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不一样。
在河北地区,死者的重孙是黄孝,玄孙是红孝。不同辈分的人和亲戚远近,孝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另外,高寿的人,90岁以上,去世后是不放悲乐的,放喜乐,也就是要办喜丧。
一般而言,葬礼上见白不见红,以示哀悼、肃穆。但是,也有例外。
一是重孙子重孙女,孝帽丶孝带上要系红条布,以示亡者高寿,四世同堂,年到寿到,寿终正寝。
再是没过门的媳妇要披红。定亲了,没有举行结婚仪式,刚好婆家有亡人,出于对新人的尊重,都给她们穿的白孝衣外面再披上一匹红绸布。
同样,未过门的女婿,刚好准岳父家有长辈去世,也是穿红披红。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这里是这样,不知别处是什么样子。
参加红白喜事时,你最讨厌什么现象?
宴席菜做的差不多了,也到了良辰吉时,这婚礼就开始了。你正准备大快朵颐,没想到,有一些大妈直接拿出自己随身装的塑料袋,就把一些刚上来的菜装到袋子里去了,一边装还在一边说:哎呀,我家孙子今天没来,我得给他带点回去。还有的说:我给我家狗带点肉回去。
我次奥!
一盘菜刚上桌,五六双筷子疯狂得铲啊~铲啊~ 拜托,能不能好好吃饭?能不能?是是是,交了钱,了不起!给钱,不多拿值不回对不对?
着什么急!好好吃饭,吃完饭,剩了再打包行不行?
我记得一次参加婚礼,桌上有些糖啊瓜子花生什么的,位置还没坐满,有些人边吃边往自己口袋里装,结果有些人没上桌就没有了。像我们农村一般的烟是每人一包,如果是中华,一人两杆烟。一个中年男子没有问任何人就把那包烟就揣在自己兜里,结果还是一个大妈说,他才拿出来发的,我是不抽烟的,如果他大方点,我是不会要的,但最后我还是要了给了一个熟人。上菜吃饭后,吃到后面很多人还没吃完,就有人开始用自己带的塑料袋打包,要走了把主人家没喝完或者没开封的酒啊,饮料一并带走。真的是给几百块钱硬要赚回来啊!
遇到这些现象,我真的有气难言,毕竟都是长辈,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
在农村,什么人有资格在红白喜事上担任执事?
我们村有1000多户人家,好几千口人,但能在红白喜事上管事儿的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二爷,一个是我四爷。
他们不是亲兄弟,也不是我的亲爷爷,但我们属于一个族系,往上面数7代,应该就是一家人,这样的关系,我们这里称之为爷们。
二爷跟四爷的年龄相当,都是60多岁,小时候一起上学,长大之后一起在村里当干部,威望比较高,也通晓人情世故,于是就成了村里面红白喜事的执事。
每当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村民不是找二爷就是找四爷,如果同一天有两户人家办事,那他们两个就一人负责一家。
我们这里办红白喜事有一些规矩,比如白事碰到红事的时候,需要提前知道对方的路线,避免碰头;2家同时娶媳妇的时候,时间要沟通好,花轿要同一时间到家,不能出现一家早一家晚的情况,这对晚到的一家不好,所以也需要执事从中沟通,这就是二爷跟四爷的工作了。
二爷跟四爷是2个完全不同的风格!
