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卡文很正常,但是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以前我卡文就发呆,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再继续写又卡,后来我就无所谓了,反正都是浪费时间不如干点别的,然后就开始在纸上乱画,画着画着就有灵感了。
用游戏转移注意力。由于性格原因,很少有游戏能让我坚持玩三天以上,卡文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游戏可以转移注意力,玩着玩着发觉时间太久了,会强迫自己继续写,效果往往比盯着屏幕一直发呆好。说是玩游戏,其实我玩的都是些填字游戏、恋爱养成游戏什么的,最近还迷上了李泽言,很多人都觉得无聊,只当是趁机梳理思路了。
在纸上乱涂乱画。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是因为写文章总卡壳才学会画画的,一开始只是在纸上画些没有意义的格子,画着画着又变成某种奇怪的图腾,后来每次都自由发挥。有时候我会根据自己的文章线索画画,画不出来就乱涂,涂着涂着就变成了真的画,看着好看心情也好了,心情好了自然就有灵感了,就是这么神奇。
用干活来激发灵感。写稿子的时候总是容易忽略家务,等卡文了还不抓紧时间干活?如果卡文时正好发现有家务没有干,我想都不想,直接戴上耳机开始干活。我会一边干活一边回想自己作品的细节,慢慢的就有灵感了,但手里的活干得墨迹,有时候会重复,洗几个碗就能耗掉半个小时,就是这么任性。
写文章时卡文,是每一位写作者都会面临的情况。它的成因用一个词概括便是“文思枯竭”,要把“文思枯竭”转变为“文思泉涌”,有一些什么办法呢?
通常来说,把笔或电脑放在一边,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翻翻手边的书本,甚至出去跑一圈,大脑得到休息和活动之后,好的行文逻辑、精彩的句子说不定就会冒出来了。
还有一种刺激灵感的方法,许多作家都常用,那便是抽烟与喝酒。依靠酒精激发灵感的作家大有人在,从李白到海明威,从雷蒙德·卡佛到威廉·福克纳,酒精成为了作家们创作时候的朋友,酒精下肚,情绪高升,灵感就被激发了出来。
我还想分享两位作家的写作习惯或“秘诀”,他们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这种东西去写作,而是凭借着高度的自律与工匠精神,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一篇篇文章,得到了人们的褒奖与赞誉。
第一个是日本的作家村上春树。村上春树在而立之年才真正开始写作事业,他曾经感慨,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就得有一年多,甚至两三年的时间钻进书房,独自伏案埋头苦写。他清晨起床,每天写作5到6个小时,集中心力,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当然,村上君也会遇到大脑朦胧不清的停滞状态,所以到了下午就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外出运动一个小时,然后再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村上春树说,要想勉为其难,把这项工作孜孜不倦的坚持下去,什么才是必须的呢?不必说,就是持久力,要对案枯坐,集中心力。养成基础体力,或者强壮坚韧的体力,让身体站在自己这一边,成为自己的友军。正是这种生活的不断积累,会感到身为作家的能力,似乎点点滴滴地提高了,创造力也变得更加牢靠和稳定,精神状态也愈发自律和充满活力。
还有一位是中国的作家连岳。他认为,写作的人,应该把自己当成工匠看待,像面包师,像鞋匠。工匠每天得工作,一个面包师,你不能对顾客说,我今天没有灵感,所以没有面包。这样的面包师是要饿死的。写作的人也一样,每天得写。每天写作是鲜花,灵感是蝴蝶。蝴蝶令鲜花更美,但没有鲜花,并不会有蝴蝶。所以,不要有什么借口,每天写吧!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