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童蒙养正原文?

242 2025-02-27 06:10 admin

一、童蒙养正原文?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今逐目条列,名曰童蒙须知。若其修身、治心、事亲、接物、与夫穷理尽性之要,自有圣贤典训,昭然可考。当次第晓达,兹不复详著云。 

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著为童蒙须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吾愿为父兄者,毋视为易知而教之不严。为子弟者,更毋忽以为不足知而听之藐藐也。 

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条或带,束腰。脚,谓鞋袜,此三者,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阙落。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 

凡脱衣服,必齐整摺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勤洗浣。破绽,则补缀之。尽补缀无害,只要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帨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只着短便,爱护,勿使损污。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敝坏。苟能如此,则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此最节身之要毋忽。 

语言步趋第二 

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闹,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 

凡闻人所为不善,下至婢仆违过,宜且包藏,不应便尔声言。当相告语,使其知改。 

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洒扫涓洁第三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试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扎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辄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抄录主名,及时取还。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解:旷废,音:同瓜)子弟职。书几书砚,自黥(解:刺刻花纹并涂颜料,音:同晴)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 

读书写文字第四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法,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摺。济阳江禄,书读未完,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揩着豪。 

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 

杂细事宜第五 

凡子弟。须要早起晏(解:晚,音:同燕)眠。 

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解:缺少、亏损,音:同缺)。 

凡向火,勿迫近火旁。不惟举止不佳,且防焚爇(解:烧,音:同弱)衣服。 

凡相揖必折腰。 

凡对父母长上朋友,必称名。 

凡称呼长上。不可以字,必云某丈。如弟行者,则云某姓某丈。 

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 

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 

凡饮食之物,勿争较多少美恶。 

凡侍长者之侧,必正立拱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言不可忘。 

凡开门揭帘,须徐徐轻手,不可令震惊声响。 

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 

凡侍长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 

凡饮酒,不可令至醉。 

凡如厕,必去外衣。下,必盥手。 

凡夜行,必以灯烛,无烛,则止。 

凡待婢仆,必端严,勿得与之嬉笑。执器皿,必端严,惟恐有失。 

凡危险不可近。 

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凡夜卧,必用枕。勿以寝衣覆首。 

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 

杂细事宜,品目甚多。姑举其略。然大概具矣。凡此五篇,若能遵守不违,自不失为谨愿之士。必又能读圣贤之书,恢大此心,进德修业,入于大贤君子之域,无不可者。汝曹宜勉之。 

二、童蒙养正的经典句子?

家庭教育,流派纷繁复杂。墨子曰:“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可见从古至今,家庭教育也都是一个让圣人重视和头疼的领域。

一个人的一生成长,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也都有所不同,但是这些阶段,都是来自于最初的早期教育阶段。《四库全书》有云:“童蒙养正”,这一思想总结自《易经》中的“蒙”卦,对应的恰恰是一个人的入门起步阶段,只有入门正了,基础才能打牢,以后才有了随意变化的可能。(至于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年养德”什么的,只是现代人的总结而已,古语并无涉猎。)

对于年轻的父母而言,大家并不清楚,什么是正?什么是偏?当前很多教培机构鼓吹“所谓的正,就是国学经书”,纯粹胡说八道。这里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以免大家误解。

“正”,其实就是孩子最早的价值观,是贯穿他一生的追求。人的追求,无非三条:信仰、名望、实利,以谁为重,并无高下卑贱之分。只是对于早期教育而言,有格局大小之分,也就是大中小三正之分,一般也对应着弗洛伊德所谓的超我-自我-本我。

大正者,家国情怀,着眼大千世界的英雄气概。从小就让孩子充满正义感、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这是大正。什么样的父母会在不经意间启发了孩子的大正?拥有家国情怀的军人、科技工作者、公务人员、外交人员、纯粹的知识分子等。如果你为人父母,自身相信的是集体荣誉感、是国家需要你,追求的是名留青史,那么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不管你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教育材料,你给孩子启发的,都是“大正”。军人家庭教会孩子尽忠报国,科研家庭教会孩子科教兴国,公务员家庭教会孩子为人服务依法治国,外交家庭教会孩子平等待人礼尚往来,知识分子家庭教会孩子学以致用,哪怕你只是一个充满了武侠情怀的街头流浪汉,在教导孩子“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时候,也是在开启孩子的大正。这一时刻,跟父母的职位权势无关,跟你用国学经典、多媒体动画、乡野小说故事还是小人书连环画去教导也无关,只跟父母的精神格局有关。大正之教,教出来的男孩儿是英雄豪杰,女孩儿是大家闺秀。

中正者,尊师重道,着眼于真理的智者气概。从小让孩子热爱学习、追寻知识,最后用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谋求更富足安康的生活,这是中正。什么样的父母在开启孩子的中正?醉心学术的中小知识分子、在商言商的商贾家庭、不问天下的中产白领家庭等。从一开始,孩子接受的教育就是“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学有所长,成家立业”,最终的落脚点,缺少了“经世致用”的大格局,但是保留了对劳动光荣、热爱知识的优秀精神。中正之教,教出的男孩儿是温润君子,女孩儿是小家碧玉。如若辅以英雄教育,一跃而成大正,也是水到渠成。

