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巴金和杨绛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99 2024-01-17 14:32 admin

巴金和杨绛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

我很喜欢杨绛的散文,却不喜欢巴金的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从中可以清晰地体察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赫尔岑的影响(这些我也不喜欢),这与巴金当年从翻译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开始走上文学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绛的散文浸透着浓郁的悲喜剧因素。具体地说,是充满了一种力图以喜剧精神压倒悲剧精神的努力。她尽量用喜剧语言冲淡残酷的岁月记忆,减弱沉重的精神压力。她喜欢用短句子,像讲故事似的又穿插 一些轻松的评论和独白,还包括生活中的奇闻轶事、对话情态、闲趣琐状,充分表现了一个家庭的和乐风范,而对生活中存在的悲剧,却只是用淡淡的语调平实地叙来,丝毫看不到抱怨和泄愤的企图。杨绛不希望读者随受她的痛苦,而读者却恰恰能从她的作品中读到无需言喻的生活体验。

从整体的美学效果上来看,杨绛的散文和同一时期的多数“老年作家”一样,呈现出一种活淡、平和、睿智的风格。在艺术上,语言表达简洁、凝练、幽默,结构安排比较机智,开合自如,技巧运用娴熟,不着痕迹,处处“随心昕欲”,又处处颇具匠心地洒脱与严谨。总是在冷静的叙述中,给读者以思考的余地。

巴金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这个角度探讨巴金小说的创作个性,就会看到巴金小说题材的重要特点在于:以家庭生活题材为主,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和题材的多样性.这一特点体现了他的创作个性:偏爱并擅长表现家庭生活题材,缩影式地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举报补充回答: 巴金小说的抒情特色借助于他的语言。作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语言朴素、明朗、欧化,亲切自然,本色而热情。而悲剧性的故事通过作者巴金朴素、明朗、欧化的语言叙述出来,真挚强烈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形成了巴金小说创作的独特的美学特征。巴金的代表作,在几代读者中最具影响的作品是《家》、《春》、《秋》(即〈激流三部曲〉)。这部 蜚声海内外的长篇巨制,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描绘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变旧生活的伟大力量。作者对题材熟悉和感受的亲切,使作品获得了巨大的震撼力。在动荡、巨变、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家》、《春》、《秋》奏起的时代进行曲,在对青年进行反封建的启蒙教育方面,曾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家》,起的作用更大。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年,反封建的任务异常艰巨。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成为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巴金的《家、》《春》、《秋》是继《红楼梦》之后,描写封建旧家庭败落的最优秀的小说。

艺术上,这3部长篇也是巴金全部作品中成就最显著的作品。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同一类人物也有很细微差别。巴金不是凭客观冷静地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致。新时期写的《随想录》轰动文坛,活画出一位心地坦诚的作家的纯洁灵魂。《家》、《春》、《秋》和《寒夜》早已拍成电影,饮誉国内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