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详细分析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各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我一年前读过几次,将我自己的见解告诉你。
优点:1.对白流苏心里的绝望写的很透彻,她完完全全是将范柳原当做离开困境的工具,就像范柳原的那句,你是个很传统的女人。传统的白流苏只能想到用传统的婚姻方式套住范柳原带她逃离苦海。可以说,为了这个目的,她豁了出去(文中有具体方式)。
2.对配角的描写到位,一开场,就是白流苏娘家那边对白流苏或明或暗的嫌恶,让人真真切切明白为什么白流苏对范柳原爱得不深,却拼了命的要抓住他,这也可是伏笔。
3.从通篇而言,最厉害的可谓是语言的含蓄,有味儿。许多语言反复出现,如月亮、你是个传统的女人。张爱玲擅长写月,但并不团圆,一如文中人物和她自己。
缺点:1.文章进度过快,个人认为,可以写得更长,但是短更能给人遐想,很多话不必明说。就像我刚开始看《金锁记》也有这个感觉,认为好虽好,太快了。但看完《怨女》后,还是更认同《金锁记》,看你怎么认为吧
2.语言过于激烈。张的小说大都有这个趋向,譬如《沉香屑》里女主人公直接来了一句“我爱他”,当时看的时候震惊了一下,但看多了我就自然而然将它列为张的语言特色。这可能也是当时的她差点被列入周瘦鹃一行人的原因吧。
二、倾城之恋导读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三、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的品读!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倾城之恋》的结尾。胡琴作为道具,只给人又单调又老套落伍的印象。像《围城》的结尾,那口总是落后当前时间的老钟的铛铛报时声也在读者情怀里敲出绵绵如絮的惆怅。
小说中间还有一段提及胡琴的。流苏依着四爷胡琴那抑扬顿挫的调子,不由得偏着头,微微飞了个眼风,做了个手势。她对镜子这一表演,那胡琴听上去便不是胡琴,而是笙箫琴瑟奏着幽沉的庙堂舞曲。她向左走了几步,又向右走了几步,她走一步路都仿佛是合着失了传的古代音乐的节拍。
这一段,让人感觉张爱玲留下来的小说会否也算民国年代失传大户人家传统女子那美丽苍凉的一种手势。
一对守旧的男女,虽然有难能可贵的爱情,因为太自私精明算计的缘故,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却因为城池塌坍的战争成全了那段恋情。男男女女,弯弯绕绕的精明与机心,何等华丽的罗愁绮恨,因为生死苦难的危机关头,倒成全了他们,成全他们不再变得自我保护精于算计,精于打算环境,而难能安实走进平常的婚姻。柳原也不再在流苏耳边说俏皮话了,他留着说给别的女人听。他将流苏当自家的女人看待。
战乱时期,香港沦陷的日子,他们讲究不起来。每日去菜场买菜,过紧紧巴巴的油盐日子。是在一位落难的访客来临,柳原才突然介绍说,他娶了流苏作太太呢。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个人主义的罗愁绮恨都成了奢华。战争前那一晚夜半有关月亮话题的爱情表白,美则美已,却在明亮的天空下恍然似梦。可是在炮弹打得千疮百孔的当口,流苏反而懊悔柳原在身旁,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险,一个的子弹打不中他,还许打中她。这才是平实又皮实的忘我的牵挂。
四、《倾城之恋》的读后感和赏析!~!~
张爱玲,这一廓在我心中没有多少月光的月亮,读她的作品,就如在原本漆黑的夜里更品其平添的一份凄凉。
她在苍凉的基调中刻画一个个悲哀的女性。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别人评价她做为一个职业女性,思想尚停留在“旧制度”间,认为结婚找个安乐窝比在社会上打拼更适合女性。而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逼她这么想的,于是,她逼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一个看似自愿其实无可奈何地往火坑里跳。
很多人以为《倾城之恋》中白流苏想依靠范柳原的婚姻关系摆脱白公馆的时间。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弥顽不灵。我认为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无从选择。
白流苏已经结过一次婚,已经从白公馆逃出过一次。张爱玲虽然没有直接描述白流苏与前夫的生活状况,但从众人口中旁敲侧击。当得知前夫逝世时,大家劝她回去,白先是淡淡道:“离过婚了,又去做他的寡妇,让人家笑掉了牙齿!”三爷劝说:“六妹,话不是这么说。他当初有许多对不起你的地方,我们全知道……”从着里可以看出,白在前夫家是不幸的,这中不幸不仅仅自己感受到,而是“大家都知道”的。在三爷的另一段话中加以追究:“想当初你哭哭啼啼回家来,闹着要离婚,怪只怪我是个血性汉子,眼见你给他打成那个样子,心有不忍……”中更证实了所谓的婚姻安乐窝实际上鸡犬不宁。我们暂且不追究白在夫家为人处事如何,从“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可以看出前夫的品性恶劣。那么,这段婚姻的失败不是不幸,而是脱离虎口。回娘家也是理所当然的依靠。但亲人并没有给她多少安慰,甚至把她当作耻辱的典范,把她捻出去都嫌浪费工夫。文中道:“白公馆里对于流苏的再嫁,根本就拿它当一个笑话,只是为了要打发她出门,没奈何,只索不闻不问,由着徐太太闹去。”可见,她在娘家中已经丝毫没有地位,这些亲人比陌生人还要可怕。女人最苦莫过于在外面受了伤害投靠最亲的人却遭到抛弃,而且把她当作笑料。其实娘家人也有苦恼:既想着把她轰出去,又苦于没地方着落。好在,出现了性格怪癖的范柳原。
