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员工治理》知识点

224 2024-01-08 09:17 admin

一、《员工治理》知识点

【如何整合资源】:

1-我有什么

2-我缺什么

3-我缺的东西谁有

4-别人凭什么给我

5-我愿意为之付出多少代价

6-我如何找到他

【员工为什么不服你?】

——因为你不是教练型领导

1-语言沟通:

传统型:说的多衡厅  教练型:听的多

2-目标制定:

传统型:至上而下  教练型:至下而上

3-语言沟通:

传统型:执行、服从、没有理由

教练型:征询、参与、言路畅通

4-管理距离:

传统型:保持距离、看重权威

教练型:追求短距离、注重亲和力

5-工作过程:

传统型:指令多、监管多、批评多

教练型:提问多、沟通多、鼓励多

6-解决问题:

传统型:要求哗如解释、问责下属

教练型:启发下属、共同努力

7-上下关系:

传统型:等级森严、高高在上

教练型:淡化层级、提供支持

8-思维模式:

传统型:思维僵化、家长式思维

教练型:思维活跃、启发式思维

【员工工作没有动力的7大原因】:

1-缺目标:不知道做什么

2-缺计划:做事没头绪

3-缺流程:做事不顺利

4-缺培训:能力没有提升

5-缺方法:不知道怎么做

6-缺奖罚:做好做坏没区别

7-缺工资:付出劳动和获得的不对等

【管理者每天要做的9件事】:

1-开晨会:

例会问早、前日总结、自由发言、学习分享

2-看报表:

目标管理、结果导向、分析数据、找到差异

3-查落乱拦启实:

对项目计划任务跟踪检查、出现问题及时协调

4-去现场:

现场查看、“走动式管理”、发现问题、掌握真实情况

5-谈工作:

适当的交流组织气氛、找员工谈话、提供员工士气

6-上沟通:

找上级汇报工作计划

7-省吾身:

下班前自省反思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

8-做备忘:

随身携带小本,及时笔记工作备忘,纳入工作计划

9-定计划:

制定计划,安排次日工作合理调配

二、公共关系中,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以社会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方式科学化蠢指为方向,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改蠢档颂进社会带郑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三、有关实证分析中“调节”变量(效应)的一些细节解读

调节变量 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现有的理论划出限制条件和适用范围。研究调节变量时,我们正是通过研究一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来丰富我们原有的理论的。

这里的“不同条件”就是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假设。所以,调节变量能够帮助我们发展已有的理论,使理论对变量间关系的解释更为精细。

什么是调节变量?

简单来说,如果变量X与变量Y有关系,但是X与芹漏扰Y的关系受第三个变量Z的影响,那么变量Z就是调节变量。调节变量所起的作用称为调节作用。

我们以zhou等(2017)的研究为例。这个研究以中国企业为样本,探讨了新兴市场中企业的所有权类型通过研发投入水平进而对创新产生影响的过程,以及对这个关系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情景因素。

研究模型中有一部分探讨的是企业所有权类型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制度发展水平对这个关系的调节作用。如下图所示,“制度发展水平”有一个箭头指向“企业所有权类型”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箭头(注:这个调节变量既不是指向“企业所有权类型”,也不是指向“企业研发投入”,而是指向两者的关系。)

这就是调节变量一般的图表表达方式。调节变量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以是对关系方向的影响,又可以是对关搜宴系强度的影响。在组织研究中,调节变量既可以是类别变量(如性别、种族、教育水平等),也可以是连续变量(如工资水平、智力等)

显然,调节变量的概念是建立在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之上的。如果没有两个变量的关系作为前提,也就不必讨论第三个变量的“调节作用”了。

调节效应的三种类型:

加强型(strengthening):指的是随着调节变量Z的值的增加,X—Y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被强化。

削弱型(weakening):指的是随着调节变量Z的值的增加,X—Y的正向或负向的关系被弱化。

颠覆型(reversing):指的是随着调节变量Z的值的增加,X—Y的关系从正向转为负向,或者从负向转化为正向。

研究中注意事项:

关于研究假设的文字表述。研究假设的提出应该尽量准确,我们不应该笼统的假设“Z在X与Y的关系中起到了调节作用”,而应该具体说明Z是如何调节X和Y的关系中。

例如:当变量Z高的时候,变量X会变量Y有正面的影响;当变量Z低的时候,变量X会变量Y有负面的影响。

到了这里,想必大家对调节变量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吧!

首先,调节作用和交互作用在统计上地检验方法相同,但两者在概念上是不同的。

1.交互作用

两个变量(X1和X2)共同作用时对Y的影响不等于两者分别影响Y的简单数学和。

2.调节作用

一个变量X1影响了另一个变量X2对Y的影响。

其次,在调节作用和交互作用的分析中,关于变量地位的不同。

1.交互作用

在交互作用的分析中,两个自变量的地位可以是对称的,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解释为调节变量;它们的地位也可以是不对称的,只要其中有一个起到了调节变量的作用,交互作用就存在。

2.调节作用

在调节作用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调节变量是很明确的,是由理论基础决定的,在一个确定的模型中两者不能互换。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很好的区分调节作用和交互作用了

用回归法检验调节作用

1.用虚拟变量代表类别变量

如果自变量或调节变量中有一个是类别变量,那么第一步首先就是将类别变量转换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所需的虚拟变量的数目等于类别变量的水平个数减1。

2.对连续变量进行中心化或者标准化

用回归的方法检验调节变量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把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的连续变量进行整理。

3.构造乘积项

构造乘积变量时,只需要把经过编码嫌旦或者中心化(或标准化)处理以后的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相乘即可。

4.构造方程

构造乘积项之后,把自变量、因变量和乘积项都放到多元层级回归方程中就可以检验调节作用了。这时,乘积项的系数如果显著,就可以说明调节作用存在了。

5.调节作用的分析和解释

当检验中发现一个显著的调节作用存在时,下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分析它的作用模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