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朝时有着怎样的民族关系?
唐朝施行的是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唐太宗由于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和西域的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同时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设置安西都护。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2、武则天时期继续施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增设北庭都护与安西都护共同管理新疆地区;
3、唐玄宗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达到巅峰、分别册封回纥、靺鞨、南诏的首领,名义上这些地方都属于中央王朝的统治。
二、法国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
法国与我国相似,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民族问题,如移民问题,民族分离主义等。
而法国处理民族政策基本理念在于通过隐性民族同化政策和文化认同感来促进各民族融入法兰西主流文化。
这种民族政策有其积极作用同时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法国民族政策中所体现的国家利益至上,注重改善民生,注重民族价值观教育以及创新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值得我国学习。
但是法国政府所推行的民族文化同化政策,企图强化共和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少数民族权益,需要我们对此保持警惕。
三、四驱车稳定性怎么调节?
车子底盘离地越高,车辆就越不稳定,风阻系数也会增大,影响速度。对于迷你轨道车而言,车辆都在固定的跑道中行驶,跑道是非常平整的。 所以,比赛中的高手没有使用大直径车轮。(当然和扭力也有关系) 不仅仅是底盘,车身整体高度也要尽量放低,这样有效降低重心,减小风阻,使飞车的几率降低,稳定性增加。 一般市面上的升级配件都是直径很小的铝合金轮毂或者塑胶轮毂,配和专用橡胶胎,这样四轮驱动的足够动力加上橡胶胎会很省力。 这个轴距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迷你四驱车一般有宽距底盘(SW)和窄距底盘(S1、S2、TZ、LV、LS等等)。 宽距底盘稳定性高,但由于迷你四驱车的轮子是固定在一个车轴上,外侧永远比内侧多走许多,这就要靠车轮打滑来找回内外侧回转差,会增大阻力,宽距底盘内外侧距离更长,所以阻力会更大。 以前会用差速轮来解决回转差的问题,不过差速轮内轴与轮毂之间存在缝隙,结构过于复杂,比较耗力,所以现在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窄距底盘就很常见了,内外侧距离差较小,比较省力,速度会更快。 只有没玩过迷你赛车的人才会认为轴距长会好,不要小看小小的车子,一辆原装车跑起来的速度足以冲出赛道,更何况是配备精良。所以只靠宽度是无法解决飞车的问题,在传动方面还是要减小阻力,曾强车子的加速能力,飞冲出跑道问题可以用平衡器(龙头、凤尾等)、导轮角度来解决。 现在的轮毂升级配件大多是通心的,所以窄底盘也可以装上较长的车轴,使车轮更加稳定,同心度更高。子速度快的奥秘在于马达强大的功率,高性能的电池,合理的齿轮比。车子稳定的奥秘在于平衡配件和导向轮相互配合所产生的下压力。既然“原装配件不能更换”,那配件改装方法就都忽视了,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改装车体,也就是降低车子重心具体方法就是,要减轻车身,底盘,配件的重量,可以用钻孔的方法,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支撑部位”打孔,否则,影响强度。用带有纵向纹路的轮胎增加抓地力,还有就是车壳要用带尾翼的或者空气动力较强的。这是个大工程,需要细心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就是底盘车身本身的性能,改装得当的话,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有风的天气,若是跑到够长的话,效果更明显。迷你四驱车的改造其实就在于零件的选用,其他的作用都比较小,这个问题问得比较难了,我开模型店卖这类模型,玩过几年车,知道得也只有这些了。
四、民族关系的历史因素?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
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 中华民族的起源
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黄炎部落的融合,华夏族的产生。
(2) 多民族融合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
(4)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
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以及华南两广的统治,既大大扩展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 多民族的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融合加强。
(6) 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隋唐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与少数民族的联系范围更广,数量更多,形式多样,关系也融洽,特别是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各少数民族借助自己政权力量,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相互学习,逐步缩小了与汉族的差距,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作了准备。
(8)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分裂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得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中央集权,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
2. 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及其分布
(1) 匈奴: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一带古老的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
① 春秋战国
匈奴生活在北方,与华夏各族逐步融洽。
② 秦朝
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公元前3世纪时,铁器的使用深入各领域。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
