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效应是一种细菌群体行为调控机制。 很多细菌有这种能力, 即分泌一种或多种自诱导剂(Autoinducer) , 细菌通过感应这些自诱导剂来判断菌群密度和周围环境变化, 当菌群数达到一定的阀值(quorum , 菌落或集落数)后, 启动相应一系列基因的调节表达, 以调节菌体的群体行为。不同类型的细菌具有不同的群体效应调节系统, 很多细菌分泌同一种诱导剂, 以此调控不同种类细菌间的作用行为。群体效应系统在自诱导剂与受体之间存在专一性, 同时又在调节基因和信号传递系统中体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不少人或植物的病原菌的致病机制等受群体效应的调控,该机制已成为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交流一般被认为只在多细胞生物中发生,而细菌往往被纯粹地看作单细胞生物。在20世纪60年代一种海洋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的发光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Nealson等在1970年首次报道了该菌的菌体密度与发光呈正相关,该发光现象受细菌本身的群体感应调节系统(Quorum-Sensing System简称QS系统)所控制。现在发现许多细菌利用该系统调控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如根瘤菌与植物共生、蓝细菌中异形胞的分化、芽胞杆菌中感受态与芽胞的形成、根癌农杆菌中Ti质粒融合转移 、病原细菌胞外酶与毒素产生、生物膜(biofilm)形成、菌体发光、色素产生、抗生素形成、细菌运动等多种功能都受到细菌群体感应信号系统所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