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调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只能是消极厌学的情绪,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数学本身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很多学科都离不开数学知识,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例如学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正方体纸盒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一,涉及的量有五个之多,学生往往记住定理,记不住定理的推论,但认真分析,其中是有规律的:五个量(垂直与弦、过圆心、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知二推三。学生掌握这一规律记起来就容易多了,从而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建立师生情,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习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兴趣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对中学生来说,教师的举动或表情都会引起他们相应的情感变化。数学教师由于任教课时少,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就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励的印象,学生不喜欢严肃的教师,因而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要和蔼可亲,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活动的朋友。教师可以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愿意跟大 家分享一下他的果?谁想说一说?哪位同学愿意资源共享一下?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评价,如:你和老师的想法相同 很有创造性,真好等等,这样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再给予一些提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敢想、敢问,从而激发他们继续主动参与的兴趣。
二、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气氛
优化、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趣导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收获丰收的喜悦。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兴趣。”有趣的导入就就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就能够主动、自觉的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开展小组讨论。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少灌输、多活动。通过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做做,议议等过程中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小结,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使学生学会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能改变学生对上课产生的厌倦感,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因素,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的多向活动过程。
三、规范、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
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对待知识性的内容时,易懂易记,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新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时学生掌握学习目标,不会盲目的去学习。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教学情景,是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多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西河中学 张向芳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师(神秘的语气)说: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今天我们要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藏着一个很有趣的小秘密,你们能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吗?(这样学生探索秘密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教师让学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比一比这个圆锥体的底面、高和圆柱体的底面、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底面分别相等,高也分别相等。)接着教师就让学生借助黄沙和容器自由进行实验操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说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V=1/3sh。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