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进入大学了
衣物:包括春、秋、冬三个季节的外套、内衣、袜子、鞋子、拖鞋等。如果学校离家比较近或者学生能在一个月左右回家一次,冬天的衣物可以先不带。
自己喜欢的常用书、少量笔记本,但不应过多,因为书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行李重量,而且上学后学校多会发一些笔记本。
英语词典或文曲星、随身听、英语及音乐磁带和文具,这些是大学学习必备的用品。
个人用品:洗漱用品,如牙膏、牙刷;女生的洗面奶、面霜、防晒霜(军训时很必要);男生的刮胡刀等。这些东西一般是个人用惯了的,并且每天都要使用,一般新生到校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再去买这些东西实在太匆忙。
雨伞、蚊帐和薄被或毛巾被。
日常用药:主要是感冒类、消炎类、止泻类、止疼类、清火类、口腔消炎类以及个人特殊病症的常备药。
需要注意的是,录取通知书以及办理入学手续的证件、身份证和少量的钱应该放在随身携带的书包里,用起来比较方便。
此外,目前几乎所有学校都会为学生准备好行李,而且大部分学校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脸盆、暖壶、牙缸、香皂盒等物品(一般要另外收费)。
面对新人生打造全新生活
从高中到大学,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意味着将开始人生一个新的里程。大学环境是陌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是别样的,许多人因此在心理上产生种种不适感。因此,调整好心态,找准定位,积极适应大学校园生活,是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们应该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制定读书计划。进入大学以后,学与不学完全在于学生自己。入学伊始就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十分重要,不能再像高中那样等、靠、要了,要做到主动向老师请教。尤其是那些日后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的同学,可主动找老师对所学专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请老师开出专业方面的参考书目,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人际关系很重要。读大学是很多人独立生活的起点,建立健康的群体意识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很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适应宿舍的集体生活比较难,要想快些适应集体生活,应该注意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尽量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室友间团结互助,相互关爱,遇事多沟通、多谦让、多忍耐。此外,一日三餐不要太奢侈,但要注意营养均衡。
攀比不可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要求学会打点个人生活。一般来说,卧具、衣服都应定时勤换勤洗;理财时要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把有限的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不要与同学相互攀比。
加入社团别盲目。入校之后,新生会发现大学社团活动比较多,一般社团活动对个人时间、身体素质和经济状况都有一定要求,在选择是否加入时,要考虑个人自身的特点,不要盲目地参加,应根据个人特点和爱好,谨慎地选择一两个社团参加才是明智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造能力
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作文题材要符合学生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充分激发学生创造的需要和动机。
我们知道,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许多子系统,诸如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的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的系统,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以及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在这些子系统中,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从哲学角度看,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属于手段和形式的范畴,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活动,它属于动机和内容的范畴。动机决定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生哪些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首先不是决定于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而是决定于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
小学阶段可以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由于主导活动不同,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其有较明显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复述教材和看图作文,而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报刊、童话故事和浅显的科普作品,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一般知识,初步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在此阶段,讲童话故事、写童话体习作最能激励学生的作文动机。通过丰富的想象,儿童把自己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人格化,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描绘它们的所作所为,用夸张的手法去展开故事的情节,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感情。
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对周围世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和遵守《小学生守则》所规定的道德规范,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应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生活领域的知识,充实他们的常用词汇,一是要加强习作和各科教学的联系,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认真积累在语文阅读、自然常识、音乐、美术等科目和课外活动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和专门名词,二是进行专门设计的观察习作(也称素描习作),即以实物、音乐、表演、图画、语言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激起儿童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形成表达的愿望。
高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要经常根据形势确定一些带有综合性的教学主题,或者随机确定一些主题。前者可以相对稳定,如“热爱故乡”“绿化校园”等,也可以随形势确定,如“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迎接世界杯环境保护日”等。要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在活动中主动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学写各类记实作文,同时恰当地进行想象作文。
二、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作文训练的形式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
语言活动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交际需要概括,而人的思维可以实现这种概括。小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也应兼学其它各种简单的实用文体。他们的作文能力可以有多种,但概括起来是两种;产生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前者包括选题、审题、产生材料、选择材料等具体能力,后者包括安排文章结构、选词、造句等具体能力。在这两
种能力中,前者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它的心理机制是将鲜明的表象和准确、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以及正确地运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发散性思维。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种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各种作文的智力技能和创造技能。
小学低年级主要进行想象作文,同时适当地进行记实作文,重点培养学生重现表象的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