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国家的问候方式不一样
1、菲律宾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但会将长者或者尊敬的客人的手贴着自己的前额以示尊敬。
2、新西兰
新西兰毛利人,传统的问好方式是双方将鼻子和前额贴在一起。用你的鼻子碰对方的鼻子。
3、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国家
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两个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亲吻彼此的脸颊:先是右侧,然后左侧。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对方,也可以通过握手以示友好。这种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数欧洲国家是一种惯例。
4、法国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他们的男女之间, 女子之间的见面时,还常以亲面颊或巾面颊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位大男人见面,一般要当众在对方的脸颊上分别亲一下。
5、泰国
泰国人常用的见面礼是双手合十,双掌相合上举,抬起在额与胸部之间,双掌举得越高,表示尊敬度越高。同时互相问好。但他们与外国人进行生意往来时,一般的礼节是握手。
6、日本、韩国
在日本和韩国,人们见面时通常要鞠躬,以示对别人的尊敬。日本人与比较熟悉的人见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钟为宜;如果遇见好友,弯腰的时间要稍微长些;在遇到长辈的时候要等长辈抬头以后才可抬头,有时甚至要鞠躬很多次。
7、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埃及等国
在美国和加拿大,人们见面时要非常有力地握对方的手,但时间很短。而在墨西哥、埃及,人们虽然也以握手的形式来问候对方,但时间要略长一些,温柔一些。
在马来西亚,两人见面时会双手交握(右手掌放入对方双手掌中)一下,双手微触额头一下,双手微触胸前一下。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菲律宾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新西兰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西方礼仪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泰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日本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见面礼仪
二、用英语问候应注意些什么?
人们见面或相遇彼此问候或打招呼,这是人之常情。但由于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问候的形式并不一致,有的可能相去甚远。比如在我国,人们见面时往往用“吃饭没有”或“上哪儿去”这样的话来问候对方,但如果在英语国家我们也类似用 Have you had your meal? 或用Where are you going?来问候对方,那对方一定会感到莫明其妙,甚至认为不可思议。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见的英语问候方式,尤其要注意那些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方面不同的地方。在英语国家,问候大致可分为语言问候和非语言问候。非语言问候是指人们在见面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口头打招呼,而只是通过点头、微笑、挥手致意等方式来进行问候。至于语言问候就有不少需要讲究的地方,比如从关系来看,要注意熟悉还是不熟悉;从年龄来看,要注意是长辈还是晚辈;从场合来看,要注意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等等.用英语向人打招呼,最一般、最常见的方式有:Good morming. 早上好!Good afternoon. 下午好!Good evening. 晚上好!Hello. 你好!Hi. 你好!等等。Good morning. 用于早晨起床后到午饭前这段时间,用于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均可 (在非正式场合或熟人之间可简为Morning)。Good morning. 与汉语里的“您早”从形式上看,似乎完全等同,其实它们的含义大不一样。汉语中的“你早”含有“你起得早”或“你来得早”之类的意义,而英语中的Good morning. 却是一句抽象的问候语,是一种祝愿。比如在英语国家,一个人早上10点钟才到办公室,他的同事同样可以用 Good morning. 来向他表示问候,但类似的情况在中国恐怕就不能用“你早”来问候对方,否则便有讽刺或挖苦之嫌了。Good afternoon. 用于午饭后至下午5点左右,是一个较正式的问候语(熟人之间也可只说 Afternoon)。这句问候语我们虽然将它译为“下午好”或“午安”之类的,但事实上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见时并不用“下午好”或“午安”来问候对方。再看看 Good evening, 它可用于下午5点以后的情况,是一个兼有中性和正式语气的问候语( 熟人之间也可只用 Evening)。顺便一提,即使晚上很晚的时候,人们见面时也只说 Good evening, 而不能说 Good night。因为在英语中Good night. 是用于告别(而不用于问候)的,其大意相当于汉语的“晚安”或“再见”。对于以上三种问候方式,我们都可以用重复对方的话来作为回答。
三、要一些西方礼仪...