小正者,开心自保,着眼于自身利益的平民气概。从小只追求孩子快乐自由、放任自流,时刻关注个体利益,对集体荣誉和勤奋耐劳嗤之以鼻,言必称欧美,行必效日韩,攀比抨击别人的勤奋和痴迷,总想投机取巧,一副唯我独尊天下第一的样子。此种父母,常见于裹足不前的盲目崇洋者、眼光就看到身边鸡毛蒜皮的小农民、互相攀比热衷打牌的城市小市民、不愿受苦只想享乐的普通白领家庭等,不一而足。他们了解教育的渠道,基本就只是心灵鸡汤、机构广告等,对孩子的期待也只是快乐就好、随他而去的浅层追求,徒有父母之名而不行父母之事。小正之教,甭管穷养富养,教出来的男孩儿女孩儿,都是只知道傻玩的精神贫瘠者。

中国的早教,最优秀的传统即为大正,孟母、岳母、朱子家训、钱氏家训、新中国的革命先烈们等,都是如此。现代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开始融入更多的中正,比如醉心早教幼教的新中产家庭。有父母不自知,无意之间沦落成了小正,不可不察。

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其实“志”就是正的一部分,在童蒙时期,就已经要开始养了。各位年轻的父母,不可不擦亮眼睛,加以辨别!至于机构说的背诵国学经典就等于童蒙养正?当个笑话看看吧!国学经典,只是养正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只要它让父母们时刻会产生“我要不这么做,就落在别人后面了,那是对不起孩子”的负罪感、恐惧感,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别有用心的假教育,是小正的教育。大家共勉!

三、童蒙养正国学经典内容?

童蒙养正国学经典,目前在我们国内大家比较统一的认为有下面几部重要的经典著作。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甚至有的把笠翁对韵也放在了里边。我认为除了这些著作以外,其实像大学,中庸,特别是诗经也是可以给儿童来进行诵读的,这对儿童的养正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四、童蒙养正幼年养性少年养志的出处?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出自尤宗周的《国学概说》

五、临汾童蒙养正幼儿园怎么样?

童蒙幼儿园很好的。

临汾市尧都区童蒙养正幼儿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华洲路,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环境好。

尧都区童蒙养正幼儿园有本科专业幼师12人,都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教学设备齐全。

六、童蒙养正要求什么?

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

一、幼儿养性

优美人格的奠定阶段。主要在家庭教育中完成。0-3岁,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是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

二、童蒙养正

圣贤智慧的陶冶阶段。3-13岁,学会到了语言的应用,学习能力亦渐渐增长,此时物欲微薰,情志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乃净,记性犹强。

三、少年养志

理想抱负的鼓舞阶段。13岁后的青少年知识渐开,理解力亦有明显发展,渐渐脱离了父母的关怀照顾,正是意气风发的学习阶段,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应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多读励志类的书籍,激发“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鼓励他们建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四、成年养德

真实生命的开展阶段。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在频繁的人际交往中,在纷杂的人事环境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需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和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保持真诚笃厚之意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

凡所当读书,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根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且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随地皆可致力修学长进,只要自我生命能逐渐畅达,眼前世界亦将生机日新,故成年养德,尽此一生无限向上,无有终时。

了解了人生教育的四个阶段,就要把握教育的时机。《礼记·学记》讲“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勤苦”就是你学得很勤奋很辛苦,但是大成无望。一旦人的性格模式形成,秉性难移,习惯变成了潜意识,潜意识变成了条件反射,最后深深地植入生命,最终变成性情,这是没有办法改的,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

七、童蒙养正是什么意思?

童蒙养正是一个始于儒家的儿童教育思想,童蒙就是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养正指培养各种优秀美德。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养正,是指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

培养纯善的心。首先,家长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善心是无远弗届的,由善心而起的德能、德用良善的行为与作用也是无有穷尽的。长养孩子的善心、善念,就是培育孩子为人的根本。

教育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

自我行为的约束 容止安祥,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特别提示的是,我们有丰富的美德教育资源,如《孝、俤、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故事、历代传颂的圣贤、伟人的事迹等,都可以结合孩子的发展讲解给他听。 孟子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为人生一大乐事。

八、“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一语是谁提出来的?

印象中看到过好几次,主要在一些书院和私塾,应该是倡导儿童读经的台湾王财贵教授提出来的,当然原理应该是古代就有的,只是后人加以总结归纳,具体演绎成这四句话,很有道理的。

九、影楼活动活动总结怎么写?

活动总结的撰写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通过本次活动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包括:业绩方面;人员素质提升;团队打造;流程完善等方面

第二,活动中遇到了那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包括:业绩问题;渠道问题;人员问题;转单问题;市场问题等

第三,活动结束后的计划或展望。包括:人员安排,摄控安排,继续保持安排,以及后期二消转化等方面。

十、上课正能量总结?

只有充分备好课,我们才能在课上游刃有余,达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在教学中多表扬夸奖学生,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让学生收获成功,对学习感兴趣,愿意主动学习,爱上学习,教师感受到教学的真正幸福,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