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幼儿园和家长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193 2025-02-22 18:17 admin

首先,与家长沟通要注意八项:

1、与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态度和语气

2、要多途径与家长交流

3、多征求家长的愿望、需求、意见

4、可以经常更换信息栏

5、恰当方式谈幼儿行为问题与家长沟通

6、特殊事件主动坦诚与家长沟通

7、保持家庭隐私

8、冷静处理与家长、幼儿的关系

其次,在与家长谈论孩子的缺点时,可以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导入尊重感。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子女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班主任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孩子,极易形成孩子与班主任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诚感。

用真诚的语言或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使其感动的方法。以诚感人要求诚与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动情,唤起人的真情;以诚感人要做到诚与真结合;以诚感人还必须伴之以虚心,否则难以取得对方的信任。

3、评论学生要客观如实。

4、注意谈话形式与方式。

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式语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领悟当家长的应做些什么,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5、语言务求得体和有分寸。

语言是心灵的窗子,是一个人综合修养的反映。身为人民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也应该为人师表。得体的称呼,使对方一听称呼就有一种相知感,从而产生亲切感,缩短交流双方间的心理距离,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础。教师得体的语言,可以赢得家长的尊敬,增加家长的可信度,形成和谐的沟通氛围。所谓语言得体,最主要的是与职业身份、与场合、与交流的对象,与解决的问题得体。谦虚、中肯、客观,掌握好分寸、语气,不夸大,不缩小,不说过火的话、不说力所不能及的话;还要讲话要温和,不用过激词语,不摆逼人气势,语气诚恳等等。

6、谈话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

班主任和家长谈话时,一般应先讲学生的优点,后讲缺点,对孩子的缺点也不要一下讲得过多。应该给家长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惟如此家长才会欢迎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议,愉快地与班主任合作,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要把握好沟通步骤的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

孩子上幼儿园,家长和老师沟通,是个必要而重要的环节。原因如下

家长方面:孩子从小由家长带大,对孩子的性格习性生活习惯了如指掌,送到幼儿园老师,面对的是许多孩子,对你的孩子并不了解。家长多和老师沟通,能让老师及早尽快地了解孩子,以实施有效合适的管理。

幼儿园方面:接收了新的孩子,肯定是不了解的。孩子入园,一般还不太能把自己的需求大胆反映给老师。老师可能会按一般情况处理孩子的需求。如果老师和家长沟通,了解了孩子的秉性,就会更加有的放矢了。会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因双方沟通不顺利而导致出现一些误会,那么,怎样沟通才更有效果呢,请注意如下问题:

1. 家长对老师要信任。近年我们从网络上,了解了一些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不好的极端事例。所以不少家长先入为主,会设想自己孩子的老师会不会也这样呢?因此,在与老师沟通的时候,心里是有芥蒂的。话说出来也就不那么友好。

一天小蕊从幼儿园吃过饭回家后,又跟着家人吃了许多东西。妈妈说,幼儿园肯定不让孩子吃饱,要不怎么回家还会再吃?第二天送孩子上学,一见到老师,迎头就说,老师你们幼儿园不管饱吗?蕊蕊怎么回家吃了那么多?老师说,小蕊妈妈,小蕊每天在幼儿园吃饭都吃的不错,昨晚吃饭时她说肚子有点不舒服,就没怎么吃。小蕊妈妈说,那我接孩子时候,你怎么不和我说呀,等我今天问了才说!

显而易见,这次的沟通很不愉快。这里面就有妈妈先入为主的想法:幼儿园不管饱。然后就带着情绪找老师沟通了。效果自然不好。不信任是这次沟通不成功的根本原因。要知道,曝光的那些例子毕竟不代表绝大多数。幼儿园和老师的对大多数是很好的。

¥ 双方沟通要及时。 还是以小蕊吃饭的事情为例。如果前一天在家长接孩子时,老师主动反映孩子吃饭时肚子疼了,没吃饱。家长了解了情况,也就没有了第二天到幼儿园兴师问罪的事情了。沟通不及时是这个事情的原因。

¥ 建立有效的沟通的渠道。 沟通,必须有渠道,而且渠道要畅通。微信私聊、家长群、家长会、学校组织活动,都是双方沟通的渠道。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些渠道。 最及时的就是群和私聊了。如果小蕊的老师当天在群里说一下这个情况,小蕊的妈妈也不会那么大火气了。

所以,老师,没情况有情况,最好都能随时把孩子的状况告诉家长,比如在群里白天放放孩子们上课、活动、吃饭的小视频,家长就会放心很多。家长也可以利用群和接孩子的时间,主动询问一下。增进对幼儿园的了解。

沟通多了,了解多了,情况明了,对孩子大有益处。

我是宁老师 资深教育人 探讨育儿问题 我们一起

谢谢您阅读 别忘了 关注我 转发文章 点个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