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在学术、艺术领域的作用 例子越多越好喽~~~~~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艺术反映的活动,其艺术创作必须首先进行艺术构思,构思出的艺术品乃是作者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表达方式。一件艺术品正是艺术创作者对当时的境况、情绪、心灵、情感、记忆以及想象等诸多方面的反映,而在进行艺术构思中,想象和情感是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书法艺术的创作中,情感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一个书法创作者来说,他能够用线条的不断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作为创作活动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构思的活动中,作者对客观现实在某一阶段也持着特定的情感态度,书法是线条艺术、造型艺术,更应该是情感艺术,作为书者,什么样的笔墨、什么样的人品、什么样的素养以及什么样的情感就构成了什么样艺术风格的作品。于是,作品就有了清雅、冷艳、雄伟、奔放等众多不同的风格。一幅书法艺术作品就是书者的心理情感活动的表现。由此,情感的变化亦即跃然纸上。情感在书法艺术中也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凡是带有明显的横向线,通常表示安闲、和平与宁静;斜线在一幅作品中通常包含着运动;锯齿状通常包含着痛苦与紧张;圆线或狐线则较圆满而完美”(美―库克《大师绘画技法浅析》)。而吕凤子先生对此也作了精辟的论述:“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涩、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凡属不愉快的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也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构成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由此可见,线条的变化就是情感变化的表现。
一幅好的书法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而书法美的本质正是书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产物,是表现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以笔墨点画形成造型手段,通过创造性的审美形象来表现书法家的精神、气质,熔铸和渗透着书家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被世人称为“书圣”,所书的《兰亭》的文意和书法正是他当时无志仕途,乐在山水,集聚群贤,饮酒赋诗,雅兴至极,挥毫即就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情感,他才能写得如此自然,毫无雕饰,遒劲飘逸、妙趣天成。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则“合情于纸上”,创作时颜真卿年已半百,这幅作品气势磅礴,悲壮之气溢于字面,可见虽无意书然遇见其郁勃顿挫、见其力、其悲、其衷,确见其情。然颜若失去悲愤交集“感心乱如麻”的情感也就创造不出这一杰作。可见书法乃是“达其情性,形其衷乐”。情感的变化幕幕显于纸面,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
关于中外艺术家的有名的小故事有哪些?
毕加索\x0d\x0a 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毕加索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他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x0d\x0a 就连老师也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毕加索的母亲听了觉得无脸见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只有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既有天赋的。他对孩子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带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x0d\x0a 作为坏学生,在学校关禁闭已成了毕加索的家常便饭,禁闭室里只有板凳和空空的墙壁,可是毕加索却很高兴。因为他可以带上一叠纸,在那里自由地绘画。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x0d\x0a\x0d\x0a 齐白石\x0d\x0a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看你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x0d\x0a 有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x0d\x0a\x0d\x0a 梅兰芳\x0d\x0a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x0d\x0a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现在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近日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x0d\x0a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x0d\x0a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刺向一幅幅图画。“哗!哗!哗!”几分钟内国画化为碎纸。\x0d\x0a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梅兰芳看到全国人民对他如此赞赏和支援,感动得热泪盈眶,兴奋地对夫人说:“我梅兰芳再也不是一只孤燕了!”\x0d\x0a\x0d\x0a 贝多芬\x0d\x0a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账。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