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历,打一古代著作,谜底竹书纪年,什么意思?

164 2024-12-13 15:05 admin

一、简历,打一古代著作,谜底竹书纪年,什么意思?

简历 打一古代著作 谜底竹书纪年解析:简,本意就是竹子写成的书页,扣“竹书”;历,历法多用于纪年的,故射“纪年”

二、古代财经著作?

《货殖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九。

这是专门记叙从事“货殖”活动的杰出人物的类传,也是反映司马迁经济思想和物质观的重要篇章。“货殖”是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司马迁所指的货殖,还包括各种手工业,以及农、牧、渔、矿山、冶炼等行业的经营。

三、古代天文著作?

《三统历》

西汉刘歆(?-23)作,一般认为是根据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邓平、落下闳等人创作的《太初历》稍加修改而成.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历法,后世历法的基本内容这时大体都已具备.《三统历》共有七节:统母,纪母,五步,统术,纪术,岁术,世经.统母和统术讲日月运动的基本常数和推算方法,包括回归年、朔望月长度、一年的月数、交食周期、计算朔日和节气的方法等;纪母、纪术和五步讲行星的基本常数和推算方法,包括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运行动态、出没规律、预告行星位置等;岁术讲星岁纪年的推算方法;世经讲考古年代学.《三统历》还明确规定,以无中气的月份置闰,并选取一个“上元”作为历法的起算点.《三统历》的这些内容,对后代历法影响极大,有的沿用至今.清代学者钱大昕(1728—1804)、李锐(1773—1817)、董佑诚(1791—1823)等人都曾对《三统历》做过详细研究,日本、法国学者还把它译成日文和西方文字.

《乾象历》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刘洪(约135—210)作.它对月亮运动的研究有了新进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点的移动(过周分),从而算出近点月长度,并在一近点月里逐日编出月离表,又首次提出黄白交角是六度(兼数),首次提出交食计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这些都对后代历法影响很大.

《皇极历》

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刘焯(544—610)作,未颁行.《皇极历》考虑太阳和月亮视运动不均匀来计算日月合朔的3时刻,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①.为了求得任意时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创立了任意间隔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这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数学都有重要地位,后代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使用的内插法多继承《皇极历》的方法。

《大衍历》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后经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传入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大衍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共有历术七篇,讲具体计算方法.另有历议十二篇(其中略例三篇),讲历法的理论问题,是一行为《大衍历》写的论文,通称《大衍历议》.《大衍历》的制定是从制造仪器开始的,经过实际观测确定基本天文数据,这是科学的方法.经过《大衍历》的制定,对太阳月亮运动不均匀现象有了正确全面的了解.通过实际观测,破除了一千年来流传的“寸差千里”的谬说.在计算方法上,《大衍历》创不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比起《皇极历》来又是一个进步.

《授时历》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郭守敬(1231—1316)作,次年颁行.明代《大统历》继续用它的方法,前后共使用三百六十多年,是古历法中行用最久的,也是在天文数据、计算方法各方面发展到高峰的一种历法.中国古典系统的历法到此为止,以后就有西方天文知识传入并影响到历法的编算.现存《元史·历志》里的《授时历经》上下篇是郭守敬在王恂(1225—1281)初稿基础上重新编定的.当时《授时历》虽已颁行,但各种数据用表、推步算法没有定稿.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王恂不幸去世,由郭守敬一人主持完成.他“比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二卷”.《授时历》共有七部分,内容相似于《大衍历》;但采用等间距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五星位置,又用弧矢割圆术和类似球面三角的方法根据太阳黄经求它的赤经赤纬,这两种方法在天文学史和数学都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有许多中外学者在对《授时历》进行研究.