张爱玲非常戏剧性地刻意让范阴错阳差闪亮登场。自家的女性不都是“窈窕淑女、大家闺秀”么?自家人不正盼着符合自家标准的宝络许与柳原么?偏偏这柳原怪癖到看不上标准女人,倒让残花败柳坏了好事。表明了白流苏无意之举的杀伤力。张在这里狠狠敲了“新时代里的旧制服思想”一当头棒。“今天的事,她不是有意的,但是无论如何,她给了他们一点颜色看看。他们以为她这一辈子已经完了么?早哩!她微笑着。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白流苏甚是得意地报复了大家,以她被视为不入流的跳舞之举,反击了大家,虽建立在范柳原身上,却也是得意之举。应该说,恰恰是建立在范柳原身上才让她如此得意。以至于宝络这一标准叔女闺秀也暗地里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张为这段插曲做了一个总结,也给女性的社会地位下了定义:“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女人的贱在于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男人身上,把男人当作战利品,并且(在那样的环境下)仅仅能如此——公认的。
写到这里,白更加无法摆脱找一个男人来避窘境的打算。进一步深悟:男人是女人的天下。“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的这一口恶气。”她开始下定决心,虽然没有胜算。
从当时的社会角度看,女的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当女结婚员是唯一出路。而嫁出去的女人泼出去的水,本来就和娘家再无任何关系。流苏是被泼出去了,只是被踢回来而已。显然,她带了不少钱回来,要不,她的哥哥们也不会收留她。谁愿意让她回来丢大家的脸呢?当有价值的东西用完了,她又得被踢出去,连她的母亲都说:“倒是回去是正经。领个孩子过活,熬个十几年,总有你出头之日。”只要是肯在一个男人的家里熬下去,总会有出头之日的。即使是虎口也罢。
她从一个火坑跳出来,又被避着跳进另一个火坑。
流苏的状况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代表,流苏算是有点觉悟的女性。她意识到这家不能呆下去了,意识到再也不能靠任何人了——包括不能靠柳原,“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她也想去找点事做,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为自己撑一边天。但是“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现在,她对范柳原还没有绝望,她不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她是个有点觉悟的女性,只是觉悟得不够彻底。她有了独立的思想,却没有行动的勇气。只敢想想而已,而不敢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社会给一个女人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下定义的准则是她身边的男人。身边男人地位高,对她好,那么女人则华贵幸运;女人没地位独独对她好,那么女人则面上很有光彩;男人地位高,对她不提也罢,就是女人活该如此(此种女人一般贱,至少还有点绑住男人分家产的成就)至少表面上还是光彩的;若男人又无能又得倒贴又对她不好,那就怪女人活该命太贱。所以,流苏除了以柳原为目标,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可惜,柳原是个精刮的人。没有带给她多大的满足感。只是让她掉进了一个别人看似美梦的恶梦。
柳原先是唯恐别人不议论他们,让流苏百口莫辩无法说清楚他和柳原的实际关系,只管人喊了“范太太”。又给了她甜蜜的讽刺。让流苏爱着他又恨着他,更恨自己不争气。于是,她提出回白公馆。回了家才意识到:什么是争气呢?离开他不是为自己争气,反倒变成“杀了她还嫌脏刀”的女人。只有呆在柳原身边,只有如此。不管他多恶毒,只有如此,才能昂头做人。于是,她屈服了。“固然,女人是喜欢被屈服的,但是那只限于某种范围内。如果她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在最痛苦成分的配合下,她连思想都屈服了,她的觉悟完全消失。接着是争取进入她和柳原围城。虽然是空城,但至少她当上了社会上那种至少表面上挺有面子的女人了。于是她值得大家羡慕、值得大家效仿。
另一点: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两个有心理障碍的可怜人罢了。不敢再剖开心胸去爱,即便是爱了,还得步步为营,玩心理战术,玩文字游戏。柳原被父母不正常的家庭压制得不失去了组织家庭的信心,看不到家庭的吸引力和依赖性,也就失去了责任心。他在家庭之外。白流苏是在家庭之中给观众演他们是如何对家庭失去信心,如何对家庭产生厌恶感。厌家实际上是厌世,对那样的社会厌倦到底。两个不敢再爱的人,看起来像是相爱了;两个不愿意步入家庭的人,看起来像是建立自己的家庭了。将来如何,谁知道呢?但愿是幸福的罢。
从这三个家庭里看当时的社会,让我不胜悲哀。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