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

153 2024-09-24 00:03 admin

一、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获得安全感。由于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不善于和他人相处。因此,学校要注重教育学生善意地和他人相处,多一些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甚至轻视、厌恶他人;要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注意倾听对方的谈话,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既乐于助人,也坦然接受别人的情感和帮助。当然这样的教育应忌虚无缥缈、空洞无物的说教式的灌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制定出明确的、分阶段的、可操作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使大学生在做出努力后,经常有达到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欣慰感,从而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培养起良好的心态。实践证明,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因此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社团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团活动,和更多的人交往,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我为什么排斥亲热

马老师,您好!

男友和我相处很多年。男友第一次亲我时,我睁大眼睛疑惑地看着他还想着这有什么好亲的。之后我不排斥亲吻但是也并不特别喜欢,唯有3次我非常的想亲他(其中两次在发生亲密关系之前)。在性爱中,我有不舒服感,在他长期多次要求下,勉强亲他的小弟弟,后来也亲过多次虽然每次他有认真清洗,但是还是不喜欢那味道导致排斥这件事。近年,我对他的身体基本不感兴趣,不喜欢亲吻更不喜欢性爱,看着他强忍着我也很难受。多年来,两人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闹不愉快,他也时常让着我。是不是因为不太喜欢他的身体及体味,才使我对他相当挑剔而导致不愉快?现在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愉快地接受男友的亲热要求。潘绥铭教授曾经讲过:在人们的性生活中往往凝聚着当事双方基本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几乎全部特征。性感受的贫乏反映着人生的缺憾和生命的不满,反映着双方最深层、最隐秘价值观的不协调,反映着两个独立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心理错位与情绪失落。从根本意义上讲,这种贫乏是永恒的,它构成身心两方面的性与爱情的饥渴,推动着人们不断探索和开创爱的新领域,更新婚后的夫妻生活内容。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贫乏又形成一个隐隐作痛的“心病”,因为人们很少意识到它的存在,或不愿正视它,更多的人则是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无可奈何。这样,原本是永恒动力的东西,在无知无措中蜕变成负担与阻碍;而这种对性的需求、表现和升华,对性心理的交流与体验,往往形成不亚于性功能障碍的严重压抑。尽人皆知,在性生活中,“疏”比“病”更可怕,“冷”比“痛”更寒心。

那么,使饥渴变成厌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最主要的是目标,性的目标,也就是说,你实际上期待着从性生活中寻求和获取什么。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问题是废话一句。性的目标是快乐、巩固感情或生儿育女,跑不出这三样。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已陷入感受贫乏了。如果深入到性生活的隐秘之地中,绝大多数人的动机、期望和理想远远复杂得多,变幻得多。在当前,引起感受贫乏的主要是旧道德人格的枷锁

儒家传统强调:性生活必须“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夫妻可以过性生活,但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和规矩。现在的新婚夫妻虽然很少有人知道这一限制,但其精神内涵却渗透在现代文化与习俗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植入人的心底。人们不由自主地把性生理的成熟与“道德”的不断完善硬扯在一起,似乎年龄越大就越应该压抑青少年时代的性好奇心,越不应该搞什么“新花样”。尤其是结婚后,在繁杂生活和“立业”目标的重担下,似乎更应该庄重起来。这种心态加之婚后很容易出现的新奇感丧失,必然造成从性生活内容的贫乏发展为感受的贫乏。这种现象在受教育较多的男性和几乎各阶层女性中相当常见。由于一方或双方没有意识到这种旧道德人格的束缚,许多夫妻产生种种其他误解、猜忌,有的更是相互感染,同归冷漠。有的妻子想开个性玩笑,遭丈夫冷眼后积郁成病;也有的丈夫的阳痿却是由日益端庄的妻子引发的。

还有一种旧道德人格框框,表现为不科学和毫无必要的深层羞耻心。许多在传统家教甚严环境中成长的男女,“脏”与“耻”的概念广阔得令人惊讶:性器官、分泌物、自己不知的性行为方式、特定时机和场合都可能包括进去,连皮肤潮红震颤、机体律动、发声排气这些必然生理反应也难以逃脱。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则更怕“失态”,不但在性生活中规矩甚多,而且时时在审视着自己或对方是否“有失大雅”。

