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忘掉.那双脚。
1、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分散自己的精力,现在你有时间去做你一直计划而没有成行的事了,比如想学烹饪、裁缝或学交谊舞等等。
2、刻意回避想到他。触景生情,尽量避免看到与他有关的事物。相片、日记全收起来吧,还有他用过的物品、穿过的衣服、送给你的礼物等等。
3、多和好友联系,逛街、看电影、跳舞、滑旱冰,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使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他。
4、换个发型,锔个颜色,做个皮肤护理,换个新形象,让自己面目一新;去健身房健身,出汗很舒服,使自己充实不再空虚、不再回忆。
5、结识新朋友,留意身边其他的男性(不一定是谈对象),是通过观察使自己对男性多了解。男人的品格有很多种,优秀出色的男人是怎样的,给自己定位,知彼知己。
6、看书、上网。看小说从别人的生活体会人生;看新闻知生活百态,人生总有不尽如人意;看网友的帖子、听网友唱歌。
7、尽量少去以前熟悉还很特别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可以时常去旅游到不同的地方去结交新的朋友。你会感受世上平凡人中有那么多有才华、内心丰富的人。
不要让自己深陷“想他”的圈子,当你一意识到在想和他有关的情景时,马上调整注意力,避开这个想法,去考虑别的,或去做另一件事。坚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意志! 没有过
不去的火焰山,人生就是不断的经历,当我们年迈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为自己的自控力而骄傲,我们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不停地去追寻生活的幸福和美好。一个人觉得无聊会胡
思乱想,可以给自己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做:
一:通过艺术来获得精神的满足感,音乐,美术,电影,文学等都属此类,具体选择什么要以本人兴趣为主,并无绝对。
二:以运动来疲劳身体,转移心理的注意力,并通过竞技性运动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感。
三:通过人类的感情交流获得精神满足感,对其他人进行关心与帮助,人类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具有很好的精神满足性。
四:以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信仰这个活动的过程本身来获得精神的满足感。
五:通过对某项事业的追求,来获得精神的满足感。
孩子刚入园,妈妈如何放宽心?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妈妈的心也揪起来了: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要接受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要遵守幼儿园的制度,要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总担心宝宝的心理承受不了。要提到宝宝的入园焦虑,妈妈们都能说出个一二来。可是,恰恰被妈妈们忽略的,却是她们自己的心理:妈妈们同样也要面临着入园的心理关,其实,妈妈越紧张,事情就越会适得其反,面对宝宝即将在幼儿园发生的种种情况,就由专家来教妈妈们如何防宽心。 千叮咛万嘱咐——担心老师照顾不周 妈妈的表现:小宇刚上幼儿园,妈妈一百个不放心,每次送小宇到幼儿园,都反复嘱咐老师看好小宇,该给他吃什么,什么时候喝水,户外活动应该注意什么……面对小宇不舍的哭闹,小宇妈妈又一再向小宇保证,会很早来接小宇回家,会给小宇带礼物来。 潜台词:几个老师面对十几个孩子,能照顾得像家里那么好吗?会不会不小心让他受伤了?如果老师忘记提醒他喝水,他不好好吃饭,渴了饿了怎么办?…… 宝宝的反应:入园一段时间了,小宇仍然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妈妈送他到了园里,他都紧紧拉着妈妈的衣服,不愿意松开。每天下午妈妈来接时,他都表现得非常高兴,不和老师说再见就迫不及待地要走。 专家进言:小宇妈妈对老师不放心,所以才会左交待右嘱咐,小宇在旁边的感觉是妈妈迫不得已才把自己送到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肯定不如妈妈照顾自己照顾得好,所以,小宇也对老师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不愿意在幼儿园多呆一会儿。小宇妈妈需要表现出自身对于幼儿园的热爱和信任,多和孩子讨论幼儿园有趣的事情,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不安。 躲在门口偷偷看——担心孩子没人管 妈妈的表现:佳佳妈妈每次把佳佳送到幼儿园后,都不会马上离开,而是躲在幼儿园门口,偷偷看着佳佳,直到看到佳佳停止啼哭才离去。