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尹志华
老子所著《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道”。在中国文化史上,“道”的最初含义就是我们所走的路。《说文解字》说:“道,所行道也”。后来含义逐渐扩大,自然与人事所遵循的路径(规律)皆称之为道,遂有天道、人道之说。至老子,始将“道”提升为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老子之“道”,兼有宇宙的本原、万物存在的根据、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所应遵循的规律等多重含义。自从老子赋予“道”以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后,“道”就成了中国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两千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老百姓,纷纷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一部《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先秦时期,先后有杨朱、列子、庄子等继承和发展老子思想,从而形成了道家学派。战国中期,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聚集了一大批学者,史称黄老学派。他们将老子与传说中的黄帝结合起来,实际上是在按老子的道家思想来塑造黄帝的形象。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几乎没有哪个哲学家没有读过《道德经》,没有从《道德经》中受到思想启迪。
《道德经》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也有深远的影响。受老子崇尚自然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坛盛行田园诗、激闷山水诗。他们将纯洁的自然与混浊的社会对立起来,在诗歌中热情赞扬返归自然、忘情物外的生活。著名诗人陶渊明称自己辞官隐居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流连于田园山水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还根据老明知弯子关于“小国寡民”的思想,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民风纯朴,不受礼法刑政的桎梏,人人自食其力的理想社会。
老子关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论述则分别寄寓了音乐和绘画的最高意境。白居易《琵琶行》描述一曲终了时候的感觉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老子关于有无相生、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于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有深刻影响。老子关于崇尚自然的思想,则规范着中国传统建筑原则。中国传统的园林建筑,处处体现出“师法自然”的理念,高处建阁,峰回路转处设亭,临水为榭,僻静处造馆,以至于叠山、垒石、引水、聚池、架桥、开路、围篱、设门等等,无不是人工建筑活动与自然环境具体结合的产物。这些园林,使人们虽然置身于人造环境的有限空间中,却别有天然环境的无限情趣之感。
《道德经》与中国古代养生方法有密切的关系。老子关于“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柔弱不争”、“知止知足”等思想,是历代养生家所尊奉的生活态度。老子关于“致虚极,守静笃”、“守中”、“守一”等主张,成为静功养生的指导原则。老子关于“玄牝之门”的论述,则在道教内丹学中发展成为“玄关一窍”的理论。老子关于“谷神不死”、“长生久视之道”的论述,更成为道教徒追求长生成仙之道的理论依据。而大家所熟知的太极拳也深受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思想的影响。
可以说,《道德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道德经》在国外。
《道德经》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智慧明珠。
近代以来,《道德经》己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老子的思想深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
20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德国人海德格尔就十分喜欢《道德经》,并曾与人共同研读、翻译《道德经》。
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撰有《物理学之道》一书,认为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同现代物理学有着深刻的相似性。他还在《非凡的智慧》一书中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是最完美的生态智慧。”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笃好老猛戚子哲学,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人与自然越来越疏远的现状深感忧虑。他认为:“早在一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爱读《道德经》。据200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所载着名数学家陈省身教授的回忆,他去爱因斯坦家作客,发现书架上的书并不太多,但有一本书很吸引他,就是德文译本的《道德经》。
1988年1月26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话。1993年6月15日,《纽约时报》刊载了一篇题为《老子的忠告致克林顿》的文章,这篇仅有576个字的短文竟引用了13句老子的经文来点评这位新上任总统的言行,约占篇幅的1/3。
老子思想在外国企业家那里也获得了重视。正当中国的企业界加快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技术时,西方的企业家们也加速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步伐。《老子》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和有无相生、虚实相资、祸福依伏的辩证思维被许多企业家灵活应用于领导艺术和经营之道中。
此外,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所蕴含的生态智慧、老子的反战思想等,也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士的普遍重视。
(《中国民族报》2003年3月14日)
无为,不争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处世的做人态搭氏度
比如李白等诗人就很深受道家思想影响,
英国的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咐孝如果没有知简散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