③ 西汉
匈奴不断南下进攻,汉政府“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反击匈奴获胜。
④ 东汉
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着中原及河西、西域,窦固、窦宪先后北击匈奴。
⑤ 西晋
匈奴内迁,316年匈奴灭晋。
(2) 吐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历史沿革】
① 唐朝
与吐蕃联姻、会盟。蒙古政权建立后,吐蕃臣服蒙古。
② 元朝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③ 明清
进一步加强了同西藏联系和对其管辖。
(3) 鲜卑
西晋时内迁的鲜卑族与汉族联系密切,其拓跋部建北魏,后分裂为东、西魏。
(4) 契丹
是鲜卑族的一支,唐末开始农耕和定居。后建立契丹国,改为辽,与北宋对立,后被金所灭。
(5) 突厥
六世纪中期游牧于阿尔泰山一带。隋时分裂。唐时,大败东突厥,在其旧地设都督府。后西突厥也受唐管辖。唐在西突厥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6) 回纥
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强大起来。唐时,其首领接受册封,回纥改名为回鹘。9世纪,其政权瓦解,大部西行迁入甘肃、新疆。
(7) 南诏
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唐时分布于云南西北洱海一带,称六诏。后由南诏统一。唐玄宗时被册封。五代十国时,南诏改名为大理,统治云南、四川等地。南宋末年,被蒙古所灭。
(8) 蒙古:北方古老民族
12世纪时,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政权。1234年灭金。后来招降吐蕃,征服大理。1271年建立元朝,灭南宋后统一全国,后被明所灭。退居北方大漠的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刺两部。明末清初,又分裂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后来先后臣服清。康熙时,准噶尔部发生过叛乱,被清政府平定。乾隆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9) 满族:其祖先是靺鞨
7世纪时,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部强大起来。8世纪时,唐设黑水都督府,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五代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北宋时建立金,后与南宋对峙。1234年被蒙古所灭。明时,居于辽东的建州女真强大起来,统一各部,于1616年建立金。后皇太极称帝,改称清。1644年灭明入关,统一全国。
(10) 羯族、氐族和羌族
西晋时内迁,居西北及北部。十六国时,氐族建立的前秦一度统一黄河流域。淝水之战后,统治瓦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在北宋时建立西夏,后被蒙古所灭。
(11) 西南夷
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后反叛。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
(12) 百越
散布华东、华南地区。其中,温州一带的越人称东越;两广地区的越人称南越。汉武帝时,汉朝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汉武帝时,建立郡县,加强同越族的联系和管辖。
3.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作用
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杂居。汉族集中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西南边疆地区和高原地区,其中云南、贵州、广西和新疆是中国著名的多民族省区。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看,小聚居的特征表现的相当明显。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密切往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
五、关于民族关系的书籍?
《中国少数民族》系一部专门介绍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著作。该书综合叙述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现状,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介绍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系一套分册介绍各少数民族历史的著作。分别论述各个民族的族源、族称、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介绍各个民族的革命斗争传统,以及在历史上对缔造统一的伟大祖国做出的贡献。
六、怎样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1、外加电解质的影响。
这影响最大,主要影响胶粒的带电情况,使C电位下降,促使胶粒聚结。
2、浓度的影响。
浓度增加,粒子碰撞机会增多。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粒子碰撞机会增多,碰撞强度增加。
4、胶体体系的相互作用。
带不同电荷的胶粒互吸而聚沉
七、怎样测网络的稳定性?
测试网络稳定性的方法如下。
1、我们点击电脑windows键,打开命令提示符。
2、打开命令处理程序,俗称cmd命令行,用ipconfig查询自己获取的ip地址,一般家庭网络或者单位网络都是nat后的,所以获取到的是192.168.1.1这种私网地址。
3、检查网络的稳定性,首先要检查内网的稳定性,比如先ping下网关,192.168.1.1,ping测如下,时延为1ms没有抖动丢包,说明内网没问题。
八、怎样调节手刹的松紧?
需要把中央通道拆开,手刹那里有颗螺丝拧一下
九、胶体的稳定性是怎样的?
介稳性是说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十、民族团结柱寓意着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柱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的庆典背景之一。每根民族团结柱最底端的圆盘底座主要是水泥结构,柱身里面有钢筋支撑,外层是玻璃钢材质。柱头和柱底选用的是人民大会堂柱体的造型,为莲花瓣和浮雕卷草纹图案。每根民族团结柱身上雕刻着一对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共同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柱头和柱子底座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的式样,寓意着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设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