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唱歌可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儿童记忆能力
二、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口诀?
口诀为“四个发展”:1.先天能力发展顺序2.慢热儿童理解慢3.形象思维转逐渐4.逻辑思维成主流1.学前儿童的先天基础对于理解能力发展有重要影响;2.有些慢热儿童会在理解能力方面比较缓慢;3.在学前阶段,儿童思维往往以形象为主,逐渐转向抽象思维;4.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这也是学前阶段理解能力的主要表现。学前儿童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期的指导和培养,从而促进其理解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学前儿童时也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和个性,采用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三、学前儿童理解能力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一) 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二) 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 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 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3 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 系起来。
四、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辨数――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 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知觉; 点数――开始形成数概念
一是掌握数的顺序阶段。一般3岁幼儿已经能学会以口头方式数10以内的数。这时他们记住了数的顺序,但并没有学会真正去数物体。
二是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阶段。当幼儿学会口头数数以后,逐渐学会口手一致地数物体,即按物点数,然后学会说出物体总数,这时可以说是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
三是掌握数的组成阶段。掌握数的组成是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幼儿知道两个或更多的数群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新数群,而一个数群又可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子群,由此形成了数群可分可合的观念。
幼儿掌握了数的组成,就形成了数概念。
五、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的特点有以下,学龄前期的儿童生长速度减慢,每年体重增加约两公斤,身高增加平均约5厘米,运动发育方面开始有较好的平衡,两足交替,步登楼梯,能模仿绘画和临摹基本的几何图形。
四岁的时候已经掌握生活常用语言,学龄前期儿童好奇多问,模仿性极强,能参加小范围的集体游戏。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车祸、烫伤等意外事故,这个时期一定要加强护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学前儿童的发展包括?
具体来说,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例如,传统俗语所说的“三翻、六坐、八爬”似乎是条千古不变的儿童生理发展规律,但最新研究表明,由于当代育儿环境的改变,我国婴儿很多就未经爬行阶段而直接学会站立、走路。
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则发现,早爬的婴儿比起晚爬的甚至不爬的婴儿来说,在运动知觉、空间认知以及智力发展等心理方面都表现得相对优越。
七、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关系到儿童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家长在关心儿童身体和安全的同时,必须对孩子的心理和思维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儿童时期的身心、大脑正处在正常的发育阶段,不应给孩子过多成人化的引导和训练。应该多仔细观察儿童的兴趣与爱好,观察儿童的气质和性格,给学前儿童在安全健康的范围内,以尽可能更多的亲近自然,接触同伴的机会。自然和同伴的接触和交往,可以帮着儿童建立自己、自我的概念,与自然和他人交往互动的兴趣和规则,以及积极探索、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和观察思考的心理和思维。
这样,在学前儿童学会基本的生活吃喝拉撒的同时,培养儿童健康安全的身心需求和规范意识。学前儿童的培养,可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是学前儿童,以及对儿童未来成长奠定重要的基础。
八、学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开始学习说话和唱歌几乎是无法严格区分的。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格林伯格教授认为,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与说话能力的发展是平行的。当儿童语言发展进入到"咿呀学语期”时,其歌唱能力也出现了"咿呀学唱期"。但是,这两种"咿呀"声的含义不尽相同: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用咿咿呀呀的声音开口模仿成人的说话,并逐渐出现咿咿呀呀的独白语言;到1岁左右,婴儿开始发声学"唱歌”,这种咿呀之歌与非音乐的、作为讲话先兆的“咿呀"是有区分的。
婴儿能在自己最大限度的音域内发展音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在2岁左右,会努力地变化自己的发音去模仿标准的音高,能觉察出旋律轮廓的变化。3岁左右的儿童在其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首新的歌曲听了几天以后,就慢慢地变成记忆,输入大脑,有一天会突然开始歌唱。其实,在他们开始张口歌唱之前,歌曲已经积累、潜伏在他们记忆中很长时间了。可见,3岁左右儿童的歌唱能力的发展是与儿童的音乐感受、听辨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由此也提示我们:在对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歌唱教学中,必须从歌曲的欣赏感知人手。
2.3—4岁歌唱能力的发展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表现欲望和能力正在增强,表现在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大大加强,特别是对富有戏剧色彩的、生动活泼、情绪热烈的歌曲很是喜欢,还喜欢唱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1)歌词方面。
在歌词的表现方面,虽然3岁左右儿童的语言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能够完整地掌握比较简短的句子或较长歌曲中的相对完整的片断,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方面的局限,他们对歌词含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加之听辨和发音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碰到他们不理解的字词,往往吐字不清。
(2)音域方面。
3~4岁儿童歌唱的音域一般为c1~a1(即C调的1~6),其中唱起来最舒服、轻松的是在d1~g1之间(即C调的2~5),但个别儿童的音域发展会有所偏差。
(3)旋律方面。
在旋律的感知方面,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存在着差异性和不精确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走音”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音准有问题,往往不能准确地唱出歌曲旋律,唱歌如同“说歌”。在没有乐器伴奏的情况下或是在独立歌唱时这种走调、没调的情况尤为严重。当然,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是歌曲音域过宽、音调过高或过低、旋律太难等因素所致。
