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美德即知识是中华传统美德吗?

131 2024-12-17 03:02 admin

一、美德即知识是中华传统美德吗?

知识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而不衰,就是 有着共同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它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只要是炎黄子孙,无论是生活在祖国的大地上 祖先的血液流动在 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管中,只要一提到中华民族,每个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情绪激扬。

二、你认同美德即知识吗?

人因为有了美德而受尊敬。

国家因为有了美德而绚烂。

社会因为有了美德而缤纷。

美德是孝敬师长,孝顺父母,待人诚信。美德是连接古今社会的一条线段,美德更是一首歌,歌唱幸福祖国,歌唱美好明天。美德更是每一个人类应该做到的。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美德事迹就如同这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美德充满每一个细微之处,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能发现。

三、美德即知识属于哪种学派的德育?

《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经典,选自柏拉图的《美诺篇》。这个命题的实质其实不是美德是不是知识,而是“美德需要教育”。在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美德是不是需要教育的问题上,呈现了精美的西方形式逻辑推理。

而当我仔细领悟了其中的逻辑过程后,我感到自己对形式逻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三段论片断的水平上而已。而之所以“形式教育论”在西方如此盛行,因为有古希腊“智者教育”的渊源,就不难理解了。

苏格拉底首先给定了一个哲学前提:要讨论一个事物的性质,必须先明确它的“本性”。而美德的“本性”是什么呢?苏氏提出了两个假设:“美德是知识”,“美德是善”。但知识与善是什么关系呢?苏格拉底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美德就是知识,那它肯定是需要教育的;另一种是善独立于知识之外。

于是苏格拉底着重论述善是否需要教育,他先界定善的特征是“有益”,但有益的事物,同时也会是有害的,在列举了许多有益的事物同时也可能有害之后,得出:决定“益”与“害”的是智慧。也就是说,善不是自然就善的,那么什么产生了善?只能是教育。所以到最后,苏格拉底总结说: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苏格拉底从美德是善开始,经过善不是天生的,善是需要教育的,最后达到“美德需要教育”的命题。

当然,逻辑仅仅能构造理论的形式,因为逻辑只是形式,形式中的实质内涵有赖于认识的发展。比如在划分“善”的来源时,苏氏采用“天生”与“教育”的两分法,显然是一种认识的局限,所以后来科尔伯格就面临了惯偷“知而行窃”的诘问。因此,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

四、评述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

谓认识自己在他看来,就要是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理性的人,人应该觉悟到人所具有的尊严,应该能够运用思考,对事物作出独立的判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苏格拉底确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美德的人。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必须满足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和孟子的观点有所相似!

五、最早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前399),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请到人间,以人的自我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由此开启了理性伦理学之路。苏格拉底关于人生的哲学主要体现在他“认识你自己”的理性原则、“知识即德行”的善的原则和“合目的性”的美的原则中。

六、简述,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基本观点?

苏格拉底经过探寻得出:美德即知识。理解“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知识”。首先,“知识”与“意见”不同。“意见”是主观的、变化的、不确定的、个别的;而“知识”是公共的、普遍的、稳固的、确定的。区别“意见”和“知识”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经过了论证。也就是说,“知识”是经过证明了的“意见”。一个人拥有“意见”可能也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或应该做的”,但是并不知道“某事为什么正确或应该做”。而“知识”则是要证明某一规范的正确性,追踪行为规范背后的缘由,找到道德的原则。

其次,“美德即知识”中的“知识”不仅仅是关于善恶的知识,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知识,还包括实现善的手段性知识。善恶的知识在一切知识中起到统领的作用。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论证了不管是外在的善(财富),身体的善(健康、强壮),还是灵魂的善(勇敢、正义和节制等)都需要智慧才能真正的实现。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苏格拉底认为勇敢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应该追求什么、害怕什么的知识(即善恶知识),还要有一些手段性知识(在潜水中需要有潜水的知识,在打仗时要有骑马的知识)。

最后,“美德即知识”中的“知识”是有实践能力的,是能够支配人的行为的,而不是像奴隶一样被情感和欲望拖来拖去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会知善不行善或知恶行恶。在论证中,苏格拉底把善与幸福等同,把恶与痛苦、不幸等同,因此,如果某人知道某种东西是恶的,还依然选择它,就意味着人希望获得不幸。而人怎么会希望获得不幸呢?由此推出,人们之所以会知善不行善或知恶行恶,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人们没有真正的善恶知识。

七、以美德即知识为题写一篇1000字作文?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乎之舞之。” ————题记 美德,犹如盛开的花朵。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中。她绽放在当代优秀青少年的多彩生活中。

八、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的经典学说?

美德即知识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的经典学说。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九、让是美德.辩论赛素材?

让是美德的前提是,在转让之人的眼中,所让的东西是他同样珍视和稀缺的。

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看一个人是否在乎你,如果他是富人看他给你花多少时间,如果他是穷人则看他给你花多少钱。

这就是体现在一点上,否则让的只是自己无关紧要之物,或者说累赘之物,那无所谓美德。

十、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知识”但是“智慧即德行”跟它意思一样吗?

,这是一样的,“美德即知识”的确是原话,但也有把“美德”翻译为“德行”,而把“知识”翻译为“智慧”的,因为“即”的关系,所以二者位置是可以互换的,这就成为“智慧即德行”,但根本意思是一致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