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冈山的故事?
井冈山上南瓜香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地军民就以南瓜替代主粮。战士们想方设法收集南瓜籽,有的还跑到破屋、大陇、黄坳等很远的地方去收集。收到种子后大家满山遍野种南瓜。
小井红军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也积极行动起来种南瓜,任务是每人四株。一些重伤员无法完成任务,轻伤病员就帮着分担。
有个姓赵的排长,腿部负了重伤,护士不让他出来,但他硬拿着拐杖,一拐一拐地爬上山坡,帮别人点籽浇水。一位连长伤很重,躺在床上不能动,便把通信员叫到床边,郑重地交代:“我现在动不了,请你代我种好四株南瓜。”通信员笑着说:“我已经种了十株,算上连长的份,已超额完成任务。”
山上的老百姓看见红军种南瓜,称赞道:“只听说当兵吃粮,按月发饷,但没有听过当兵的种粮,这样的部队真是头一次见到。”不久,战士们种的南瓜开始长叶了,南瓜苗顺着山坡往上爬。
战士们经常去拔草、捉虫、浇肥,根本用不着领导吩咐。有时执行任务回来,也要到山坡上看看自己种的南瓜长得怎么样。如果部队下山执行任务,出去的时间比较久,当地暴动队员和儿童团员就主动帮忙管理南瓜。
秋天到了,战士们种的南瓜长得又大又好,有的一个就有四五十斤重。
有的连在丰收时,还专门开了庆丰大会,在最大的几个南瓜上贴上红纸,上面写上这个南瓜是哪个班、排和个人种的,以示表扬。当时在红军中传唱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一根灯芯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服装、弹药、粮食、油盐都很困难。就拿油来说,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山上产的茶油,也不太多,红军下山打土豪搞到一点油,也就更为珍贵。
在那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委员号召全体军民,厉行节约,并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灯的规定,规定的内容大致是: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会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毛委员就是一个带头厉行节约的模范执行者。他当时住在茨坪旧居时,本来可点三根灯芯,但他一直用一根灯芯办公、看书、写文章,还常常忙到深夜。就是在这样的灯光下,毛委员在井冈山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这两篇伟大的著作不但指导了当时根据地的斗争,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极光辉的著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井冈山故事?
16岁的吴月娥每天几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荆竹山的密林小路上,传递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的联络信件。
有两次在半路上遇到敌人,幸亏她眼尖发现得早,手脚又利落快捷,机警地避开了敌军。
这天下午,吴月娥从下井返回荆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时,竟在坳顶上与敌军相遇,被敌人抓捕了。 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
早已抱定临死不屈的吴月娥领着敌军走了1个半小时,登上了一座陡险的山峰。山峰的另一侧便是一堵悬崖峭壁,悬崖的另一端是可以听见溪流哗哗的深谷。
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那个连长正要发问,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然后用尽力气向悬崖边上猛推。
三、井冈山有哪些美食故事吗?
井冈山菜肴属于庐陵菜系,其主要特色是讲究刀工,注重火候,擅长烧、焖、炒,味道鲜香,以酸辣居多,在口感上讲究酥、脆、嫩。原料大都是选用当地的土特产,地方特色十分浓厚。
井冈山的著名菜肴有全副銮驾、永新狗肉、家乡炒血鸭、玻璃鱼、炒石鸡、干煸桔丝等等。
井冈南瓜汤:南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山里的南瓜特别香甜可口,用它烧成的汤味道鲜美,营养很丰富。
全副銮驾:将鸡和熟猪油、干红椒等一起红焖,色泽红亮,味道香浓,口感酥烂。
荷包玻璃鱼:将红鲤鱼加上香菇一起清蒸而成的,色泽红亮,味道鲜甜,口感细腻嫩滑。
莲花血鸭:将嫩活鸭与干红椒、大蒜瓣等一起煸炒。色泽紫红,香辣可口,鲜嫩无比。
干煸桔皮丝:是用干桔皮加上生姜、干椒、花菜芯等煸成,吃起来脆嫩可口,桔香四溢。出门在外吃一道这样的菜能起到清热去火的作用。
地方名酒 井冈山冬酒、井冈老窖、井冈醇、井冈红米酒、井冈南瓜酒、井冈猕猴桃酒、堆花贡酒、堆花特曲等,还有井冈山矿泉水等。
三石菜 以井冈山特产的石鸡、石耳、石鱼为主要烹调物的地方风味菜就有数十种,著名的有:炒石鸡、糖醋溜石鸡、清炖石鸡、石耳蒸鸡、炒石耳、石耳汤、清炖石鱼、兰花石鱼、石鱼烧汤等。
山竹菜 兰花小竹笋、炒双冬(冬笋、冬菇)、玉兰片、笋干、小山竹炒香菇、酸菜炒小竹笋、酸菜炒冬笋、腊肉炒冬笋、肚尖炒冬笋等。
野味菜 红烧地虎(当地称“香芒”,不属保护动物)、山老鼠干、泥鳅酱萝卜汤、炒苦菜、炒红皮菜等。
特色菜 炒血鸭、红烧狗肉、清炖脚鱼、红浇脚鱼、清炖武山鸡、井冈酥鸡、井冈酥鸭、八宝鸭、酿三角豆腐、煎泥鳅干、米粉泥鳅、米粉蒸鹅肉、四星望月、红烧山猪等。
四、井冈山上的故事?
