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冬天为主题的幼儿诗的构思?
冬天儿童诗歌 篇1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飘落到什么地方去呢?
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
和小鱼小虾游戏,
飘到广场上, 去堆胖雪人,
望着你笑眯眯, 我飘落在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冬天儿童诗歌 篇2
落到海里的雪,变成海。
落到街上的雪,变成街。
落到山上的雪,还是雪。
问问还在天空中的雪, 你喜欢哪一种?
冬天儿童诗歌 篇3
湿漉漉的雨 黄昏的雨,
还没点亮的街灯, 淋湿了。
昨天的风筝 和昨天一样,
高高挂在枝头, 吹破了,淋湿了。
沉重的雨伞 扛在肩上,
手里提着药, 走在回家的路上。
湿漉漉的雨 黄昏的雨, 地上的橘子皮,
踏碎了,淋湿了。
冬天儿童诗歌 篇4
小雪纷飞的夜晚,
打着伞经过,
干枯的柳树下。
忽然想起,
曾在柳树下看过,
夏夜里升起的焰火。
真想看到,
雪夜里升起的焰火啊。
小雪纷飞的夜晚,
打着伞经过,
干枯的柳树下,
我好像闻到了,
很久以前的焰火,
那令人怀念的气味
二、以森林为主题的幼儿散文诗?
下雨了,一群小动物到森林里躲雨。
各种各样的树站的笔直,欢迎小动物。
芭蕉树送给每位客人一片叶子当小伞。
花瓣在雨中飘落,小青蛙在花的地毯上跳舞。
小树叶变成小帐篷,欢迎七星瓢虫来避雨。
松鼠张开大尾巴,为新孵出的小鸟挡风避雨。
雨中的百合花开放了,像举起的酒杯。
雨打落了浆果,刺猬打了个滚儿,扎了一身。
小蜘蛛吐出银丝,串起小雨点,做成项链。
雨点儿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蘑菇。
小动物都来采蘑菇。
天晴了,一道彩虹通向树林外面。
小动物们跨上彩虹,各自高兴的回家了。
三、以植物或动物为题材的幼儿诗?
以植物为题材
出自两汉汉乐府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以动物为题材
咏鹅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四、冰心的诗以歌颂什么为三大主题?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五、严羽所批评的宋词“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以文字为诗“以文字为诗”,不仅指把散文的一些句法,章法引入诗中,也包含了对诗歌语言文字的锻炼。
“以文字为诗”在苏轼和黄庭坚的具体的作品中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首先表现在苏黄都有意识地在诗中加入一些散文句式 简单说来,“以议论为诗”就是诗人对其主体思想、情感、认识、道理的直接抒发。“以议论为诗”和“尚理”(严羽语)及“以文为诗”三个概念之间,有些人常常混为一谈。如说“‘以文为诗’的实质便是言理入诗,或者说‘以议论为诗’”。(胡明《“以文为诗”和“以文字为诗”》,载《河北师大学报》1984.1) 其实,“尚理”和“以议论为诗”是联系紧密却又不能代替的两个方面。“尚理”是指用诗歌表达“哲理”的内涵。它主要属于内容的范畴;“以议论为诗”主要是指诗歌由传统的以物象传达情感,改变为直接议论的表达方式,它主要属于艺术形式的范畴。“议论”的方式和“哲理”的内容,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还属于散文的功能,苏轼等人将它们纳入诗歌创作中,因称“以文为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几成后人公认的纲领性批评。“以才学为诗”一语最早见于宋代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公,终非古人之诗也fo”⋯此语乃是严羽对宋诗创作的批评。而如果我们从中国诗史的角度来考察,则可以发现,宋诗特异于唐诗的的创作风格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早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了,其开创者是“开诗世界”的杜甫,发展者为韩愈,而在晚唐这一环节中,则是杜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唐宋诗之争造成了一种错觉,仿佛宋诗与唐诗毫无共同之处,事实上唐诗从中唐开始就有向日后的宋诗演变的趋势。”六、以梦为马以诗为情?
心中有梦,以梦为马,以诗为情,志存远方,不负韶华。
光芒万丈,行走四方。
路在脚下,心怀远方。
七、以孤独为剑以寂寞为诗?
忆江南
【现代】先飞之笨鸟
江岸夜,信步意犹佳。
且透疏桐观缺月,还扶弱柳听鸣蛙。
离思漫天涯。
如梦令
【现代】先飞之笨鸟
昨夜秋风初度, 犹自街头闲步。
车水马龙时,回首茫然西顾。
前路、前路,知己自来何处?
惜分飞
【现代】先飞之笨鸟
寂寞空庭春欲晓,深树偶闻啼鸟。
昨夜寒风扰,衾单梦碎花开少。
摇曳一枝香漫沼,窗外月华如皎。
转指柔痕绕,伤心最是情难了。
念奴娇
【现代】先飞之笨鸟
天桥远眺,见人来车往,数声残笛。
万里长空云过处,月色渐趋明晰。
拔地高楼,连天烟树,一片清秋碧。
人间仙境,亦非天上可敌。
我即信步街头,茫然四顾,知己何曾觅?
灯火阑珊人各自,今夕不知何夕!
冷冷清清,几番回首,又恐前尘寂。
歌厅门外,琴音摧断悲戚。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夏夜宿直
【唐】白居易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
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
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
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偶作
【唐】白居易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
阑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时。
坐闷低眉久,行慵举足迟。
少年君某怪,头白自应知。
自题
【唐】白居易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
傍看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樽酒,兼无愁可销。
自贻
【唐】杜牧
杜陵萧次君,迁少去官频。
寂寞怜吾道,依稀似古人。
饰心无彩缋,到骨是风尘。自嫌如匹素,刀尺不由身。
秋夜
【唐】耿湋
高秋夜分后,远客雁来时。
寂寞重门掩,无人问所思。
夕思
【唐】贾岛
秋宵已难曙,漏向二更分。
我忆山水坐,虫当寂寞闻。
洞庭风落木,天姥月离云。
会自东浮去,将何欲致君。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
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
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
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八、以水为诗?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泾溪》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九、以雨为主题的诗?
《雨巷》。《雨巷》是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诗中描绘了雨后小巷的景象,展现出雨的温柔和神秘之美。在中国诗词中,雨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主题,因为它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并赋予人类美好的情感寄托。而《雨巷》这首诗,更是以一种朴素优美的语言,将雨与生活的琐事相融合,表达出人的无奈和思乡之情。
十、以出彩为主题的诗?
周邦彦《应天长》“观汉宫传烛,飞烟5侯宅”,套用唐韩翊《寒食》“日暮汉宫传蜡烛,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套用的是李白的 东风已绿瀛洲草
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套范仲淹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红楼中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套用 “ 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句亦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