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和行为异常幼儿家长沟通建议去专门机构?
家庭中的许多人如父母、祖父母、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都可能在培养一个人的归属感中起重要作用。 当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了与周围世界的联系, 他们的举手投足都是有一定目的的, 尽管有时他们的目的并不能为大人所了解, 他也会通过与他们交往的方式而培养自 己的这种感受。每个孩子在家庭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他对此非常满意, 就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 我们特别强调, 家长应当尽量避免拿一个孩子与他的兄妹做比较,“你为什么不像你哥哥? ” 类似的比较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很大打击。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瑞克斯的研究发现: 如果孩子缺少归属感就会导致错误行为,而错误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往往是引人注意。那么, 教师应如何应对有异常行为的幼儿呢?1.分析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做好家园联系。 造成幼儿出现异常行为, 我认为和家庭教育现状有一定的关联。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也有许多家庭中, 由于孩子父母的工作关系,孩子常年都由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照顾,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几乎为零。 老人由于受旧教育和旧观念的束缚和影响,经常用静态方式来抚养孩子,有的是限制孩子的行为, 也有的是过分溺爱孩子,生怕孩子磕着伤着,使孩子的产生比较强的依赖性, 性格也变的比较内向、胆小,从而缺少归属感。 老师应经常与家长沟通, 请孩子的父母尽量克服困难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绝不能放心地放任不管, 即使是人在外地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与孩子保持联系,让孩子产生归属感。 同时, 要教给老人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 使他们尽量摆脱陈旧的教育方式, 从而让孩子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2.教师调整教育策略。 在幼儿园,面对缺少归属感而做出各种异常行为的孩子。 老师不能一味地把责任推向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行为的异常, 而是要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理解送给这些孩子,不要以安全为由对这些孩子加倍的呵护, 更不要为了省事帮助这些孩子解决本来他自己可以解决的事, 要注意发现孩子长处,并放大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在幼儿园中能得到更多的肯定, 从而产生归属感。如果老师无视幼儿的一些异常行为, 他会把自己的异常行为当成被成人认可, 那么他会一直做哗众取宠的事来反复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并不清楚自己错误行为的目 的, 但他们绝对明白自 己的行为会有什么结果,他们以某种方式做什么的时候, 通常知道应当期望什么。 那么, 就让孩子产生归属感吧。
二、幼儿教师怎样开好家长会的经验交流
幼儿教师该如何成功地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会充分发挥作用呢?班级家长会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召开班级家长会的一般步骤
(一) 介绍班级概况。
简要介绍班级幼儿人数、男女生比例、幼儿总体发展水平、教师个人的工作经历、教学能力及特长等。
(二) 介绍班级教育特色。
这一部分应重点突出教师及家长教育行为对幼儿产生的重要影响,即上次家长会后,幼儿普遍发展变化的方面是什么,教师及家长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教育对策,并分析这些对策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教师一定要结合教育实例进行分析,以增强说服力。
(三) 介绍本班幼儿进步大的方面。
这样做,一是能让多数家长感到幼儿园教育的成功,树立家长的教育信念;二是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发展的希望,同时也给孩子一种自信的感觉;三是让家长进一步理解和信任教师,为家园沟通,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介绍下一阶段的家园工作计划。
家园工作计划包括幼儿园教学、计划安排、幼儿发展目标、要求家长配合教育的内容极其注意事项。教师在介绍家园工作计划时,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念班级教学计划,而应有重点地选择若干项能代表下一阶段幼儿园教育工作重点的内容,通过举例生动地进行描述,并明确地提出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五)小组或个别交流。
主要是给家长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也为家长找老师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这样的交流方式,由于比较自由,气氛也比较宽松,幼儿教师要注意营造交流的气氛,避免家长坐而不谈,就失去了交流的意义。
二、召开好班级家长会的基本条件
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
其次,教师要对本班的每个幼儿都要了如指掌。
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家庭及家教状况。
三、幼儿园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幼儿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家长的素质与教育能力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中国多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那么,在幼儿园老师看来,现在的家长有什么特点,老师们又是如何与家长沟通呢,我们来看看。
案例一:金口难开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因此他们不大会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其实,他们很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只是不知该如何说起。
对策:主动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应该主动。主动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刚开始老师可以和家长拉拉家常,谈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比如家里的情况、最近看的电视剧等等;老师还可以在家长接送孩子时与他们谈谈彼此共同关心的事,使家长觉得于老师交往很轻松,逐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慢慢的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由于家长何老师已经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在交流孩子问题上自然而然地主动了。
合适的方式
