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

262 2024-01-03 06:25 admin

一、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

1.

社会性交互作用调节学说一些生态学家在对动物的社群行为研究后认为,社群行为是一种调节种群密度的机制。社群等级、领域性等的社群行为可能是一种传递有关种群数量的行为,尤其是关于资源与数量关系的信息。通过这种社群行为,可以限制生境中的动物数量,使食物供应和场所在种群内得到合理分配,把剩余个体从适宜生境排挤出去,使种群密度维持稳定。

2.

病理效应学说病理效应的调节作用是由Christian和Davis (1950、1959和1964)提出的。他们在某些啮齿类大发生后又激烈下降的过程中,研究了许多鼠尸,结果没有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但却发现了下列共有的特征:低血糖、肝脏萎缩、脂肪沉积、肾上腺肥大、淋巴组织退化等。因此他们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受到的压力(与种内其它个体为食物、配偶、空间的竞争)将明显増加,从而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主要影响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关系?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三、狮子种群的生存机制?

与其他猫科动物最不同的是,狮属群居性动物。一个狮群通常由4-12个有亲缘关系的母狮、它们的孩子以及1至6只雄狮组成。这几个雄狮往往也有亲属关系,例如兄弟。狮群的大小取决于栖息地状况和猎物的多少。东非的狮群往往比较大,因为那里的食物充足。最大的狮群可能聚集了30甚至更多的成员,但大部分狮群维持15个成员左右,小一些的狮群也很常见。一个狮群成员之间并不会时刻待在一起,不过它们共享领地,相处比较融洽。例如,母狮们会互相舔毛修饰,互相哺育和照看孩子,当然还会共同狩猎。

狮群中的狩猎工作基本由女性成员完成。它们不论白天黑夜都可能出击,不过夜间的成功率要高一些,尤其是月黑风高的夜晚……风对狮捕食来说一般没多少影响,不过要是遇到大风天,它们可能就会占了便宜,因为风吹草动制造的噪音会掩盖住这些女性猎手靠近的声音。这些巾帼英雄们总是协同合作,尤其是猎物个头比较大的时候。这些女士们总是从四周悄然包围猎物,并逐步缩小包围圈,其中有些负责驱赶猎物,其他则等着伏击。尽管这招看着厉害,但实际上它们的成功率只有20%左右。如果狩猎地比较容易藏身,它们才容易获得成功。如果一旦吃饱了,它们能5、6天都不用捕食。

四、蜂的种群关系?

蜂的科群关系是蜂王负责繁殖,工蜂负责所有日常工作,雄蜂负责交尾

五、调节方式和调节机制的区别?

不同点:二者在包含内容、意义上有区别

1、二者包含内容上的区别

调节机制包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以及分级调节,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只包含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2、二者意义的区别

调节机制指的是主体对内外部条件变化所采取的调整应变机制,调节方式是一种主体对待外界环境变化的应激方式,多种调节方式组成了调节机制。

六、劳动关系矛盾调节机制是什么?

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好方法就调解,企业工会开展的调解,以及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调解。其次是劳动关系仲裁。最后才是劳动关系诉讼

七、个体与种群的关系?

一般指一个生物个体或是一个群体中的特定主体。在生物学中,每一只动物、一颗植物、甚至一个能以单细胞生存的生命形式都可称为单一个体。一个细菌、一颗植物、一个动物等指的是一个生物个体。

同种个体联合起来形成种群,种群和种群集合一起就是物种。

八、种群寄生关系的作用?

寄生是对一方有害对一方有利,损害宿主的利益,但往往不会将宿主致死,或不断地更换宿主

九、ph调节的机制和实质?

其实人体的ph值是不用特意去调节的。人体自身有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正常人血液的ph相当稳定,保持在7.35-7.45之间,如果超出这一范围,机体的酸碱平衡将被打破,严重时可危及人的生命。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不断产生酸或碱,但事实上这些酸或碱进入血液并没有引起血液的ph发生明显的变化。

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存在的Na2CO3-NaHCO3等体系,通过化学平衡的移动,起到稳定血液ph的作用。例如:

H2CO3=(可逆号)氢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当代谢产生的酸进入血液时,血液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H2CO3,H2CO3进而分解产生CO2,CO2从肺部呼出,上述平衡向左移动,及时地把进入血液的氢离子从血液中除去,ph基本维持不变。这就是大量运动后人大口喘气的原因(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如果代谢产生的碱进入血液,则上述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抑制ph的升高。而血液中增多的碳酸氢根离子可通过肾脏的调节降低其浓度。

这种能对抗少量外来酸碱或稍微的稀释而维持溶液的ph不发生明显变化的作用叫做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除上述缓冲体系外,人体内还有“NaH2PO4-NaHPO4”缓冲体系来共同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十、调节机制和调节方式有啥异同?

相同点:

调节机制和调节方式都是指建立在生存活动、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便随之而增加。

所谓发育,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直到死亡。

不同点:二者在包含内容、意义上有区别

1、二者包含内容上的区别

调节机制包含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以及分级调节,反馈调节。

调节方式只包含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2、二者意义的区别

调节机制指的是主体对内外部条件变化所采取的调整应变机制,调节方式是一种主体对待外界环境变化的应激方式,多种调节方式组成了调节机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