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教学落实过程和方法?

141 2024-01-11 16:35 admin

一、教学落实过程和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等。

2、教学过程: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传统教学过程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二、音乐教学过程和方法遵循的原则?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三、编写教案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我个人认为编写教案的重点不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而是用心写教案是上课的充分准备、是上课的基础、是上课的前提,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更是学情研究、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综合准备――教案。

四、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练习法,欣赏法和示范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依据学科中不同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音乐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根据时代的发展,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话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等,创造出切合音乐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方法。

五、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你发现哪些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去年有幸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学术年会,跟随“学习科学与游戏化学习共同体”进行了持续一年多的学习,了解并实践了“游戏化教学法”。以下是被录取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摘 要] 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动机,学习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等高阶能力,还能够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本文尝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关键词] 游戏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 G642.4

长期以来,许多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都陷入到应试教育的窘境,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多以教师主动讲解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背诵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下的语文课堂沉闷乏味,很难激发学习动机,无法保障学习质量。而游戏化教学因其趣味性很好地规避和解决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荷兰学者胡一青加将游戏定义为:一种自愿的活动或消遣,这一活动或消遣是在某一固定的时空内进行的,其规则是游戏者自愿接受的,但是又有绝对的约束力,游戏以自身为目的而有伴有一种紧张、愉快地情感以及对它“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

狭义上的教育游戏是专门为教育而开发的电子游戏;广义上的教育游戏是一切兼具教育性和趣味性的教育软件、教具和玩具,包括专门以教育为目的开发的电子游戏、桌游、教具和玩具,具有教育价值的商业游戏,以及趣味性比较强的教育软件。[3]

游戏化教学则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将游戏或游戏元素、理念或设计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游戏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烦学习为享受学习,更透彻地吸收知识,提升整体认知水平。

二、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及应用

1.“情景还原”

研究显示,一项活动能满足的学习目标越多,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游戏化教学的设计一方面要紧密结合知识点,一方面要满足尽可能多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维度教学目标。

在学习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时候,若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当堂在小组内自行阅读并逐句翻译,学生很难体会到庄子与惠子对话的语气和其精彩的论辩艺术,遑论感悟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其做自由、快乐、有诗意的人的主张。对此,教师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入“情景还原”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重现濠水上的这场经典论辩。这一游戏化的教学环节设计满足了学生挑战、好奇、控制、幻想、合作、自尊等多个内在动机,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教师在课前布置并指导学生将课文改写成剧本,保留原本的对话,加入合理的想象,并准备好服饰及其他道具,课上按照准备将这场论辩完整演绎,且设置激励机制,如积分、徽章、排行榜、荣誉称号等。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尽情展现,把晦涩拗口的文言语句化为通俗流畅的现代汉语,把抽象模糊的论辩场景化为具体清晰的对话实像,把颇具难度的主张、性格化为真实可感的思想、形象,使得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由内而外地、更立体、更深层次地掌握课文内容、主题思想、论辩形式和艺术,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2.“竞赛颁奖”

竞争是生物存在的基本状态,也是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机制。竞赛性质的教育游戏以其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竞争性、合理的挑战性和激励反馈制度,有效地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好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它促使个体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以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5]

常规的作文讲评课,教师通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长时间单纯的语言评价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评也就无法发挥效用。如果将它变成“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就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不管作文质量如何,谁得了奖,得了什么奖总会博人眼球,这就是竞技的作用。

作文讲评课《“战‘疫’杯”作文大赛——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实质上就是作文竞赛的“颁奖典礼”。通常的比赛,会设置一、二、三等奖,颁发奖项时易削弱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反其道而行之,设置一些特殊又符合学生优秀作文特点的奖项,让学生猜不到下一个奖项是什么,他们的好奇心就会被持续勾起。比如,最佳开头、结尾奖,题文统一奖,鼓舞人心奖,最佳逻辑奖,最具情怀奖,最佳结构奖,最具深意奖,最细腻温暖奖,画龙点睛奖,最佳题目、立意奖等奖项。让学生在感到有趣的基础上了解到,这些方面都是构成优秀作文的因素。

此外,希沃白板等智能屏对于课堂教学也有强大助力。教师可在屏幕上根据每篇作文所写内容,为其专门配以不同背景图片,或在文字旁适当插入小图片,并出示奖项、获奖作文内容、获奖同学的名字及照片。文字和图片比语言更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其鼓舞程度远远超过只是念出这个名字。

内容依旧是讲评作文,目的依旧是使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更准确、及时地以文字的形式输出感受,学习欣赏优秀作文,从而学会写优秀作文,但加入了竞争这一游戏元素,兴趣成倍上翻,效果肉眼可见。

3.“实景闯关”

对于教材规定的名著篇目,很多初中生的阅读都流于表面,有的学生甚至不读,只机械背诵常考的知识点,致使其文本解读能力提高缓慢。而学习者学习知识的六种认知过程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6]所以,学生往往“考完就忘”是因为这些知识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长时记忆,并且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新课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近几年,密室逃脱等闯关类型的游戏在休闲娱乐领域风生水起,获得了很多学生的喜爱。如果将名著知识与闯关游戏元素相结合,让学生在闯关过程中综合运用自己对于名著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就能够刺激他们主动阅读、深入思考,形成长时记忆,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测验《简·爱》阅读情况时,教师在班级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为自己的队伍取名字,并贴在排行榜上。闯关游戏开始后,每个小组有5分钟的时间合作完成关于《简·爱》的测试题,测试结束,教师立即评分,然后教师按照得分的名次,每隔一分钟宣布一个小组的名字,这一组全体成员即可进入下一个游戏场地。这个游戏场地可选择学校的阶梯教室、多功能演播厅等大场地,教师按照简·爱在书中的故事情节及活动场地顺序(盖茨海德府、洛伍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沼泽山庄、桑菲尔德庄园),提前设置好关卡,每个关卡安排好一个或多个NPC(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闯关的小组必须按照顺序答题闯关,得到NPC的许可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关卡。

