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调理身体的讲究有哪些?中医调理身体有用吗?
我们都知道,支撑我国上千年医疗系统的就是中医,而中医完全不输西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中医很容易受到忽视,甚至有人认为中医不靠谱,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可高戚以说,中医比起西医来说更能根除人体内的疾病,调理身体,那么接下来随着小编了解一下中医调理身体的讲究有哪些,以及中医调理身体到底有没有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医,调理身体有哪些讲究。第一,调节人体阴阳,中医认为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人体阴阳失衡造成的。体内阴阳偏盛或者偏衰时都会导致疾病出现,而中医则会重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疾病恢复。第二,调节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源手整体,在治疗某些疾病时除了要治疗局部,戚裂陵还要重视到身体整体的调节。第三,调理气血,因为气血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气血不足就会引来各种各样的疾病,而气血虚也是临床中一种很常见的症状。第四,调节脏腑。中医非常重视人体内脏腑功能的调节。在治疗很多疾病时,都会直接调整脏腑的功能和着脏腑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中医调理身体到底有没有用。在小编看来确实是非常有用的,用中医来调理身体会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中医一般都是调理体质的天性来利用中药的天性,达到人体阴阳平衡。阴阳平和正是不生病的基础。比如如果是虚寒性的体质,中医就会让病人都服用一些辛温的药物来改善这种体质。
总之,中医在我国存在了上千年,至今仍被沿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很多重大疾病都要靠中医来辅助西医进行治疗。
中医调理身体的话,一液凳岩般都是通过中药来进行调理,那么它对我们粗迅的身体伤害也是比较小的,而且的话也是起到了补气血的作用闹御
中医讲究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通昌弊磨过中耐斗卜没医调理可以嗯防止疾病向别的方向发展;我认为中医调理身体是有一定用处的,可以让机体达到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身体更健康。
可以服用一袭岁些中药,也可以使猜禅宽用一些三伏贴,还可以配合中药来进行运动。还可以打太极,这些方式都可以调理自己的身体。调理身体是比较管用的,但是需要长时间的穗亮进行调理,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见效的。
不能戚态盲目用药,要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要注重身斗陪体的整体调节,有去高销源除局部的相关病变;相对来说中医调理身体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中医康复学的治疗原则
通过上述研究与分析,中医康复学在治疗原则上既不同于现代康复学,也与中医临床学有区别,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针对功能障碍采取地治疗措施。
1.整体康复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肢体等组织器官所构成,任何一种组织器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脏腑之间、经络之间、脏腑经络与肢体之间都存在着生理功能或结构上的多种联系,这就使人体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以维持正常而协调的生理活动。其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肢体、官窍局部的功能障碍常超人体友孙袭其他部位甚至全身的脏腑功能状态有关,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对局部的功能障碍也应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的康复措施。
2.辨证康复
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在中医康复学中,这好兄些方法多数同样适用于功能障碍的改善,因此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在中医康复临床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造成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这是中医康复学的又一特色。
3.功能康复
康复学以功能障碍为作用对象,因此,功能康复是其主要治疗目的。在中医康复“形神合一”是功能康复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淮南子·原道训》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如导引、运动训练、气功等方法,即是形与神俱的康复方法。如偏瘫运动功能的丧失,就是神对肢体的主宰作用的丧失,强调主动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与现代康复学的运动再学习的指导思想完全相同。可惜,中医学的这些康复治疗方法未能形成体系和进一步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4.综合康复
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完善,由简单到复杂,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治疗和养生康复的方法。各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的治疗范围和优势。将这些办法综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取得好的疗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中医康复学治疗的对象是残疾者、老年人、慢性病者等,单一的治疗方法难以取得好的疗效,因凯没此,在康复过程中主张采用《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倡的“圣人杂合以冶,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
三、夏季脏腑如何调理
