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教育一个孩子?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 让他能明辨是非,不那么软弱
言传身教,并尽i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就像古代孟子的母亲,为了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为孩子搬家三次,叫做孟母三迁
二、怎样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呢?
是的,家长只要选择那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出孩子的优良品质。给孩子讲故事,看图画、图书,灌输给他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培养好的品德也就孕育在其中了。例如,三字经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其中的小故事朗朗上口,适合教给能记忆少悟性年龄的孩子。“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指孔融4岁时就会把大个的梨让给兄长吃,自己留下小的。体现了尊重长者的道理。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说明大学者孟子小时候母亲为了让他有好邻居。三次搬冢,选择读书人做邻居。孟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妻孟母把织布机上正织布的纱线割断,以此来教育孟子要日积月累地学习的故事。 “狼来了”的故事是教育孩子说谎话没有好结果的道理。应当诚实地对人、对事。故事里说的是一个牧童在山上放羊,恶作剧的大喊“狼来了”,山下的人们拿着棍棒纷纷跑上山来解救,牧童骗了人们却大笑起来,自鸣得意。这样的事发生过几次之后,人们就不再相信他了。一次山上果真来了狼群,不但吃了羊,还逼向牧童。牧童很害怕,并大喊狼来了!山下的人们以为他又在搞恶作剧,所以没有人上山去救他,可怜的牧童被狼咬死了。图文并茂的影视剧及图画书中的小故事,从小动物,寓言到英雄人物,只要家长能反复地给宝宝边看边讲,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每次观看的时间不要太长。
三、孟子的教育思想,简单讲讲
孟子的思想是实施仁政,以道德来教化百姓。是儒家思想的延展。而且,孟子被称为亚圣。仅次于孔子。
四、孟母三迁 相近的成语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近义词择邻而居、慈母择邻
反义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五、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几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好的学习环境。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