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与家长如何积极沟通
良好的家校沟通是教师在教育事业成功的基石,能更好地协调教师的教育生活,教师也更容易开展工作。教师要努力通过联系簿、电话、家长会及家访等形式和家长保持着沟通。如果教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那么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尽力帮助教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共同目标是为了教育好孩子,对学生共同的爱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近,使双方的沟通更融洽、更自然。然而,爱学生与爱孩子是两种不同的爱,教师的爱带有更多的责任成分,家长的爱带有更多的天然成分。教师爱学生,是希望学生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养成好品德;家长爱学生,则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顺利的成人,能够过上想要的生活。家长对学生的爱是天生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则需要培养,不能够爱学生的教师只能充当知识传授的工具。当两种爱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双方需要沟通的时候。教师要提供指导,让家长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并非所有家长都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是对于那些愿意配合的家长,教师应该给予具体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教师给出了具体要求,家长们会很愿意付出努力,这样会减轻教师的很多压力,也会帮助孩子们做得更好。教师与家庭进行沟通的时候,就是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时候,教师力图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去打动家长、感化学生。能够使人臣服的是道理,能够真正打动他人的则是感情。家校沟通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和感化的过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对家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从意识上提高家庭对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方法上纠正家庭教育的偏差和误导,从感情上加深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同和理解。教师委婉含蓄的表达结合理性的引导会使家长心悦诚服,粗暴的说教和冲动的情感只能使双方的沟通陷入僵局。教师要感谢家长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无论家长给予我们何种帮助,教师都应该表示感激,这非常重要。无论以何种方式表示感射,教师都应该让家长知道他们的帮助有多么重要,让他们知道教师非常感激他们的努力。尊重是沟通的融合剂,没有尊重的沟通难以持久下去,得不到尊重的家长难以对学校教育和教师产生信任。尊重要求教师对待家长持有人性化的态度、得体的举止方式和合乎人情的行为方式,尊重还要求教师对待所有的家长,不论其富有或者贫穷,不论其处于权势地位或是其处于无权无势地位都要保持一贯的态度。教师要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家长对教师非常信任,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友善而宽容。当我们和家长讨论孩子的进步情况时,要注意讲话的方式,要体现出尊重,避免用消极否定的话语做出评价。同样重要的是,教师要对家长做到诚实,没有必要回避问题或者绕弯子。家长喜欢听到事实,但是教师要注意说话时不应贬低孩子。在家校沟通中,教师需要从家长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自己的心是灿烂的,看到的是美丽的世界;自己的心是快乐的,感觉到的世界是美妙的;自己的心是善良的,接触到的世界永远都是乐于助人的。只有真正的悦纳自己,才能发自内心的赞赏他人。附:家长希望教师做到的8件事家长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位好老师:待人公平、教学有趣、精通教育。人们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位帮助他们学习、成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老师。1、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行为和表现。2、热爱学生,热爱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知道老师也是普通人。3、在学生需要时对学生进行辅导。4、把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老师故意犯的错误。5.对学生严格要求,态度友好。6、发现每个孩子独特的性格特征、能力和学习方式。7、言行一致,公平对待所有的孩子。在想要嘲讽、奚落或排斥学生时,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箴言。8、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不要总是讲课,要不断激发学生。不要让学生认为“上课无聊”。
二、怎样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我认为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基本信息。因为家长的职业、性格、认知水平的不同,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你可以通过走访、电访或和学生的聊天中,了解家里父母的立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甚至可以感觉出家庭是否和睦,什么是他们忌讳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等等。这样,在和家长的沟通时,就更能知己知彼。
三、作为老师应该怎样与学生家长沟通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家校合作的基础则是教师,特别是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这是家校之间能否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老师和家长一起探讨交换看法,熟识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与此同时,老师还要担当起家长教育顾问的责任,定期与家长交心、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够愉快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只有家校经常联系,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统一思想,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打开心灵之门。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作为一名老师,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无微不至,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家长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更离不开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三股绳拧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强、最佳功能,只有三根弦同时奏响,才能奏鸣出一个灿烂的明天。为了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老师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平时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二、以时刻关心学生为突破点,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在日常的班务管理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关心他们的,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老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老师跟学生、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因为学生们回到家里通常会跟家长们说,他们的老师怎样怎样,特别是一些平常很少得到老师关心的学生,他们很可能会在家长面前像邀功一样,说老师怎样关心他,以此来证明他在学校的表现正在进步着。这样,我的感情投资就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得到了一笔利润,那就是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主动想与我联系,而不是在学生出现了情况以后,才被迫向家长投诉,然后企图把家长拉拢过来,跟老师一起去对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师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适当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那么事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再譬如学生病后的一个问候电话,学生家庭有困难后的一次家访等等,家长往往会很受感动,感激老师对他孩子的关心,彼此之间可能出现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自然就产生了。三、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 。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老师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当学生有错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家长如果针对老师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四、以平等公正为立足点,架设双方的沟通桥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与老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老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自己的关注或重视。也就是说,老师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老师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权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