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42 2024-01-05 20:00 admin

一、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一般认为道家思想的特征之一,是通过各种修炼而达到永恒不死的至高完美境界,“因而开创了中医养生学” ;又从炼丹实践中发明了火药,中国四大发明都与道教有关。

2、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总之,道家思想的最初理论觉醒,其在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潮的发展演变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及在现代获得的确认,都使我们可以这样判定:道家思想会使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三、道家思想特点?

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是老子总结古老的道家思想所形成的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

特点就是:它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伏羲为远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四、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思想的基础之一,也是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来源。

1、无为而治是其管理思想原则

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说不为,而是顺其自然,依据事物自身的必然规律运行和发展,“动合无形”,而不凭加任何外加的力量。老子认为,所有的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都是“有为”,必须最大限度地削弱,为了使社会上一切人都遵循无为原则,统治者首先必须带头过一种质朴的生活,减少政事活动,同时还要使民失去有为的条件。老子的无为是作为一个政治管理原则提出的,他认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国家要减少颁布法令规章。强调要“政简刑轻”,反对以繁复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理国家。

2、提出以弱胜强的管理策略

《老子》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以弱胜强就是重要的内容。老子对对立关系互相转化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反映在治国、治军上的表现,老子认为一是“以正治国”,二是后动制敌。“以正治国”即通过做好内治工作加强自己的实力,不但要求对大事、难事必须十分认真,谨慎地干,对小事、细事和似乎简单、容易的事,也不得大意。后动制敌要求“以奇用兵”,即后敌而动,等待或诱使敌人暴露弱点,然后制之。

3、提倡清净安定的管理环境

老子主张安定,“清净可以为天下正”。“为无为”就是要创造一个“无为而治”的安宁环境。清净则自治,轻燥则失本,“我好静而民自正”,“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老子对领导者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居上谦下就要求领导者应当时刻处下,事事居后,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而应该永远谦恭、温和。另外,“知人者智”,要“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要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做到不遗弃人才。

五、道家思想源泉?

无为而治。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曹操道家思想?

曹操不忘人间功业,要建立“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不?万国率土,莫非王臣。仁义为名,礼乐为荣”的大一统天下,认为世间人最贵重,这是中期颂理想的诗歌《度关山》中“天地问,人为贵”思想的继续表露。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儋,无所偈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诗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一心想学仙,闭门静坐,六欲不生,当然也就不必再“唯才是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了。

从思想内容来看,曹操的游仙诗一类表现了建功立业与求仙成道的矛盾,另一类则纯粹表现出求仙问药,得道成仙的终极性追求。曹操的游仙诗开创了建安诗歌中的一个新天地,在他的影响下,曹丕、曹植也开始创作以“游仙”为主题的诗歌。

七、老子道家思想?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并且要遵循发展的规律,不能强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开来讲,老子的思想主张分为政治上和权术上。

  其中最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无为而治了。他认为国家应该消极应对敌国的战争,不应该积极发动战争,最好的进攻是防御。觉得即使和其他国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不过这一主张受到的支持并不多,因为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群雄都是积极的开拓疆土,保家卫国,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张不受欢迎也很正常。

  而在权术上,老子主张物极必反。觉得凡事都有双面性,不能过于强求,否则可能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后果。这个主张比较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时至今日依旧值得人们研究。

  当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张远远超过上面所列举的一些,所以说,老子被后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张已经超过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即使是拿到现在这个社会也依旧是比较先进的思想,难怪后世人会将老子神话,甚至连历代皇帝也会特意去祭拜。

八、共济会道家思想?

共济会是一种类似宗教的兄弟会,基本宗旨为倡导博爱、自由、慈善,追求提升个人精神内在美德以促进人类社会完善。会员包括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有些要求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有些则接受无神论者申请。

九、庄子道家思想?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

”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中的消极、颓废的一面,后来成为一切没落失意的阶级或集团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

十、中庸道家思想?

道家认为真正的中庸是要求内心不为外物所感染,时刻有一种客观清醒的认知,不意气用事,不感情左右行动,不喜不悲,能够用最小的行动获取最大的利益,简单言之就是不太主动地挑起事端,但是也绝对地不怕事,遇到事情能够很快地解决,内心自信强大,不为外物所折服,这才是真正的中庸思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