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滑出场顺序有好坏吗?
个人觉得还是有差别的
花样滑冰,是打分项目。在打分项目的比赛,第一个出场往往非常吃亏,打分裁判不可能一下子给太高的分数,很多打分项目的比赛出场顺序也是根据预赛成绩由低到高的顺序,所以就会出现实力强的选手的出场靠后的情况。
二、高校开展花样滑冰教学的可行性是什么?
花样滑冰是一项融体育、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
内容。花样滑冰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
获得美的享受。花样滑冰学习的过程还是一种美的气氛的营造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体有节律的动作,让人
在惊、险、难中感受动作的美,而且让运动者在随着肢体的伸展、旋转去体验一种特殊的快感。这种快乐体
育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女性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般来说女大学生的年龄处于17―20岁,她们身体可塑性较大,
体型、骨骼、肌肉和内脏都在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她们除柔韧素质外,其他素质如力量、耐力、灵敏、速度等方
面都比较差。花样滑冰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韧带等都参与活动。有目的促使身
体匀称、协调、健美发展,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产生良好刺激。例如,花样
滑冰的锻炼可使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大,脂肪减少,肌肉变得发达结实有力。心输出量明显增多,肺活
量增大,新陈代谢旺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提高两腿支撑力量,保持体型。对有机体的耐力、速度、灵敏、
协调、柔韧等素质有明显提高,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
体,身体素质的好坏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花样滑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体质基础,必
然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经常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由于注意力在乐、舞与美感共鸣的
时空中得到集中和转移,可以调节情感,忘却疲劳,改善大脑皮层状态,使其兴奋与抑制达到新的平衡,使身
心获得充分的积极性休息,形成轻松愉快的健康环境。所以说花样滑冰运动能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
能,净化心灵。除能促进生理健康外,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保健手段。
三,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任务,花
样滑冰可以美化人的心灵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之认识自然美、健康美和体
育美。花样滑冰可以使学生进行交流,用人的肢体语言来进行表达,在情感表达上花样滑冰也符合人的身
心需要,它可愉悦身心、健美肢体,并可以联络情感和团结群体等。通过花样滑冰美育的培养,可以造就学
生道德情操的人格美和精神美,从而实现精神美和外在形体美的统一。
完善高校体育滑冰教学的课程,可以使花样滑冰在高校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也能够影响学生冰上运动的多样性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培养一些花样滑冰的人才,能够改变一些学生的主观认知。
开展了滑冰教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是很好的,可以给孩子们更多的鼓励,在业余的时间可以去学习,慢慢的能爱上这样的运动。
高校开展花样滑冰教学的可行性是不太大的,而且这种运动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三、如何提高单人花样滑冰的艺术性
1. 提高我国单人花样滑冰水平的有效途径
2.1加强技术动作的质量
在单人花样滑冰运动中,技术是基础保障。各种步法、跳跃、旋转等的表演均是为整套节目服务的,加强任何一处动作细节的质量,都可能增加一个得分的机会。因此,要求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应改变以往传统的粗放式训练方法,设置合理的训练目标,同时还应在训练过程中断加强对技术动作质量以及各个细节的关注,以此来提高技术动作的整体质量。
2.2选择适合的音乐
