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立统一的例子?
比如我们用的电,电本身是正副极,两者存在着矛盾,通过了原理上的合理配置。双方成为了统一,而并缺一不可。
水与火,本不相容,存在着根本矛盾,通过合理利用,火能把水加热。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的。
比如——
职工食堂里,就餐的和卖饭的就是一对矛盾。吃饭的想物美价廉,卖饭的想节省成本,提高价格。解决办法:食堂强化管理,提高厨师水平,自己动手加工必要的熟食,价格下来,职工就欢迎了,这就统一了。
再比如,网上购物的普及,方便了群众,节约了成本,大家普遍赞成。这就把物品的价格与群众的接受程度统一起来了。
还有医院导医台的设立,就解决了患者去医院找不到门,心有怨气,和医生时有冲突。使得对立得到统一。
二、什么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物质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
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着,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
三、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和对立统一原理的区别?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主要是指它的有条件性。任何矛盾的统一体,以及贯穿其中的同一性的存在,受着特定条件的限制,只有当某种特定条件具备时,矛盾双方才具有同一性,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这种特定条件消失时,矛盾双方就失去同一性,即不能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故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体现着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而事物的稳定性、常住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可变的,因而是相对的,故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主要是指它的无条件性。无条件性是指矛盾斗争既存在于具体条件之中,受特定条件所限制,同时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新条件。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着事物的变动性,而事物的变动性则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是要贯彻下去的。矛盾的斗争性既存在于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中,也存在于事物的显著变动状态中,故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决不能把斗争性的无条件性误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不与任何条件相联系,而是指事物运动的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都是矛盾斗争引起的,事物运动、发展的绝对性根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的绝对性。
另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一个矛盾总是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只有同一性没有斗争性,或者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的矛盾是没有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是包含着对立的统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就是所谓的“相反”才能“相成”。所以,同一性必然离不开斗争性。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差异、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其二,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也不是乱斗的,斗争只有在统一体内部才有斗争,离开统一性就不会有斗争。斗争性的存在要受到同一性的制约,斗争的形式、规模、激烈程度等,都受到同一性制约。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它们联结起来;真理与谬误由人的认识把它们联系起来,并存在于人类认识的始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扩展资料:
矛盾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它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如一元对多元、两种或多种不同体系的事物等。
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贯通有多种表现方式,主要的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或相互渗透。概而言之,同一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共居,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存在;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冲突、相互否定、相互离异的趋势。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要深刻理解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就必须弄清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
四、对立统一规律生活例子?
对立统一规律生活中有很多例子例如,白天和黑夜,它们是对立的,但又互相依存和统一白天的出现依赖于黑夜的存在,而黑夜的来临则预示着白天的结束同样,生命和死亡也是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和统一生命的存在需要死亡的存在,而死亡又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机会这个对立统一规律也出现在物质世界的其他方面例如,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分子之间的斗争和统一导致了化学反应的发生所以,对立统一规律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
五、对立统一的观点包括哪些?
对立统一的观点包含以下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无论是在自然、社会,还是在思维领域,任何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正是事物矛盾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三对特性四大理论:即: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六、对立统一规律的例子?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规律。以下是一些对立统一规律的例子:
1. 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是昼夜交替出现的对立统一体,它们互相转化,相互依存。
2. 热和冷:热和冷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热度高,就意味着另一个物体的热度低。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3. 好和坏:人们对于好和坏的判断是相对的,一个事物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是相互依存的。
4. 水和火:水和火是互为对立的两种物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却可以互相转化,如水可以熄灭火,火可以让水变成蒸汽。
5. 阳和阴:中医学中提到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概念,它们互相转化,互相依存。
以上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七、什么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所谓的阴阳就是磁性的南北极。世间万物都是有磁场,磁性的,万事万物之间有无法脱离的联系。 说阴阳是对立的,是因为阴和阳是处在相反的两个面,比如说磁铁的南北极。 说阴阳是统一的,是因为阴和阳根本无法单独存在,还是像磁铁的两极,我们没有见过单独存在的南极或者北极,无乱把磁铁做的多大还是多小,即使碎成了粉末,依然存在的阴阳两面和正负极。用磁铁来描述阴阳是最简单好理解的例子,其实世间万物就是如此即使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在哲学范畴内,提到阴在阳之列,不在阳之对。是因为任何阳的一面都会存在的阴的属性,任何阴的一面里都有阳的属性,就好比,我们生活中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想办法去解决它,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即使得到最好的结果,在这个事情的操作中都会有负面的结果存在,即使认为做的再完美,都会有不足之处,只是这个不足之处对事情的结果影响大小之别罢了,取决于优劣点的取舍。
八、对立统一的通俗例子?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互相斗争。
所谓统一是指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第二,矛盾的双方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黑格尔在其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提出矛盾即对立统一。马克思主义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系统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把矛盾规定为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辩证法的矛盾范畴不同于逻辑矛盾,它是指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而逻辑矛盾则是由于违反了形式逻辑的规则而出现的逻辑错误,是思维混乱的表现。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比如量变与质变当然是对立统一的。体现在: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而质变是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这是对立。2、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是统一。3、还可以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去理解。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其实就体现在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在斗争性冲破同一性的过程中,就是量变,当斗争性冲破同一性时就是质变,事物根本性质发生变化。
九、举个矛盾对立统一的例子?
应该是对立同一。 例如:南与北是一个相反的方向,南北相对是为对立性,但是没有南也就没有北了,同样,没有了北,也就不再有南,南北必须同时存在(同一性)
十、对立统一 辩证思维
对立统一与辩证思维
对立统一和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它们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理解世界的本质、解决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什么是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因素,但同时又通过某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这意味着事物并非简单的一元对立,而是回应了事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在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中,两个对立的方面既相互互补,又相互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与制约。对立统一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应该从整体和全面的角度去认识事物。
对立统一的思想已经渗透并运用于中国的许多领域,从政治到经济,从科学到文化。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对于中国人民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辩证思维是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关注问题的全面、综合、系统性思考方法。它强调对矛盾事物的全面观察与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辩证思维帮助我们避免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固化,可以看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还促使我们思考自身的立场和观点。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辩证思维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基础。它鼓励思维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使我们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边界,发现新的可能性和机会。在当今日趋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辩证思维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辩证思维的应用
辩证思维的应用广泛而深入,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用于指导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解决问题方面,辩证思维帮助我们避免陷入思维定势,能够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和可能性。它促进了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通过各个方面的观点碰撞和融合,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发展方面,辩证思维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出更明确的个人目标和行动计划。它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逆境。
此外,辩证思维还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提倡平衡发展、和谐相处的原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对立统一与辩证思维的现代意义
对立统一和辩证思维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现代科技领域,对立统一的原理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对矛盾事物的对立统一分析,发现了许多科学原理和规律。对立统一思想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社会发展方面,辩证思维与对立统一的思想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通过全面观察问题,平衡各方利益,寻找最佳解决方案,我们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在个人成长方面,辩证思维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鼓励个人持有开放的态度,接纳不同意见和观点,促进个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结语
对立统一和辩证思维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部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理解和应用对立统一和辩证思维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个人发展水平。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严峻的问题和挑战。对立统一和辩证思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去面对复杂性与多样性。它们是指引我们在当今社会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