在井冈山上发生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我们这里着重讲述《一根灯芯》《朱德的扁担》《练兵与御寒》《空山计》《一块都是一块,一毛都是一毛》等5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一根灯芯文/朱良才朱良才 出生于1900年,湖南汝城人。
五、井冈山美食的故事?
在井冈山地区,有这样一首歌谣广为传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
将这首歌谣改编创作成《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的,是《江西日报》记者唐山樵,创作素材源于毛委员带头吃苦菜的故事。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红军官兵除一定的粮食供应外,每人每天只有五分钱的伙食费。井冈山盛产红米,价钱便宜,因为米粒粗糙,吃下去最顶饿,所以红军常吃这种红米饭。
(井冈山制作红米饭南瓜汤拓展体验式旅游)
后来,红米吃光了,战士就煮南瓜吃。井冈山上的南瓜又大又多,价格也便宜,稍放点盐,放在清水里煮,顿时香喷喷的,战士们兴奋地说:“打倒本家,天天吃南瓜!”
1965年,唐山樵还在《井冈山报》工作时,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去井冈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当地许多的红色歌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首“红米饭,南瓜汤”。唐山樵对这首歌谣非常喜欢,但又认为,最后一句“餐餐吃得精打光”,容易使人误会,想把它改掉,结果改了几次,总是感到不满意。
后来井冈山的老红军暴动队长邹文楷,给他讲了一个毛委员带头吃苦菜的故事,这个故事让唐山樵深受启发并产生了创作灵感。
邹文楷说,那是在1927年的井冈山上,一次练兵完后开早饭,炊事班抬着几大桶野菜汤放在场地上,有几位红军战士围着野菜桶在议论什么。毛委员见了,上前看个究竟。原来,有战士说,野菜太苦了,难以下咽。毛委员听了,用勺子舀了半勺野菜汤,尝了尝,笑着说:“这味道还不错嘛!我今天还没有吃早饭,给我添一碗吧。”
红军战士看见毛委员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很受感动。大家都说:“这野菜汤是很苦,毛委员能喝,我们也能喝。”不到一会儿工夫,战士们就把几大桶没盐没油的野菜汤全喝光
听了这个故事,唐山樵深受感动和启发。一个鲜明的主题便在他的脑海里闪现:只要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生死与共,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于是,他重新创作。第一段写“吃”: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第二段写“住”: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心里暖洋洋。第三段写“武装斗争”: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天天打胜仗
时至今日,很多人前往井冈山,“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通过这种体验式旅游,感受当年的革命传统,感受那一段红色的历史
六、井冈山的故事作者?
答,作者是李从明
内容简介
《百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本•革命摇篮系列:井冈山的故事》遵照教育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中小学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的指示精神,围绕青少年开展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全书分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著名战役、红色经典传奇、亲历者回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英雄人物、根据地遗址巡礼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精神与时代精神等部分,内容生动活泼,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七、井冈山的红色故事?
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地军民就以南瓜替代主粮。战士们想方设法收集南瓜籽,有的还跑到破屋、大陇、黄坳等很远的地方去收集。收到种子后大家满山遍野种南瓜。
小井红军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也积极行动起来种南瓜,任务是每人四株。一些重伤员无法完成任务,轻伤病员就帮着分担。
有个姓赵的排长,腿部负了重伤,护士不让他出来,但他硬拿着拐杖,一拐一拐地爬上山坡,帮别人点籽浇水。一位连长伤很重,躺在床上不能动,便把通信员叫到床边,郑重地交代:“我现在动不了,请你代我种好四株南瓜。”通信员笑着说:“我已经种了十株,算上连长的份,已超额完成任务。”
山上的老百姓看见红军种南瓜,称赞道:“只听说当兵吃粮,按月发饷,但没有听过当兵的种粮,这样的部队真是头一次见到。”不久,战士们种的南瓜开始长叶了,南瓜苗顺着山坡往上爬。
战士们经常去拔草、捉虫、浇肥,根本用不着领导吩咐。有时执行任务回来,也要到山坡上看看自己种的南瓜长得怎么样。如果部队下山执行任务,出去的时间比较久,当地暴动队员和儿童团员就主动帮忙管理南瓜。
秋天到了,战士们种的南瓜长得又大又好,有的一个就有四五十斤
八、刘禹锡的故事演讲稿?
