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每一届、每一班都有差生。只要有许多学生,就有差别,就有所谓的“差生”。“差生”的叫法,虽改成了“后进生”、“待优生”等,其含义发生了变化,表明老师看待学生的眼光和角度发生了变化,但所指对象仍然不变。《现代汉语词典》上对“差(chà)”的解释有四:①不相同;不相合。②错误。③缺欠。④不好;不够标准。①自然不适合。②,把“差生”解释成“错误的学生”或“经常犯错误的学生”都不恰当。④,不好,不够标准的学生,也不好,虽勉强解释得通,却总觉得不好令人接受。③,缺欠的学生,或许更好。即所谓的“差生”,是有所缺欠的学生。词典上也正是这样解释的:“差生”,学业不良的学生。
差是相对的。人自一出生,就有了某些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差别趋向于多样化,间距拉开。要求一批人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 这一批人组成一个班级,必然要有一些人在某些方面较差,这是不可避免的。
应该是辩证地看“差”。一个人的“差”有时是某一方面的,有时是某几方面的,真正所有方面都差,没有一点优点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往往是,一些学生学习较差,品德很好;品德较差,体育较好;体育较差,学习较好……
作为班主任,应摆正“差生”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不能够把差生放到某一角落,一味只盯着他的短处;而应真正放在心的中间,一边放着缺点,一边放着优点。看到了优点,才能看到学生的希望,有利于改正缺点,发挥长处;看到了缺点,才能对症下药,有利于克服缺点,弥补不足。如果看不到优点,就会对学生一味否定,或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极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优点和缺点存在于不同的方面,优点却极可能成为学生克服缺点的起源地。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自卑感强;但体育方面较好,是学校足球队队员,乒乓球也打得很好。抓住一次乒乓球比赛得冠军的机遇,趁其自信心较强之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其学习上也能有所发展。后来,该生自信心有所增强,学习兴趣也有所提高。
班主任也应该正确看待差生短处的克服。有时差生的某一方面在班中可能较差,但比较他以前可能会是一个进步,对于差生的进步,特别是原本较差的方面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有利于巩固微小的进步,积少成多。
正确地看待“差生”之“差”,是其差处改正的重要条件。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