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悯情怀的同义词有哪些?
悲悯的同义词——怜悯、可怜、同情
如何以悲悯情怀看古诗词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雅士、普通百姓所熟知,向来不乏追捧者和研究者。人们把他称之为诗中之“圣”,和诗中之“仙”李白齐名, 杜甫虽然堪比李白,但是有人给了杜甫更高的评价,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过,他总觉得陶渊明站的的离我们远了点,李白又站的高了点,只有杜甫才一直活在我们堆里。的确, 杜甫不像陶渊明一样规避人世,也不像李白一样飘逸的不食人间烟火一般。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一个心系苍生、心忧天下的诗人,与人们的悲同悲,与社会的忧同忧。他把人民的悲痛视为自己的悲痛,一生追求旷世济民的人生目标,无论穷达都恪守这一人生准则。这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幸福的情怀正是由于他对天下苍生具有悲悯的情怀。
杜甫具有高尚的品格,他首先是慈悲的,他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他又是同情百姓的,他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蔑,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他的力量微弱,但他以作品来反映社会,表达他最强烈的美好愿望。他敢于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敢于向封建顽酷势力挑战,敢于毫不惧畏地斥责封建剥削者和外族侵略者。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已深刻表明 。
杜甫诗篇繁多,都是现实主义的精彩作品,像“三吏”、“三别”,《登高》、《望岳》、《北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在他的作品里,人们首先可以看出,他最关注的是国家社会和百姓,他是一个感性的人,对生命万物都饱含极大的深情,当国家动荡民族危难之时,他感怀苍生用悲悯之心看待世间的每个生命。他对人生极度关照,这也铸就了他极致的人生品格。这也是杜甫被人们称之为诗圣的重要原因。
杜甫作为一名普通的诗人,生活窘迫,官职卑微,人微言轻,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人生高度,与他的生长历程是分不开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