上述种种现象,都是由于当事者不自觉地把追求完善传统道德、维持“君子人格”或“淑女人格”当作了性生活的目标。其实,在夫妻性生活中,最重要的道德,一是尊重对方的性权利和性情感;二是相互服务。为此,任何举止言谈都是正常和正当的。唯此,夫妻才能摘掉人格面具,放松而自然地相处,才能获得和交流应有的丰富的性感受。

性生活应该是最放松最自然的行为,它的目标就是实现本身的过程,尤其是加深主体过程的体验。

三、视觉分析是建筑什么造型设计的一种重要办法

1·光与空间的观念转变

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说: “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 就如同乐器如何捕捉音乐一样, 光需要使其展示的建筑。”的确, 光是建筑的灵魂, 没有光, 视觉无从谈起,建筑形式元素中的形态、色彩、质感依托光的能量, 使我们体验到建筑在四季中的变化及一天中早、午、晚的差异。光与影所渲染的建筑, 提升环境质量, 我们自然的溶入光与建筑交织所凝结的意境之中。

建筑设计思维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光的认识,光的作用愈加从室外转向室内、从功能转向精神。观念的转变带动建筑设计的进步, 使建筑水平跃入新的层次。

以造型为手段塑造建筑而建立的古典建筑的思维模式代表了古人对建筑的评判标准, 这种评判标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文化基础, 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初现代主义的诞生。这种造型主义的表现重点集中在建筑外部形式元素, 如体现建筑的体量感、凹凸变化、比例尺度等审美意识, 光的运用大多局限在室外造型方面以突现建筑本身的立体感及建筑立面的起伏效果。遗憾的是由于室外光是自然光, 光不能为人随心所用, 这体现了建筑对光的无奈。随着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 建筑师意识到建筑内部空间是建筑的主体, 外部形态是建筑室内空间机制的外显, 建筑的重心转移到了内部空间的处理, 同时人工光源的开发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室内光环境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光环境在室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部空间的限定已由面体围合的封闭状态发展到半开放及开放的不同层次, 其中光在创造空间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光创造空间无需实体围合, 除利用自然光还利用各种人工光的形态及颜色塑造空间, 开辟了空间性质的新领域。在连续空间序列中, 光同样显示出自己的潜力。由于空间概念加入了时间因素,使人们不再从静止的角度观赏空间, 建筑不再是凝固的音乐, 而是可以体验的流动空间序列。光由于可以限定空间, 改变空间的性质, 在创造空间序列时, 通过控制亮与暗、大与小、虚与实、强与弱获得抑扬顿挫的空间连接起伏效果, 构成复合的室内光空间序列。光在聚焦视觉重点, 突出核心形态方面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视觉焦点能打破空间均质化所造成的单一形式的视觉现象, 防止产生视觉疲劳。其手段是运用视觉感受的差异性原则制造等级偏差以强烈地吸引视觉的注意力, 光集束于某一点, 从而降低其他区域的量度达到突显目的, 使主次轻重一目了然, 空间重点得以强化。光的运用最初是功能性的, 光一旦消失, 人们丧失了解周围信息的能力, 黑暗使人陷入无所依托的失控状态, 对周围事物的不知和对将要发生事件的不测, 导致恐惧心理。人对光具有本能的依赖,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使人增加生存的希望, 冬季的阳光给人带来暖意。在饭店、办公室或家居室内, 人们喜欢在窗前停留, 这是因为对光的渴求, 夜晚人们乐于聚集灯下活动, 足见光的珍贵。