选择了一首适合的音乐,会为表演增添光彩。一旦确定了比赛时所使用的音乐,就要服从于所选择的音乐,并且去理解、表现这个音乐形象。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实质上也就达到了将花样滑冰的动作与音乐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的效果,即为花样滑冰运动员充分发挥其良好的艺术表现能力提供了保障。在花样滑冰竞技运动中,音乐是魂,很难想象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花样滑冰的动作表演会达到何种效果。音乐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情感,情感是舞蹈和音乐内在的脉搏。在不断变化的音乐旋律伴奏下。运动员要不断重复和变化动作,使生理、心理产生冲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刺激力和影响力,使运动员的感情与音乐的情感发生直接的联系,产生人体运动美的深刻内涵,使人体的动与情、形与神、身与心相互交融产生共鸣。音乐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给运动员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例如学习有关文学和美学的知识,欣赏优秀的文艺作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语言,这样才能使动作与音乐配合默契,充分表现出艺术的魅力。音乐的节奏与速度,严格控制着花样滑冰的节奏与强度;音乐的选取必须以花样滑冰的动作为依据,必须符合运动员的自身技术特点和艺术风格。两者紧密相关,因 此只有将音乐与花样滑冰的动作完美、和谐地配合起来,才能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2.3完善节目编排
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想编排一套好的节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技术和表演特点,合理地安排节目的技术内容、确定运动员的表演风格和音乐。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有能力去编排整套的节目,因为他们在独自编排中容易出现艺术水平不高、内容安排错误等问题。所以在编排时需要运动员、教练员和节目的编导三方合作,共同确定节目的内容,选择音乐进行编排,解决艺术表演方面的问题。教练员、运动员和编导三方具有不同的角色,集合三方的优点解决编排的问题。教练员应加强对运动员节目的监督,以避免运动员简化编排和表演行为的产生,如有可能,应定期请编导对节目进行检查和完善。
2.4重视艺术表演能力的培养 2.1 我国单人花样滑冰水平落后的原因分析
1.1技术质量较低
国内一些滑冰教练认为,在单人花样滑冰中,高水平的技术是艺术的一种展现形式,也是对艺术的另一种诠释,而体现高水平技术动作的关键要素就是难度美。然而,在我国的单人花样滑冰运动员中却普遍存在技术动作质量偏低的现象。虽然运动员也都比较重视技术动作的难度,但是往往忽视了一些细节上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对各个细节的要求不严,对细节的忽视会增大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出现失误的几率,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如运动员原本在比赛中编排的节目是4级地步法,由于细节或质量问题致使该步法仅被评定为2级动,最终影响比赛成绩。
1.2音乐选择上的局限
我国运动员的参赛音乐选择权掌握在教练手中,有很大部分的音乐都是由教练代为选择,而不考虑运动员对音乐的情感体会和喜欢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运动员理解音乐内涵、发挥艺术表演能力起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抑制了运动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节目编排上缺少整体构思
一套完整的花样滑冰表演,绝对不是简单地将技术动作相拼接和罗列,而是将所有技术动作与艺术张力相和谐统一,为观众呈献一套精美的艺术作品。但是,我国单人花样滑冰的节目编排上存在随意性,在编排前欠缺整体性构思,主要体现在编排时无章可循、编排内容不固定、没有完整的思维结构、无法体现节目的中心主题等方面。节目随教练的主观思维变化而变化,使运动员难以对音乐以及表演动作进行充分表达与展示。
1.4艺术表演能力差
花样滑冰艺术表演能力是体现运动员身体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包括运动员头部、眼神、手臂等对音乐的诠释,使运动员的举手投足都能传达音乐的艺术感知力,将技术动作与音乐节奏、调式等融为一体,这也是花样滑冰的独特魅力所在。但是,我国运动员在表演时存在质量不高、动作僵硬、呆板、欠缺美感等问题,这成为了我国单人花样滑冰选手难以提高花样滑冰水平的最大弊病。 如果运动员在表演能力上有缺陷,就不能表达出编排者的知识意图,也就无从得高分。更谈不上有竞争力。要想提高艺术表演能力,我们不但要保持常年的舞蹈课训练,还要增加古典芭蕾舞、形体动作、东西方古典方音乐欣赏,了解东西方历史及文化。多参阅中外著名影视片资料等,以便用来提高运动员在整套自由滑的表演的表达能力。同时教练员也要进行提高学历的继续教育,开阔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多参加国际的文化交流,吸收东、西方编排、音乐、舞蹈表演中的精华,为我们的表演能力的再提高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