针对家长的不善言谈,老师还可以采取让家长看孩子的活动录像、活动照片等方式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托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由于是刚入园,家长对于老师比较陌生,刚开始他们对老师还处于不相信的状态,如果此时老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孩子的进步,那就会消除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从而增进了解,成为朋友。
对于不善言谈的家长来说,或许不善于说,但比较善于写,所以成长档案、便条也是与这类家长沟通的有效的途径。
案例二:工作繁忙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策:现代化联系方式
工作繁忙的家长老接送孩子的机会较少,他们对孩子信息的了解都是间接的,如通过老人、保姆的转达,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于不传达。因此,一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就派上用场了。
1、短信。短信是向家长传达通知最有效的方式。以短信的形式向家长发通知,不但能够让家长及时、细致地了解幼儿及班里的情况,又可以防止家长遗忘通知上的重要内容。
2、论坛。细致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以及班级论坛。在论坛里,老师可以上传一些孩子的活动照片。这样即使家长工作再忙,无法来幼儿园,但还是可以抽空上论坛看看孩子在园的情况的。
3、QQ群聊。老师可以给自己班里的家长建立QQ群,聊聊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促进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电子邮件。对于难得上网,工作又确实忙得不得了的家长,老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邮件,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老师运用这些现代化的联系方式,能及时消除家庭与幼儿园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使工作更有实效性。
案例三:过度热情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积极、热情地关心幼儿园,达到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小到关心幼儿园的门窗的否安全,是否会伤到孩子。这类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当然是非常受老师欢迎的家长。但是,有时候连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们也要管,所以也会给幼儿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对策:请其做家委会成员
老师可以请这些家长来做委员的成员,让他们来班级的环境创设,亲子活动等出谋划策。当老师与其他家长沟通遇到麻烦时,也可以借助家长来做家园工作的桥梁,请他们代表老师跟其他家长沟通,帮助老师做好其他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时候家长间的交流比老师的苦口婆心要有效的多。所以老师珍惜这些不可多得的帮手。
案例四:全权委托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的身上。他们认为自己既不会教孩子学绘画、音乐,也不懂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对策: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不少家长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生活中对孩子百依百顺。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标准,不顾孩子的好恶,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水平,扩宽育儿知识面、传递育儿经验,老师可以给家长介绍育儿类的书刊,请家长收看育儿的电视节目等。
定期布置家庭作业
给家长布置“作业”也是一个好办法。老师可以分期发给家长“亲子游戏问卷”,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题目,将做好的“作业”让幼儿带回给老师改。家长通过与幼儿互动学习,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就能更好的给予理解和支持。
引领家长进行互动
老师不仅要充分关注、了解每个家长得经验,还要将不同的家长有机地结合与搭配在一起。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善交流的期望型的家长,更应该把别人好的经验介绍给他,让他与别的家长产生互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案例五:喜欢挑剔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大多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他们的要求很多,包括对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方面的要求,并且有的家长还持有怀疑的态度。
对策:热情、真诚、主动
案例:小强刚上幼儿园,每天哭闹,孩子又认人,只让他第一眼认识的本班老师抱,其它老师抱她,他就哭。因此,家长提出要这个老师每天来抱小强。
案例:面对家长的要求,该老师是否自己当班,坚持每天早晨迎接孩子,一边引导孩子认识其它老师,同时主动与孩子的妈妈谈心,交流一些让孩子熟悉陌生环境的人、事等方面的经验。渐渐地孩子与其它老师熟悉了,家长也通过接送孩子认识、了解了其它老师,老师终于以真诚和智慧换取了家长的信任。
对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案例:丫丫妈妈不满意老师给丫丫安排的床位,多次赵老师提要求,一会说孩子个子高,比较好动,爱爬床,一会说幼儿园的床不好,孩子每天中午都谁不着等。
案例:老师先仔细观察了丫丫午睡的表现,发现丫丫并不完全像家长说的那样,于是,老师一边给家长介绍丫丫的午睡情况,一边做好调动丫丫床位的准备工作,并用录像拍下丫丫的午睡情况,让家长知道孩子睡在这个床位其实挺好的。再告诉家长其实每一个床位都是一样的,如果家长真的觉得这个床位不合适,老师可以马上给孩子换个床位。老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动了丫丫的妈妈,最后主动提出不调换床位了。
案例六:溺爱孩子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主要是老年人。现在许多孩子的父母工作都很忙,接送孩子多半是由祖辈家长承担。这些祖辈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吃的怎么样,睡得怎么样,玩的是否开心,有无被人欺负等。
对策:谈心聊天,表现关心
对于这类家长,老师要充分利用接送时间,通过与其谈心、聊天,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表现出来,让这些家长放心。
案例: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所以每天接孩子时都会带来零食。由于隔代的溺爱,使得孩子饮食无规律,营养过剩。
案例: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时与他们沟通,把幼儿园每天的食谱拿给家长看,同时找来有关资料,让家长明白营养过剩的害处,是家长明白科学育儿的道理。
案例七:漠不关心的家长
分析:这类家长主要是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在保育还是教育方面往往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发生意外就行,其它情况他们不很在意。
对策:积极交流、经常沟通
对这类家长,老师要经常积极的与他们交流,把孩子表现讲述给他们听,把孩子的作品展示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孩子的成就主要来自父母的帮助。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吸引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