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内环境,内环境之间的关系?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直接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只能从内环境中摄取,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终末产物也需要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是细胞生活与活动的地方。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二、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内环境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一个可用来进行生命活动维持稳态等等作用的一个环境,不是望文生义的“人体内部的细胞外部的空间”。
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也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组织液是其它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
人体内的液体的总称为体液,其在体内所占的份量约为体重的60%。体液依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细胞内液的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占人体体重的20%左右,它的1/4存在于血内,即血浆;另外的3/4存在于组织间隙,即组织液。
三、ph与内环境浓度关系?
Ph与内环境浓度关系是:
1、正常人的pH通常在7.35~7.45,变化范围很小,这是因为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其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2、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进入血浆。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浆的pH影响不大。
3、同时血浆中增多二氧化碳又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通过增强呼吸运动加快二氧化碳的排出。
4、这样,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四、贝尔纳认为内环境如何调节?
贝尔纳认为激素通过内环境,进行体液调节。
五、内环境稳态ph靠什么调节?
正常人血浆的PH值相当恒定.血液所以具有缓冲作用,是因为血液是一种很好的缓冲溶液.血液中存在很多缓冲系!
在这些缓冲系中,碳酸氢盐缓冲系(HCO-3/H2CO3)在血液中浓度很高,对维持血液正常PH值的作用很重要.其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也很重要.这些缓冲系中的共轭酸(如H2CO3)起抗碱作用,共轭碱(如HCO-3)起抗酸作用,使PH值保持正常.
六、高中生物调节方式?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感受器是接神经调节受刺激的器官,效应器是产生反应的器官;中枢在脑和脊髓中,传入和传出神经是将中枢与感受器和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例如当血液中氧分压下降时,颈动脉等化学感受器发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至呼吸中枢导致中枢兴奋,再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吸入更多的氧使血液中氧分压回升,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反射调节是机体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功能不健全时,调节将发生混乱。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生物学)。在生物化学中也指一个代谢反应的终产物(或某些中间产物)对生化反应关键酶的影响。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它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式。
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可以这么理解:分级调节是具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而反馈调节则是生命活动调节的普遍方式。分级调节属于反馈调节过程中的一部分。
区别你其实可以从含义中很清楚的看出来,所以在此就不作赘述了...
七、内环境PH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机体对内环境酸碱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体液的缓冲以及肺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来维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液的缓冲作用:是通过血液缓冲系统实现的,血液缓冲系统是由弱酸和 其相对应的缓冲碱组成。
(2) 肺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改变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调节血浆碳酸浓度,使血 浆中HCO3-与H2C03比值接近正常,以保持pH相对稳定。
八、内环境中氧气浓度大小的关系?
内环境当中氧气浓度最高的是血浆,其次是组织液。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外界的氧气通过肺泡壁进入到血浆中,然后随着血液运输,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氧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进行扩散的,因此血浆中含量最高。
九、内环境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关系?
舱内温度和外界气温有何关系,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温度,因为同舱内经过高温以后,里面的温度就会产生大量的湿气,如果不适当的进行晾晒的话,就会产生霉变。
环境温度是表示环境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方法有三种:①干球温度法:在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加任何包被的情况下测出的温度为大气温度,俗称气温。②湿球温度法:用湿棉纱包裹温度计的水银球情况下测出的温度,为大气湿度饱和情况下的温度。③黑球温度法: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入一个直径为15厘米、外涂黑色的空心铜球的中心测得的温度,用以反映环境的热辐射状况。三种温度所反映的环境温度性质不同,使用时须说明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环境温度对人体产生的生理效应,除温度高低外,还与环境中的湿度和风速等因素有关。
1、空气温度:即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空气中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把热传给空气,这是空气中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的作用极小,只能使气温升高0.015~0.02℃。
2、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势、海拔、天气和植被等有关。
3、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的大小与纬度、距海远近、海拔、云量和雨量等有关。
十、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