现代建筑由于光科技的提高与普及, 室内光环境具备了丰富的语汇, 在提供普通功能照明的同时向精神层面发展, 用艺术的照明手段体现照明内涵,催生室内不同空间的个性特征, 使室内空间环境贴切地烘托出鲜明的空间气氛, 当室内空间完成功能需要的同时, 最终要解决与人的情感交流, 这种情感通过视觉及身体的体验而转换成空间性格知觉,不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不同, 形成特定的空间性格,空间设计正是追求空间性格的差异, 追求特定精神需求的空间气氛, 满足人们丰富的空间心理知觉感受。而光具有令人感动的魅力, 激发自由、丰富、灵动的联想, 通过光的强化、弱化、虚化、实化等特有的表现手段, 渲染特定的空间氛围, 塑造各种不同的空间性格, 使室内空间这一物质存在上升到精神的向度。空间与光环境具有近似的一面, 都具有体现精神化的特质, 空间与光环境融合会提升其精神含量。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深刻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

2·光环境的表现手段及空间性格

创造不同的空间应具有不同的表情, 这是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所决定的,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就要有相应气氛的空间支持, 如果空间氛围与活动性质错位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防碍活动的顺利进行。人的活动是多面的, 空间性格也应该丰富多彩, 这样才能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空间定位需求。室内光环境与空间性格如此密切, 我们在设计时就要有意识地体验两者的关系, 准确地把握分寸, 全力运用光语言并发挥光元素的表现力, 共同创造优美宜人的室内空间。

2·1·1 ·欢快热烈的空间性格

在节日里人们相聚举办各种庆典活动或在工作之余放松心境, 提供愉悦欢快的空间环境是解决人们用以调节情绪的理想场所。在空间设计中餐饮空间、娱乐空间及商业空间具有创造欢快气氛的潜能,因为在这些空间中人们可以聚集一堂享受饮食乐趣,或动情地娱乐及轻松地购物。为适应这一主题思想的需要, 在设计中应采用相应的手段以获得所需的性格空间。在处理光环境的时候从光源的布局、形态及颜色等方面入手, 有效地表达设计思想。光源的布局应采用随意的方式, 自然组合灯光位置以免落入呆板, 有意取得灵活轻快的视觉效果。光源的形态应穿插不规则的任意形, 以起到活跃空间气氛的目的。在光源的颜色方面应当以鲜艳的暖色为主,因为暖色使人联想到阳光与火焰很容易引起情感波动, 产生热烈欢快的情绪共鸣。图1 是一个俱乐部的通廊光环境设计。天花采用不规则的灯光布局,高低起伏、聚散错落, 与墙面、地面的灯光布局形成对照, 透着几分清闲谧意。经过织物包裹的吊灯不仅使形态增添了活跃气质, 也使整个空间弥漫着动人的暖意, 配合着地面桔黄色调照明使上下呼应协调一致。墙面星星点点透出的蓝紫色光与整体的红黄暖色调形成对比, 更加衬托出生动跳跃的色彩表情。人们走进通廊被炽烈的气氛所包裹, 必然对前面即将进入的空间序列充满无限遐想与热望。

2·1·2 ·严肃冷峻的空间性格

当人们进入工作状态就希望有一个与之适应的环境。在室内设计中科研工作、学习、会议等具有高度思维或研究交流性质的活动, 人们处于紧张状态, 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该空间必须具备沉静严肃的空间气氛, 避免杂乱无序, 反映在视觉上应当严谨条理及规范, 使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精心深入地思考问题。良好的空间环境起到对工作效率的助推作用, 照明设计为实现这一空间意义打下坚实基础。从光源形势分析, 应利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结合的手法, 充分吸收自然光源。人工光以直接照明为主, 减少装饰照明以避免光源的视觉累赘, 在保证空间亮度的前提下增强视觉真实感。光源的组织形式其大小、形态尽量一致, 形成严格一律的格局。

光源本身的形态不宜多变, 以规则的线状和面状为主。窗面是自然光的来源, 应有意开大窗、整窗、窗格简洁形成面状光源。人工光以直线态为主以求得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光源颜色应简化语汇, 控制空间照明色彩以五彩色或略偏冷色为主要色调,并使墙、顶、地及陈设纳入统一的色彩范围, 以取得性格鲜明严整划一的视觉空间性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