《崇祯历书》

明末徐光启(1562—1633)主编,李天经(1579—1659)续成,从崇祯二年到七年(公元1629年到1634年)前后共用五年时间完成.它从多方面引进了欧洲古典天文学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学基本理论,三角学,几何学,天文仪器,日月和五大行星的运动、交食,全天星图,中西单位换算等,共四十六种,一百三十七卷,采用第谷(1546—1601)的太阳系结构系统,计算方法中翻译了哥白尼(1473—1543)《天体运行论》中的许多章节,还有开普勒(1571—1630)《论火星的运动》一书中的材料,历法计算中不用中国传统的代数学方法而改成几何学方法,这是中国天文学史和历法一个重要的转折.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开始向近代天文学转变.明末未能根据《崇祯历书》来编算民用历书,清代开始使用根据《崇祯历书》编算的历书——《时宪历》,直到清末.在《四库全书》中有一百卷本的《西洋新法算书》是传教士汤若望(1591—1666)根据《崇祯历书》删改而成的。

四、天道原著作者简历?

您好: 豆豆(李雪),女,1970年生,高中文化程度。

她的中篇小说处女作《死比活着容易》1993年在天津《小说家》杂志发表,同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后转入中国石油作家协会。2000年《啄木鸟》杂志一至四期连载了她的长篇小说《背叛》,然后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由北京同乐影视公司拍成同名20集电视连续剧,在全国及各省卫星台连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洛阳纸贵,长篇小说《背叛》甚至出现盗版。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然后由北京天润影视公司拍成24集电视连续剧《天道》,豆豆亲任该剧编剧,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受到广泛关注。

五、文学常识古代著作

文学常识 - 古代著作的魅力

古代著作是中华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人物和思想的发展,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先人智慧的重要窗口。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古代著作的背景与意义,并探讨它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古代著作的分类与特点

古代著作可以分为诗、歌、赋、曲、文、笔记等多种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创作手法。其中,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讴歌英雄等方式,表达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古代著作的特点之一是蕴含丰富的象征与隐喻。作者常常通过修辞手法、比喻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哲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代著作还注重平仄与韵律,有着独特的音韵美。这些特点使得古代著作在音韵、意境上都显得极为优美。

2. 经典古籍的传世之道

经典古籍是古代著作的精华和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它们是深刻思考、智慧积淀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古籍的传世之道主要有三种:

  1. 写本:古人用毛笔或刻板手工抄写书籍,这是最早的传世方式。
  2. 刻本:古代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传世更加方便。刻印、铅字印刷等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书籍的繁印速度与质量。
  3. 纸本:纸张的发明和普及,使得书籍的保存更加持久。石简、竹简等载体逐渐被纸张取代。

经典古籍的传世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和继承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们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并启迪我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3. 古代著作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虽然古代著作创作于不同时代,但它们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首先,古代著作中蕴含的智慧与思想对我们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古代智者的观点和哲理,可以启示我们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指导我们正确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其次,古代著作的艺术魅力对我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古人的创作才华和艺术追求,激发了我们对美的敏感和追求。通过欣赏古代著作中的意境和形式美,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并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

同时,古代著作也是现代文学与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源泉。现代作家、诗人从古代著作中寻找灵感,汲取营养。古代著作中的人物、情节与思想,可以为现代作家提供丰富多彩的构思和素材。

4. 鉴赏古代著作的技巧与方法

要真正鉴赏古代著作的美,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专门的技巧和方法。以下是一些鉴赏古代著作的基本方法:

  • 阅读注释与研究批评:古代著作常常有许多生僻的词汇、典故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阅读注释与研究批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著作。
  • 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古代著作的创作背景与时代背景对理解著作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作者、时代和社会背景,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著作中的思想和意义。
  • 品味古人的情感与哲理:古代著作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我们可以通过品味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与古人心灵进行对话,体味著作中的深意。

通过以上方法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著作的价值与魅力。

结语

古代著作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我们鉴赏美的重要来源。它们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和思考。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探索与分享,能够使更多的人对古代著作产生兴趣,并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

六、古代采矿学著作?

我国古代采矿著作是《天工开物》,是有关采矿方面的专篇著作。

七、古代工业著作?

2)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不但在我国工程记述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生产技术综合著作: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记述,这表明海外技术的不断传入已称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知识。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八、古代职场著作?

《中庸》是中国古代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九、古代史学著作?

《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等等。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十、古代干果的著作?

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李白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