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和玩伴互动与沟通的技巧?
孩子在和玩伴互动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与人相处的能力,这就是成长。父母的“保护”责任必须适当,你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高和玩伴互动与沟通的技巧,让他动得避免受伤而不是让他躲避或停止社会化的互动。孩子们在玩玩闹闹中获得的成长经验是十分宝贵的。
二、如何正确引导胆怯型的幼儿正确处理与同伴间交往过程的矛盾与冲突
1、镇定情绪。纠纷发生后家长应心平气和的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经过讲清楚。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给予诸如是谁先动手打的?你没有动手,对吗?等错误的诱导、暗示,而鼓励孩子讲出真话,做个诚实的孩子。,又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态度,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解决纠纷。家长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应该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4、互相交心。幼儿间发生争执时正常的,家长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诚恳地和对方父母交交心,彼此谅解,和和睦睦,易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以后的日子里友好相处。 5、鼓励交往。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相反的,
三、如何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
对那些不爱说话的幼儿,我们鼓励他们去说,让爱说说话的幼儿在不爱说话的幼儿面前表演所学的内容,使其在同伴的感染下开口说话。比较被动与同伴交往的幼儿,我们可以把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与交往能力稍差的幼儿两人搭配为一组,让他们共同搭积木,共同滚皮球,同时抓住日常生活活动的环节,给他们以充分交往的机会,在他们相互作用中,被动交往的幼儿在主动交往的幼儿影响下慢慢产生了主动交往的愿望。那些拒绝与同伴交往的幼儿,只愿意跟着老师
,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比如:我们班有一位幼儿,从来园开始,他就粘着老师,谁都可以,就是不愿意去参加同伴的活动。这位老师忙,他就跟着另外一位老师,从来园跟到离园。每天与家长分别时,就像是一场生死离别的情景。这孩子一个多月了还是这样,没有丝毫的进展,我们的老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找到了妈妈的感觉。经与家长交流情况,家长反映,他不但没有上过幼儿园,而且,在上幼儿园前,很少与同伴交往,对同伴经常无所事从的感觉,到外面吃饭时,也有这种情况。我明白了,这孩子从来就没有体验过与同伴玩的快乐。
第二天,班上的老师统一思想,他来园后,我们都不理他,也很少与他说话,他一会找我,一会找另外一位老师,看着都没有理他,他就没趣的自己玩起积木来了,我们看见了,也没有马上过去参与他的活动。过了好一会,他拼出了一架飞机,这时,我才走过去,拿起他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并好好的表扬了他,他听了高兴极了,同伴们都为他鼓掌。我还建议:让他给小朋友介绍自己作品。这时,他用不是很大的声音介绍了自己的飞机。从那以后,他慢慢地不再粘着老师了,愿意与同伴一块活动了。来园时,也能高兴地与妈妈说再见。有一次,他生病在家,他说:妈妈,在家不好玩,我要去幼儿园。妈妈听了都不相信,才这么几天,孩子就这么爱上幼儿园,心里真是激动万分。这是孩子找到与同伴玩快乐的原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