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从文充满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什么?
沈从文对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诗化小说的文章体式。
沈从文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他把诗和散文引进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和审美功能.
沈从文小说的主要贡献是他创造了一个特异的湘西世界.他以湘西人,乡下人的视角,来赞美湘西的山水美景,人的淳朴和风俗的古雅.并以这样一个世界来观照,批判,否定他所生活的,他认为是丑恶的都市社会.因此,沈从文的小说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以阶级,阶层的观念分析考察社会不同,他是取地域的,文化的视角,通过两种文化的对峙来表达自己的文学理想.
简析沈从文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及思想
艺术特色:沈从文短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集中在他对文体的创造上。他创造了三种基本文化形态:描述湘西与都市下层人物日常生活与命运的写实故事。如《丈夫》《牛》《菜园》等运用的温情的现实主义。根据民间、宗教故事创作的浪漫传奇。如《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月下小景》等运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嘲讽、抨击现代都市“上等人”所谓“文明”的讽刺小说。运用的批判现实主义。
其次,沈从文追求文体结构的千变万化互不雷同。他所持的是逆向型思维方式,不拘常格,求异思变。文体的自觉使作家获得了文本结构与文本解放的极大自由。结构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表现在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有些运用散文笔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带有童话色彩,似民间故事。
思想:对湘西劳动人民穷苦命运的关注、同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批判,对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现与思考,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创作用意。
二、沈从文的《凤凰》思想和艺术特色方面的赏析
沈从文以其湘西小说而闻名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
1、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以《萧萧》、《丈夫》《凤凰》其手法的运用。
2、浪漫主义手法运用
以《边城》中渡船老人和翠翠的梦为例,表现作者心目中的人性美和纯真少女浪漫朦胧爱情。
二、采用牧歌田园诗风格,突转式结尾意味深长。
最后的突转式结尾,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语言朴素、洁净,充满泥土气息和地域特色。
结语:沈先生的湘西世界可成为我们思想遨游的乐园,精神放松的乐土。
提起沈从文先生,马上会让我们想起他的湘西小说,想起那特异的“湘西世界”。沈先生偏爱湘西农村,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该地区人情风俗的精致描绘,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水乡市埠或山野村庄,都是一首和谐雅丽的诗,都是一幅富于光色的画。其湘西小说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田园牧歌式的描绘,再加上作者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自己也为读者复现出湘西生民朴素的生命形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充满和谐与宁静、率真与善良,充满人性美和牧歌情调。他为我们读者展现了中国现代作家在最偏僻的背景里描绘的种种瑰丽多姿的场面。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
1、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什么是现实主义呢?一八八八年,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曾对现实主义加以精辟地概括:“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导师对现实主义的科学概括。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一直占主流,而我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奠基石就是鲁迅的《呐喊》和《彷徨》,可以说,鲁迅是我国现代现实主义的开创者,在他的现实主义描写中注重揭示社会中的种种问题。① 而沈先生则继承了这一风格,虽然他的小说题材涉及很广泛,使用的艺术方法多种多样,但在他的湘西小说中,可以无愧地说,许多作品都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用的艺术手法。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虽然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① 我们在欣赏沈先生的小说时,不难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尤其在他的湘西小说中,有大量的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在描绘地方风情的同时,也触及到某些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三、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特色
一、擅长写对话,善于用个性化语言去塑造人物形象边城》里的几段话,写翠翠她爷爷死后,船总顺顺以及杨总兵来安慰翠翠:到了中午,船总顺顺也来了,还跟着一个人扛了一口袋米,一坛酒,一大腿猪肉。见了翠翠就说:“翠翠,爷爷死去我知道了,老年人是必须死的。劳苦了一辈子,也应当休息了。你不要发愁,一切有我!”。。。。。。“翠翠”,老马兵业已同翠翠并排一块儿站定了,很温和的说“你进屋睡去了吧,不要胡思乱想!老人是入土为安,不要让他挂牵你!”翠翠默默的回到祖父棺木前,坐在地上又呜咽起来,守在屋中两个长年已睡着了。那一个马兵便幽幽的说道“不要哭了!不要哭了!你爷爷也难过咧。眼睛哭胀,喉咙哭嘶,有什么好处?听我说,爷爷的心事我全都知道,一切有我,我会把事情安排得好好的,对得起你爷爷。我会安排,什么事都会,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不能如我们的意,我老虽老,还能拿镰刀同他们拼命,翠翠,你放心,一切有我!。。。。。。”这几段话把船总顺顺、杨马兵形象刻画得很好,表现了这两位长辈的慈爱、善良。他们都来帮助翠翠,翠翠没出声,只是哭,“哭”也刚好表现了翠翠失去亲人的悲痛和一个弱女子的形象。总之,从以上列举的几段对话,我们足以见识沈从文笔端“说”的神韵。沈从文就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他不写外貌,外貌是次要的,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是主要的,他通过写人物的对话,让读者从人物的对话中去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去想像人物的形象,你想像人物是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他没有刻意去写人物外貌和美丑,读者得到的印象却是鲜明生动的。二、擅长写人性,善于捕捉人性中闪光的部份,给人物注入灵魂。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写的都是一些极普通的人,极普通的事,也没有特别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然而,就是这样一些普通人物的遭遇,一些生活的片断,却让人感动,让人觉得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美。原来,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小说中人物的人性,让人觉得美的是人性之美。人性之美就是人性中闪光的部份。沈从文就是善于捕捉人性中的闪光部份,将人性中的闪光部份注入人物的躯壳里边,塑造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物来。比如《边城》,写了翠翠、爷爷、二老、船总顺顺、杨马兵等众多人物,他们都很善良,有理性,有人情味,处理事情都追求完美,遇到难事都互相帮助,通篇是一幅即凄婉又温情的生动画卷,写的是普通人的健康的人性,让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