二爷酒量极佳,年轻的时候能喝3斤白酒,现在60多岁了,还能喝2斤左右,村里几乎没人是他的对手。
四爷滴酒不沾,年轻的时候还能勉强喝一点,现在喝半瓶啤酒就醉,所以滴酒不沾,在任何场合都不喝酒。
二爷为人豪爽,能在酒桌上结交到很多朋友,村里会喝酒的人,几乎全都跟二爷在一起喝过酒,人脉关系没得说。
四爷温文尔雅,说话有条理,做事极为稳重,考虑事情细致且全面,还曾在村里的小学担任过教书先生,村里不少人都是他的学生。
二爷烟瘾极大,而且是越来越大,刚开始是一天一包,后来是一天两包,现在给人家执事的时候,一天3包都不够抽的。
四爷不会抽烟,年轻的时候就不会,老了之后也没有学抽烟的打算,走到哪都不抽烟,不过在执事的时候,他会随身装着烟,随时给人散烟。
二爷跟四爷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根本就不是一类人,可他们都能得到村民的尊重跟信任,都能成为红白喜事上的执事,这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点,拥有了这些特点和能力,才有资格在红白喜事上担任执事。
1,通晓红白喜事的流程
农村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需要用到很多东西,需要用到很多人手,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经验的,考虑事情也不会十分周全,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执事出来帮忙,这个执事通晓所有的礼仪流程。
喜事也好,白事也好,都有一套固定的规矩,但中间还是会出现意外情况,面对突发状况,普通人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是执事出马的时候,他通晓红白喜事的所有流程,知道各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
每一个流程需要做什么事情,需要准备什么东西,需要安排什么人手,普通人可能会搞糊涂,但执事却具备掌控全局的能力,拥有这种能力,才有当执事的资格。
2,德高望重
红白喜事在操办过程中,从开始准备到最终结束,往往需要几天时间,流程很麻烦,工作很多,需要用到很多人手。
主人家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找到足够的人手,就算是找到了,也不知道每个人适合做什么事情,就算把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后面还是会出现问题。
要知道,人家都是自己请过来帮忙的,本身就是义务劳动,就算是做事情的时候出了差错,主人家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自认倒霉,这时候就需要有执事,而且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执事。
执事经常操办红白喜事,知道每个人擅长做什么事情,他们做出最合理的安排,其次,如果有谁做错了事情,执事一定不会给他留面子,该批评就批评,该表扬就表扬。
可如果让一个小年轻当执事,根本就没有人服他,安排人干活的时候,很有可能没人理他,别人做错事的时候,他也不敢说话,这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说,德高望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管事儿。
3,礼数周全
在我们农村有一句老话,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意思是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操办红白喜事的规矩就不一样,比如说举办婚礼的时候,男方跟女方家里的规矩不一样,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礼数周全的人从中协调。
普通人没有操办红白喜事的经验,连自己村的规矩都不甚明白,更不可能知道其他地方的规矩,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从中协调,而执事就拥有这种能力。
他们不仅能将双方的礼数中和统一,还能让双方都满意,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普通人根本做不到。
4,办事靠谱
其实在我们村子里面,除了二爷四爷之外,也有一些通晓红白喜事流程的人,他们也曾经做过执事,但是因为做事不靠谱,慢慢也就没人找他们了。
比如说有些人喜欢喝酒,在商量事的时候,别人都还没有怎么喝,他就先把自己灌醉了,一堆老爷们白来一趟,什么事情都没有商量好,还需要再来第二遍。
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过,老王家娶媳妇,请了一个执事去女方家里面商量事,他带了几个人过去了,到了女方家里之后,递上礼物,坐在酒桌上开始喝酒,喝酒的过程中商量事,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一般来说,执事无论是不是能喝酒,都会控制量,能不喝就不喝,一定要喝就少喝一点,不能把自己灌醉了,结果老王家请的执事就喝醉了,只顾喝酒了,什么事都没商量就跑回来了,老王家气得不行,一度成为村里的笑谈。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找那位执事了,因为他太不靠谱了。
5,不辞劳苦
二爷四爷不止一次跟我说,执事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一分钱赚不到,而且还非常辛苦。
在农村,操持红白喜事都是不要钱的,全都是帮忙,一忙活就是好几天,各种事情都需要操心,跟诸葛亮差不多,非常辛苦,再加上我们这里是一个大村子,三天两头就有人办事,二爷四爷都非常忙。
辛苦就不用说了,关键还出力不讨好,要知道,张罗一摊子事情是很辛苦的,就算是经验丰富,也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或者是跟主人家出现意见不和的地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很麻烦了,出力帮忙了,在主人家心里还没有落个好,你说图个啥?
所以二爷四爷都说,执事不是一个好工作,他们年龄都大了,都不愿意做了,但无奈后继无人,村子里面一有事情,大家准会请他们帮忙,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帮忙还真说不过去。
而且就算是辞职不干了,也要做得彻底,一次都不干,万一10月份没有帮王家执事,12月却帮李家执事了,那王家就会不开心,农村就是这样,人情世故水很深。
以上5个条件全都具备的人,才能在农村成为一名合格的执事!
第一得懂,要知道红白事的全部流程,第二的会,得会用人,任人唯贤,第三得正,红白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要做到公平公正,第四,戒贪,执事官不大权利不小,所涉及的所有财务报表得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