偶尔还会带佳佳在户外游戏区玩半个小时才送到班里去。 潜台词:孩子哭着进园,老师有没有时间哄她?如果没有理她,她会不会一直哭下去?我多陪她一会儿,她是不是就能好一些了? 宝宝的反应:尽管佳佳已经入园一个多月了,可每次到幼儿园都会大哭,而且一会儿跑到门外 看看妈妈还在不在,如果不在,会有些失望但不会哭。如果看到妈妈,就会大哭不止。 专家进言:孩子会根据妈妈的某些行为来判断幼儿园的安全性。如果妈妈对孩子在幼儿园是否适应存有忧虑,那么孩子对入园也会忧心忡忡。妈妈躲在门口偷偷观察宝宝的行为,就是对宝宝和幼儿园老师不放心的表现。佳佳发现妈妈远远地看着自己,又不能回到妈妈身边,肯定会觉得委屈,哭闹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所以,妈妈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后,应该愉快地和孩子道别,然后更快离开,别把自己的不安传递给孩子。 心太软——怕影响孩子情绪 妈妈的表现:洋洋从小体质不好,虽然进入幼儿园两个多月了,可是总是请假在家休息。本来好几次洋洋病已经好了,可是妈妈一提去幼儿园,洋洋就开始哭。这一哭,妈妈心就软了:不去就不去吧,反正病也没有好利索,再养养。就这么一直拖着,洋洋两个月的出勤率只有12天。 潜台词:孩子这么小,病刚好,一定不要影响她的情绪。况且幼儿园又不是系统性知识的学习,落下就落下吧。不就是画画、唱歌、做游戏吗?在家陪她一起玩就行了。 宝宝的反应:妈妈的妥协,让洋洋更不愿上幼儿园了。妈妈非要送幼儿园的话,她就使劲地哭或者跺脚,要不就说肚子疼。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很快融入到小伙伴的游戏中,总是呆在一边看,很少参与。 专家进言:孩子在初入园时,幼儿园会设置适宜的环境和过渡环节来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舒适和温暖,另外会给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包括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艺术创作活动和游戏活动等等。如果担心孩子病后护理的问题,可以建议老师多留意一下,也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讨论在幼儿园看到的有趣事情。但是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撒娇而放弃入园的坚持,这样无形中会教给孩子逃避去幼儿园的另一个借口。 抢占玩具——怕孩子受委屈 妈妈的表现:轩轩进入幼儿园一个多月了,情绪逐渐变好。有一天,妈妈在幼儿园看到轩轩因为抢一个玩具轿车和另一个孩子发生了争吵,轩轩被推了一下。妈妈在旁边心疼得要命,以后每次都帮孩子占好这个玩具。每天早上催轩轩入园都会说:早点走,我们就能玩到这个玩具了。 潜台词:我的孩子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委屈,幼儿园这么多小朋友,玩具毕竟有限,如果他玩不上,该多失望啊! 宝宝的反应:轩轩每天到幼儿园都很积极,入园后也会占着这个玩具不撒手,其他小朋友想玩,轩轩不给,实在不行就开始哭,然后大声喊着找妈妈。 专家进言:因为妈妈的默许,轩轩霸占玩具的欲望得到了强化,无形中让轩轩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很正常的。而且妈妈以玩具为入园的诱饵,在短时间内可能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长期下去,一旦这个玩具对轩轩失去了吸引力,他对幼儿园的兴趣就会下降。在幼儿园,孩子可以在争夺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和他人友好交往,所以妈妈应该和老师配合,鼓励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感受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乐趣。 园长建议 因为和妈妈或者其他抚养者产生了稳定的依恋情感,孩子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离焦虑”,作为妈妈,一定要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在孩子入园前后尽量做到: 入园前和孩子兴致勃勃地谈论幼儿园,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一个有趣的地方。 入园时需详细咨询幼儿在园的各个细节,准备好一切入园材料,并和老师做好沟通。 充分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过渡,在每一个环节中观察孩子的情绪状况,决定下一步的过渡引导行为。 在孩子入园后要和孩子经常探讨他(她)在幼儿园的趣事,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和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彼此信任。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