第一个关卡是“盖茨海德府”,各小组根据NPC的提示,随机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的关键词,复述有关的故事细节,如红房子、里德太太、约翰、贝茜、勃洛克赫斯特、《英国禽鸟史》等。NPC认定复述合格后,向小组成员出示火车、马车、自行车、小汽车的图片,小组成员需根据简·爱由盖茨海德府到洛伍德学校所乘的交通工具进入下一关卡,答案由下一关卡的NPC判定,若正确即可留下闯关,若不正确需返回第一关卡重新排队选择。

第二个关卡是“洛伍德学校”,各小组从NPC处挑选一张故事情节卡片,并选出一人和NPC一起演出故事情节,如“站在凳子上当众受训”“潭波尔小姐的安抚”“陪海伦度过的最后一晚”等,演出通过后,NPC向小组成员出示报纸、电话、推荐信的图片,小组成员需根据简·爱应聘家庭教师的方式从中选择,答案依旧由下一关卡的NPC判定,若正确即可留下闯关,若不正确还需返回上一关卡重新排队选择。

第三、四、五关卡的形式也是如此,各小组通关后迅速返回教室,教师按照小组返回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排名,并在排行榜上公示,以便进行奖励。所有小组通关后,可进行一次答疑和经验交流会,对书中细节和闯关细节做总结。

这实际上是将教学活动设计成了一个大型实景闯关游戏。整节课有合作、有竞争、有积分机制、有激励机制,将名著验收课变得活跃起来。这种闯关形式让学生亲身投入到主人公的经历中去,感受故事细节、体悟人物性格、探讨作品内涵,不仅锻炼了学生手眼互动、空间想象等基本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能力等高阶能力。

游戏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动机,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还能够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让知识和游戏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育人目的,而不是为游戏而游戏,生硬堆砌。

参考文献

[1]尚俊杰,曲茜美.游戏化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7.

[2]胡一青加.人:游戏者[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9-15.

[3]尚俊杰,蒋宇,庄绍勇.游戏的力量:教育游戏与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47.

[4]苏珊·A·安布罗斯等.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的教学策略.[M].庞维国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理查德·E.梅耶.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盛群力,丁旭,钟丽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0(2020重印).

以下是我详细阅读的并做过笔记的关于游戏化教学的书,很实用,需要自取:

@龙猫不是猫 欢迎交流~

顺手点个赞呦,thank you~

六、思维可视化教学思路过程和方法?

思维可视化教学思路过程方法包括思维的可视化教学以及。过程的确定。

七、人际交往教学的重点难点?

人际交往教学的重点在于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尊重原则

2真诚原则

3宽容原则

4互利合作原则

5理解原则

6平等和信用原则

难点在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几个基本原则,学会拒绝他人,在现实社会中,如何掌握正确的方式和合适度去拒绝别人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难点。

八、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哪些?

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课堂教学等。

2、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九、人际交往的过程是动态的?

从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其他人的信息交流以及物品交换的过程。

从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而人际交往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在此过程中个体独有的、特定的一种和交人际往行为相关的方式。虽然说成百上千的人有成百上千种人际交往模式,但是各种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将其归纳而言大概有四种最简洁的人际交往模式。

十、音乐教学的过程?

回答学音乐的步骤依次为: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演唱、配器、歌曲作曲等。学音乐可以选择的专业有:音乐学专业、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声乐、器乐)、音乐教育专业、艺术管理专业、音乐治疗专业、戏剧音乐专业等。

一、学音乐步骤

1、学习乐理。通常包括相对简单的基础理论,如读谱、音程、和弦、节奏、节拍等。乐理主要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长短和音色,其中以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音的高低决定于物体在一定时间的振动次数(频率)。音色是指音的感觉特性,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在音乐表现中非常重要。

2、学习视唱练耳。通常包括听觉训练、听写和视唱三部分,学习步骤可以分为音阶练习、音程的模唱与构唱、和弦连接练习、二声部的视唱练习等。视唱练耳能够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记忆力,培养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获得熟练的读谱技能及丰富的音乐语汇。

3、学习和声。和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包含了和弦与和声进行。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和声进行是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和声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

4、学习曲式。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段落,在这些段落所形成的规律性中,可以找出的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一般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专称为"方整性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

5、学习复调。复调是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同一旋律隔开一定时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 复调音乐的体裁有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6、学习演唱。正确的演唱方式是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臂自然垂落,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重量落在双脚上,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

7、学习配器。配器是给一段旋律配上各种乐器,使之形成多声部的音乐。在分配乐器之前一般“主要声部”或“结构因素”就已经基本确立(注意措辞,是“基本确立”)。配器是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学习的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极其演奏法、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配器还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的管弦乐曲。

8、学习作曲。作曲是创作音乐的行为,或音乐的创作过程,需要运用基本乐理、复调、和声学、配器法、曲式结构的技术理论体系来表达创作者音乐思想的方法。曲式有很多种,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创新之作,都会包含对比、变奏、重复三个原则,音乐的进行、冲突和情绪的改变都来自于对比,如弦乐与木管、强与弱、快与慢、大调与小调等;变奏手法是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比较简单的变奏是基本保持主题的旋律轮廓、节奏型甚至和声,只是添加一些小小的装饰;重复是指音乐材料的再次出现,为了让听者对音乐素材留下深刻印象,重复或者带有变化的重复就是必须的手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