摘要:夏季悄然来临,你是否感觉身体有不适感呢?按照中医理论来讲,只要顺应五行关系调理好五脏就可以让身体保持在健康范畴内。那么,夏季如何调理五脏呢?五脏养生怎么吃?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夏季脏腑如何调理
1、肝火
表现:胁肋胀痛,心烦气躁,容易激动,口苦口干,眼睛发干、发红,眼屎增多,头痛尤其是头顶痛。
常用药物:菊花、桑叶、蝉蜕、熊胆、藕节、黄芩等草药,以及黄连羊肝丸、龙胆泻肝丸、丹栀逍遥丸、黄连上清片等中成药。
肝火旺者可以饮用菊花茶,里面加入冰糖,可以加强清肝火的作用,而且口味也不错。
中成药:中成药中,黄连羊肝丸侧重于清火明目,常用来治疗因为肝陆段火旺,而眼睛红肿、视物不清的的疾病。而龙胆泻肝丸,侧重于清火泻火,全身肝火旺的症状表现突出,出现眼干、眼红、急躁易怒、胁肋胀痛等上下皆出现肝火较旺症状时使用较好;丹栀逍遥丸,偏重于治疗因为长期的情绪不畅,郁而化火的情况,表现为长期所欲不得,肝气不舒,郁而化火,易急躁发脾气,胁肋胀痛等;黄连上清丸,主要用于肝火旺导致的眼睛红肿、眼屎多,头痛等病症。
2、肺火
表现:干咳,痰中带有血丝,鼻干,鼻子出血,便秘,气喘,鼻孔起泡,出气灼热等。
常用药物:桑白皮、黄芩、穿心莲、西洋参、北沙参等草药和中成药羚羊清肺丸、养阴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栀子金花丸等。
对于肺火较盛的人来说,则可以在平时炖冰糖银耳雪梨粥,能够养阴润肺,清火消痰。
中成药:羚羊清肺丸,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感染较重,出现发热头晕、四肢酸重、咳嗽痰多色黄,鼻干、鼻出血、咳血等肺火的病症;养阴清肺丸,则用于燥邪伤肺,而导致肺阴亏虚,出现咽喉肿痛,干咳少痰,鼻干、鼻出血的病症;清肺抑火丸,则用于肺热较盛,咳嗽吐黄痰、胸闷气喘、咽喉红肿疼痛剧烈的病症;栀子金花丸,除了可以治疗咳嗽痰黄、咽喉红肿疼痛等肺火症以外,还可以治疗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的胃火盛。
3、胃火
表现:牙疼剧烈,牙龈红肿,口周溃烂,口臭,舌苔黄,或者伴有食欲亢进,便秘等。
常用药物:石膏、黄连、白茅根等草药和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中成药。
对胃火盛的人来说,则可以先将石膏30克打碎后煮水20分钟,过滤用石膏水再加入粳米50克,绿豆50克,煮熟即可,也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者蜂蜜来调味,对于胃火有很好的清泄作用。
中成药:牛黄清胃丸,主要用于胃火盛导致的口舌生疮,口臭、牙痛,或者胃中灼热等病症有较好作用;清胃黄连丸主要用于胃火盛导致的牙龈肿痛、溃烂,咽喉肿痛、牙痛等病症。
4、心火
表现: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舌尖生疮,小便黄,甚至有灼痛感,口渴等。
常用药物:莲子心、朱砂、丹参、竹叶、灯芯草、通草等草药以及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
对于心火较盛的人,可以冲泡碧绿的莲子心和生甘草饮用来清心降火,这种饮料的味道,是苦中带有甘甜,尤其是饮用之后,甘甜的后味很足。
中成药:竹叶、灯芯草、通草,主要可用于心火旺盛,舌尖生疮,烦躁不安,失眠,小便黄,甚至小便热痛等症;而中成药牛黄清心丸,主要用于痰湿和心火相合,导致的昏迷烦躁、神志不清,伴有吐痰、喉中痰鸣等病症;牛黄上清丸主要用于舌尖生疮,烦躁失眠,小便黄等病症。
5、肾火
表现:咽喉疼痛,但基本不肿大,心烦失眠,腰酸腿疼,脚跟痛,夜晚手心、脚心发热,心中烦热。
常用药物;如果是经常出现口腔溃疡,同时其他上火的症状出现得不明显的时候,就要注意了,不仅要考虑是上火的问题,还要去做一个口腔的真菌培养,以防是顽固性口腔扁平苔藓病,这种苔藓病,只有采用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确实是属于热性体质,稍微吃点油腻、辛辣食品就上火,那这种情况下,就要对自己狠一些了。除了尽量少吃这些油腻、辛辣食品以外,还要平时多喝一些菊花茶、金银花脊信茶、绿茶等能够清热早野誉的饮品,坚持调理,来改善自己的体质,以消灭体内时刻都可能燃烧起来的火焰。
中成药:知母、黄柏、鳖甲、龙骨、酸枣仁等中草药以及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中成药。
知柏地黄丸主要用于更年期(男性女性皆有)或其他疾病出现腰酸腿疼,烦躁失眠,夜晚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者;天王补心丹用于心阴血亏虚所致的失眠烦躁多梦,伴有健忘失眠,面色无华等病症。
夏季五脏养生怎么吃
1、喝莲子汤去心火
心火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食疗法: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2、吃猪肝可去肺火
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舌红。
食疗法:猪肝1付,菊花30克(用纱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汤。猪肝含有丰富的铁、磷,它是造血不可缺少的原料,在炎热的夏天吃猪肝可以去肺火。
3、喝绿豆粥去胃火
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中医称之为胃火。在春节期间,很多人摄入甜腻、高热量的食物较多,易引致胃火。
症状: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食疗法:石膏粉30克,粳米、绿豆各适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绿豆煮粥食之。绿豆含有丰富营养元素,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等作用,夏日喝绿豆粥可以去胃火,但身体虚寒者不要多食。
4、喝梨水去肝火
中医上的肝燥火旺,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饮食和睡眠不合理会令肝脏工作过劳,形成肝脏充血及下腔静脉受压,结果肝火上升。
症状: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食疗法:川贝母10克捣碎成末,梨2个,削皮切块,加冰糖适量,清水适量炖服。经常吃梨,可保护肝脏,缓解肝硬化,帮助消化,健脾滋阴。喝梨水更可以去肝火。
5、吃猪腰去肾火
肾脏一般不言火旺,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相火旺动。另外,体内毒素太多,而且无法排出体外,淤积在体内,也会影响肾脏功能。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躁。
食疗法:猪腰2只,枸杞、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锅内煮至猪腰子熟,吃猪腰子喝汤。猪腰有补肾、强身的功效,吃猪腰可以去肾火,但不宜长吃,因为它的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极高。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