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餐具摆放的位置主要是为方便用餐,由外而内取用。用过的餐具切忌放回桌上,通常侍应会收起用过的餐具。
①红酒杯﹕喝酒时应拿着杯脚,而非杯身,避免手温破坏酒的味道﹔
②水杯﹕喝饮品前最好先抹嘴,以免在杯上留下油渍﹔
③白酒杯﹔
④甜品匙﹔
⑤甜品叉﹔
⑥面包碟﹔
⑦牛油刀﹔
⑧鱼叉﹔
⑨大叉(主菜叉)﹔
⑩餐巾﹕大餐巾可对摺成三角形放在膝盖上,抹嘴时,宜用餐巾角落的位置﹔离开座位时,可把餐巾摺好放在椅上或桌上﹔用餐后,应把餐巾摺好,放在餐盘的右边﹔
(11)大刀(主菜刀)﹔
(12)鱼刀﹔
(13)汤匙﹕喝汤时忌发出声音。喝汤后,汤匙不应放在碗中,应把汤匙拿起放在汤碟上。
『入坐礼仪』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分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入坐,而关于邀请入坐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坐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个有礼貌的绅士也应该等女生坐定之后,再行入坐。
外出用餐时,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唿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使用礼仪』
有关餐巾的使用问题,必须等大家都坐定之后,才可开始使用。餐巾摊开后,应该摊平放在大腿上,千万不要放进领口,因为三岁小女孩这样做或许很可爱,但十三岁以后的成人这样做就有点不太好了。
另外,餐巾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弄脏衣服,以及擦掉嘴唇与手的油渍,请不要在忘记带面纸的情况下,拿来擦鼻子,因为这样既不典雅也不卫生。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食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食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在西餐的刀叉使用顺序方面,原则是由外而内。要先使用摆在餐盘最外侧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毕之后,刀叉并排在盘子中央,服务生会主动来将盘子收走。食具除了用来切割食物之外,也被用来移动食物,因为在正式场合下转动盘子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食用礼仪』
肉类:切牛排时应由外侧向内切,切一块吃一块,请不要为了贪图方便而一次将其切成碎块,这不但是缺乏气质的表现,而且会让鲜美的肉汁流失,非常可惜;割肉块时大小要适中,不要切得太大,以至于有嘴巴合不起来的危险。咀嚼食物时,请务必将嘴巴合起来,避免发出声音,而且口中食物未吞下之前,不要再送入口。
贝类海鲜:贝类海鲜应该以左手持壳,右手持叉,将其肉挑出来吃。吃鱼片时,可用右手持叉进食,避免使用刀具,因为细嫩的鱼肉很容易就会被切碎而变得难以收拾;遇到一整条鱼的时候,先吃鱼的上层,再用刀叉剔除鱼骨,切忌翻身,吃龙虾时,可用手指去掉虾壳后食用。
水果:水分多的水果应该用小汤匙取食。桃类及瓜类,餐厅会先削皮切片,应该用小叉子取食。草莓类则多放于小碟中,用匙或叉取食均可。另外,在吃水果的时候,餐厅通常会提供洗手盒,里面会放置花瓣或柠檬。以供洗手之用。
甜点:一般蛋糕及饼类,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较硬的用刀切割后,同样用小叉子分割取食,至于霜淇淋或布丁等,就可用小汤匙取食。如果遇到小块的硬饼干,可以直接取用。
『饮用礼仪』
汤:喝汤时要用汤匙,而不是将整个碗端起来喝,用汤匙喝汤时,汤匙应该由自己这边向外舀,切忌任意搅和热汤或用嘴吹凉。喝汤时避免出声是最起码的礼貌,当汤快喝完时,可将汤盘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托起,向外倾斜以便取汤。喝完汤之后,汤匙应该放在汤盘或汤杯的碟子上。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