(4)节奏方面。
在节奏方面,3~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做到比较合拍地歌唱,尤其是对与走步、跑步、心跳、呼吸等相对应协调的节奏一一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所构成的歌曲节奏更易感受和掌握。
(5)呼吸方面。
3~4岁的儿童由于肺活量较小,呼吸较浅,对气息控制的能力还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往往不能根据乐句的需要来换气。有的儿童会一字一换气、一字一顿地歌唱;有的则一句歌词没唱完就换气,常常因换气而中断句子、中断词意(一般会在强拍后面或时值较长的音后面自由换气)。
(6)其他方面。
在歌唱的其他表现技能方面,3~4岁的儿童能够在成人的引导,特别是在幼儿园良好教育的影响下,对已经熟悉和理解的歌曲,以速度、力度、音色等较明显的变化来表现歌曲。
在集体歌唱时的合作协调性方面,3~4岁的儿童还不会相互配合,常常是你超前,我拖后,个别孩子声音特别响。但在进入幼儿园以后的一段时间,到小班后期,儿童基本上能懂得在音量、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与集体相一致,能够通过改变声音的强弱、快慢、音色等来表现歌曲,初步体会到集体歌唱活动中协调一致的快乐。
3.4—5岁歌唱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般都能比较完整、准确地再现熟悉的歌曲中的歌词,而且对歌词的听辨、理解、记忆和再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唱错字、发错音的情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2)音域方面。
4~5岁儿童歌唱的音域较以前有了扩展,一般可以达到c1~b1(即C调的1~7),但在个别的儿童身上仍有很大的差异性。
(3)旋律方面。
由于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接触的歌曲日益增多,他们对旋律的感知、再认能力逐步提高,音准把握能力有了进步。在乐器或录音的伴奏下,大多数儿童能基本唱准旋律适宜的歌曲。当然,在个别儿童身上,旋律感、音准的把握仍然是歌唱能力发展中最困难的一种能力。
(4)节奏方面。
在节奏方面,随着儿童听觉分化能力的逐步提高,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对歌曲节奏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歌曲节奏,还能够比较准确地再现二分音符的节奏,甚至带附点的节奏。
(5)呼吸方面。
4-5岁儿童对嗓音的控制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能够逐步学会使用较长的气息,一般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按乐句和情绪的要求换气,中断句子、中断词意的换气现象有明显的改进。
(6)其他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技能的发展中对速度、力度、音色变化的把握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这是因为他们对歌曲形象、内容、情感的体验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由此在演唱、表现歌曲时,能够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歌曲在力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且比小班儿童表现得更为准确。
随着集体音乐活动、歌唱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4~5岁儿童不仅能够比较协调地参与集体歌唱。注意在音色、表情、力度、速度等方面调节自己的声音,与集体保持一致,而且还表现出独自唱歌的愿望和兴趣。他们常常会在游戏、玩耍的时候,饶有兴致地独自哼唱。另外,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歌唱能力的发展上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他们会运用已经积累的一定的歌唱和表达的经验,部分地替换歌词,重新演唱;会主动地、自发地提出歌唱的形式和表情;还会即兴地创编简短的小曲等等。
4.5~6岁唱歌能力的发展
(1)歌词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在歌唱的技能和水平上有了较显著的提高。首先表现在随着语言的发展,他们能记住更长、更复杂的歌词,对词义的理解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歌词的发音、咬字吐字方面表现得更趋完善
(2)音域方面。
5~6岁儿童歌唱的音域基本上可以达到c1~c2(即C调的1~i),个别儿童甚至更宽。
(3)旋律方面。
随着儿童歌唱经验的不断积累,5~6岁儿童的旋律感发展、特别是音准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他们不仅能容易地掌握小三度,大三度,纯四、五度音程,比较准确地唱出旋律的音高进行,而且对级进、小跳、大跳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这时,儿童已经初步建立了调式感。
(4)节奏方面。
5~6岁儿童不但能准确地表现2/4和4/4的歌曲节奏,同时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及弱起节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带附点的节奏和切分节奏歌曲的演唱。
(5)呼吸方面。
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气息保持的时间较以前延长,能够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同时歌唱的音量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
(6)其他方面。
5~6岁儿童歌唱的表现意识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表现在歌唱的声音表情更趋丰富,能够表现出同一首歌曲中的强弱快慢,能较好地唱出顿音、跳音、保持音及连音,并且能尽力把不同的情绪惰感体验通过音色、节奏、速度、力度上的对比变化生动细致地表达出来;在集体歌唱时,协调一致的能力也大大加强。不仅能与集体同时开始、同时结束演唱,而且会听前奏、间奏,还对对唱、小组唱、轮唱、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产生了兴趣。
总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及歌唱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对歌唱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初步的兴趣爱好逐渐得到巩固,歌唱的技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对歌曲结构的感受也日趋合理、完善。
九、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简单来说有4个特点:
1.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在发展;
2.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能力慢慢提高;
3.大脑容易兴奋,也极不稳定,表现为容易记住,也易被遗忘;
4.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较差。 学龄前是儿童记忆发展的重要时期,把握好以上特点,能帮助孩子高效提升记忆力。
十、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
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儿童画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趋势。儿童对图画的理解,起先只理解图画中最突出的个别人物,然后理解人物形象的姿势和位置,再次理解主要人物或物体之间的关系。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语词的理解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实验结果表明,儿童在有插图时比没插图时理解水平有所提高。整个幼儿时期孩子的思维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词的理解比较晚。
三、从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幼儿初期往往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