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节幅度测量的意义是什么
调节能力强,眼睛看东西会比较轻松。调节能力弱,眼睛看近需要用更大的力,不持久,进而产生疲劳。一般来说,年轻人调节力比较强,老年人调节力比较弱。调节幅度是值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称作调节幅度或绝对调节力、最大调节力。
二、什么是调节幅度?
调节幅度( D)=1 / 近点距离(m)—1 / 远点距离(m)。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AMP=远点屈光度-近点屈光度=1/远点距离-1/近点距离(位于眼前的点距离为负值,位于眼后的点距离为正值)。
负镜法陆氏:
视标固定在40cm处,眼前逐渐增加负镜片度数直至被检者行基看清视标并且持续模糊。调节早带散幅度即所增加的负镜片总度数(取正值)加上工作距离的屈光度(2.5D)。
最小调节幅度=15-0.25*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0.3*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0.4*年龄。
人生的早期,人眼调节力约15.00——25.00D,随年龄的增大,调节力下降,每年约减少0.25——0.40D。
三、验光学最大调节力公式
验光学最大调节力公式调节幅度=1/远点距离-1/近点距离。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调节幅度是指人眼具有的最大调节力,即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时总屈光力与无调节时的总屈光力之差,简写为Amp。有关调节幅度与年龄的三个经验公式,分别是最大Amp,平均Amp和最小Amp公式(最常用),通过测量被检者的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15-0.25×年龄,可知该被检者的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
四、关于眼睛调节能力。
1. 当正视眼观察近处物体时,由于这些物体发出的光线是发散的,而非平行的,因此不进行调节时,光线会在视网膜后聚焦,形成一个扩大的模糊光斑。此时,眼睛会启动近反射三联运动,包括瞳孔缩小、眼球集合和调节。
2. 观察远处物体时,两眼视轴是平行的。但当看近处物体时,眼睛需要向鼻侧旋转,使视轴对准物体,这称为集合。
3. 调薯册态节是指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和环状肌收缩,放松悬韧带,使晶状体因弹性变凸,增强其屈光能力,从而数源使近处物体的发散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4. 调节能力涉及两个概念: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调节范围是从能看清的最远点到最近点的距离。例如,正视眼能看清无限远的物体,最近点为18厘米,因此其调节范围几乎是无限的。而近视眼能看清的最远点为0.5米,最近点为15厘米,调节范围为0.5米至0.15米。
5. 调节幅度是指从看无限远时到能用最大调节力量看清的最近点的距离所表示的屈光力差异。例如,正视眼从无限远到最近点的距离为18厘米,调节幅度为1/0.18米至0,等于5.56D。
6. 集合是用注视距离的倒数来表示的,称为米角。近反射三联运动是同步的,但三者并非总是同时存在或改变程度相同。正常情况下,它们经常一起发生,并且双眼变化相等。
7. 正视眼在观察近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称为生理性调节。远视眼在看远处的物体时,也会在视网膜上姿则形成模糊的扩大光斑,通过调节可以将焦点移至视网膜上,使图像清晰。远视眼在观察远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称为非生理性调节。
8. 调节包括调节张力、近感性调节、调节反应、相对调节等多个方面。但是,调节能力较强的眼睛不易感到视觉疲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