这两种做法容易引起导师的尊重。对大多数的博士生而言,毕业以后可能做的是别的研究、别的工作,只有独立思考、独立工作,才有助于你走向成功。5、敢于向导师提问题,适当展现个性 我们很多硕士生、博士生,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在导师的面前像小绵羊似的,不敢提什么问题,不习惯向处于权威地位的导师提出要求。我想提醒的是,如果你得到了导师的尊重,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地位,你就可以跟导师谈判了,因为导师尊重你、欢迎你。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好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再过几年你将毕业,答辩的时候,一个礼堂的专家可能对你提问题,你要很好地回答,你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所以,你一定要在此之前就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跟导师提问题。 硕士生可以试着和导师谈谈自己关于研究课题的个人看法,甚至是商量研究工作中的安排;博士生要学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面与导师对话,这将为以后在一群专家面前为自己的研究辩护做好准备。6、为导师写一点东西 如果想与导师有更进一步的交往,你必须要在学术上比较活跃,特别是学术论文上。论文对你学术上的积累很重要,因为科学共同体评价一个专家,归根到底要看其学术论文。同时,论文也会给导师自己的研究工作带来便利。 如果你已经赢得了导师的尊重,又稍稍有一点个性,跟导师交往得比较好,并且较早地将自己工作的成果写成论文交给导师,会使导师对你更有信心。导师可能会产生一个想法:我为他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可以在他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如果导师真的这么想,对你是有好处的。 当然,论文是没有那么好写的,特别是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导师可能对你产生好感,他会很愉快地看你的论文。你的博士论文出来以后,他会一遍一遍地帮你修改。论文答辩也会变成一件水到渠成的容易事。 我记得我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答辩委员提问,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已经发表论文了”,回答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不难,因为我当时已经发表了14篇论文。后面的答辩感觉就像我们之间在讨论问题一样,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压力,整个过程非常顺畅。
三、研究生导师选择与方向选择的关系?
选择导师基本上就选择了方向,一般导师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只有跟他方向一样,他才能给你明确的指导,如果导师只是跟你做的方向只是了解的话,而不是他主要做的,只是相关的,会绕很多弯路,
四、博士研究生如何处理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谢谢邀请
首先我想说的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飘哪能没关系,无论是学术界还是职场,都必须处理几个关系,你才能如鱼得水
1、人际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传千年,必然有存在的理由,无论是开始时传道授业,还是后来的青出于蓝,中国文化都讲究饮水思源,所以,对老师要保持尊敬。
2、利益关系,这个说法比较直白,没有批判,只是反应事实,现在很多导师会带着研究生做项目,在创收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锻炼,可以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最前沿的技术,但是,创收的同时,我们要提供的不仅是技术,同时还有效率,如果你本身学艺不精,那么很难为导师带领的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也就很难融入技术团体。
3、上下级关系,和前面有点重复,但是我想重点强调,导师无论出去授课还是谈项目,肯定愿意带着能给自己撑门面、有眼色的学生,这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五、导师与学生关系怎么填写?
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的,师生关系吗!
六、研究生选课如何与导师沟通?
在选定自己理想的导师以后,应该及时和导师取得联系,以防别人捷足先登,因为导师可以指导的研究生人数毕竟有限,如果你联系得比较晚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被直接拒绝;另外,及时联系导师还有可能对你的复试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诚恳地告诉他你对他∕她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对他∕她本人非常钦佩,还可以询问一下,要想成为他∕她的研究生以及更好的适应研究生生活应该做哪些准备等等。
当然这个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的。沟通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也是考研人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不少人正是由于害怕与老师沟通或担心不会与老师沟通而不敢联系老师。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沟通能力不强的朋友可以通过多看看人际交往方面的书,多听讲座,多与身边的朋友(电话)交谈等途径来提高沟通能力。
与导师沟通的方式很多。一般而言,如果你擅长口头表达,可以首先电话联系;如果你不擅长口头表达,那么最好先发封邮件给老师,写明你的考研打算、个人情况(所在学校专业、成绩排名、科研实践经验、获奖情况等)、读研计划(对什么感兴趣、读研期间准备怎么做、是否有念博士的打算)等。最后表明你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感谢导师的阅读,并希望得到导师的回复。
导师回复邮件之后,可以继续保持邮件联系,也可以打电话告诉导师已经收到邮件,并感谢导师的关心和指导,顺便询问几个相关的问题。除非与导师关系密切,否则应把与导师的电话交谈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至于邮件联系或电话沟通的语言技巧,则要各位自己去斟酌了。总之,不卑不亢,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谨慎而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年轻人的活力。记住:导师也是人,和自己身边的老师一样的人。大部分导师一般都是喜欢学生的,乐于为学生解答问题的。
七、上研究生跟导师关系有多紧密?
上研究生跟导师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导师能决定你未来三年到底能学到什么程度和做到什么程度,导师顾名思义就是指导老师,导师是你三年研究生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没有导师的悉心指导,靠自己抹黑做研究想要出成果是非常困难的。
八、女研究生和导师关系有危险吗?
不要把这个社会想的如此险恶,要始终相信社会是美好的。
不能因为新闻上报出1-2个导师和自己研究生的负面新闻就对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想的都很差,好的老师永远都是多的,大部分导师都会与自己的学生和平相处的,导师会给学生一些指导,并不会发生暧昧关系
九、不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在导数与连续关系上有:可导必连续;但连续不一定可导。也就是可导是连续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例如: 底里克莱函数y=|x| 在 x=0处连续,但左导数为-1,右导数为1,所以 在 x=0处不可导。
可导可微关系
不可导=不可微
可导=可微
可导连续关系
不连续一定不可导,连续也不一定可导.但可导必然连续.
在某点的导数就是该点切线的斜率; 对多维情况,若有多个偏导数(或方向导数),则有相对应的切线斜率.
十、研究生毕业离校与导师告别语录?
研究生毕业离校时需要向导师表达感激并告别。导师在研究生学业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研究生应该向导师表达感激之情,同时告别也是礼节性的行为。在毕业离校之际,研究生可以通过写感谢信或是亲自拜访导师等方式向导师表达感激之情和告别心意。此外,可以通过合影留念等方式留下珍贵的回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