刘禹锡的故事,应从唐代宗大历六年(即公元771)说起。这一年,刘绪在嘉兴任盐铁转运副使,他兢兢业业,治事有序,在地区颇有名望。唯一的遗憾就是膝下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这“无后”二字有着多重解释,但是从古人的生存观念来看,养儿防老,这显然已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一天早上,刘绪的妻子卢氏告诉丈夫说:“我昨日晚间做了个梦,梦见大禹赐给了我们一个儿子。”丈夫起初对这件事并不在意,但没过多久,卢氏果然怀孕了,并于次年(772年)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彼时,刘绪想起夫人的话,遂引用《禹贡》中名句:“禹锡玄圭,告厥成功”,给儿子取名禹锡。成年后,母亲卢氏又赐字梦得。
喜得禹锡之后,刘绪夫妇再未添丁。于是,刘禹锡成为了家中的独生子。虽然作为家中独子,但古人的教育目光丝毫不差于今人。刘绪虽然家境殷实,有钱有势,其妻又是颇有名望的范阳卢氏。然而这一切的结果,便使他对儿子的教育更为严格。
九、我的故事演讲稿?
我不想把现在看作是一场比赛、一次角逐,大师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我选择了一份叶的事业,这是一份可以用“燃尽了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来诠释的职业,教师犹如一块黑板,曾经写满了神奇,最后擦去的却是功和利。在这里我只是想与大家分享我的故事,分享一个仅仅从教五年,又只有五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我,那些平平淡淡的故事。 回首五年,我觉得自己是满足而快乐的:生日那天黑板上大大的祝福、同学们齐唱生日歌;晚自习时一个不经意的喷嚏,收到的纸条:“早点回去吧!你够操心了,可别生病啊”!还有办公桌上时不时多出的小盆栽、金嗓子;偶尔被人放入我上衣的帽子里的糖果、小字条……我真佩服这些家伙们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这些让我一想起就幸福得发笑。 但是也有些事会让我伤心难过。曾经有几个学生在周记上说我“阴险”、“狡诈”!多重的词语啊!不过就是在对班级纪律进行突袭后,揪出“害群之马”,“杀马”儆了猴而已,有错么?我可是班主任啊!我委屈极了,把心情写在我们班的QQ群里面,经学生告密我才知道,是大家对我老穿平跟鞋走路没声音厌恶极了,冷不丁出现在某人身后像幽灵,很是怕人,也让他们毫无安全感。我反省了一下觉得他们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进了行了检讨,并承诺以后尽量多穿高跟鞋。同学们兴许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后来晚自习纪律竟然好了不少。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 还一件事情,回想起来都有些后怕,我可差点做了“毁树”人。子平是个十足的问题生,上课迟到、乱喊乱叫引人发笑,晚修吵闹,谈心无效。在他宿舍打牌第三次被我抓到,我终于拨通了他家里的电话,我已经分条列数好了其在校的所有“罪行”,只等电话接通,我便会一股脑向他家长倒泄,我心中还想象着那种懈下重担踢过皮球后的轻松愉悦。可是,电话无人接听。不久后,我无意中看到一则小故事:有人落水了,男的大叫:“屏住气!屏住气!”女的狂喊:“躺在水面,浮着!”他们的喊声引起了救生员的注意,他奔过去,“扑通”一声跳入水,把那遇险的人救了上来。救生员后来说:“天晓得,怎么就没有人叫救命?人都快淹死了,还教他游泳!” 是啊,有人落水了,还教他游泳;错误已经犯下了,只是说教、责骂。这些还有用吗?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对于问题生,如果我们交回给家长管,甚至让他们退学回去,我们倒是很省事,但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该有多大啊?有经验的教育者说:“倾听往往比说教更直达一个人的心灵,让差生变好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开始改变对待子平的态度与方法,后来,我终于在他的周记上看到了:“我有了一个新的开始”的喜人的字样! 故事讲完了,最后请允许我以诗人汪国真先生的一首小诗结束我的演讲,与各位同仁共勉: 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 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 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 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十、红包的故事演讲稿?
过年了,好开心。不仅有吃喝玩乐,还有压岁钱好拿,害得我一个晚上没有睡着。
第二天,妈妈说:“抢劫,不许动,把钱叫出来,我去交学费了。”“我才不交呢!”我说。“快点,再不交就宰了你的手指!”妈妈说。我说道:“你宰呀,快宰。”于是妈妈便一把夺过我的压岁钱去交学费了。
唉,真是得。本来我想买玩具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