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在实际生活当中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
关于道德的作用,仅就对个人而言分析如下:
1.道德是什么
道德是人的行为规范,即行为的规则及评判行为的标准。
2.道德起作用的方式
1〉.良心的自律
人社会化后(即人知道并接受社会规范后),就会形成道德观念,产生道德心理。即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是好行为什么是坏行为,同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评判。如认为是好的,心理愉快,如认为是不好的,会心里不安。
所以,人为了求得内心的平衡(心理不平衡是痛苦的),就会自我提醒、自我暗示,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就是道德通过良心的自律在个人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2>.舆论的监督
这里说的舆论,包括众人的评价议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肯定会引起各种评价,或积极肯定或消极否定。人作为群体性的社会动物,必然在乎他人的评价。
所以,人为了获得肯定的评价,就会采取社会(他人)认可的行为。这就是道德通过舆论的监督在个人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3〉.道德发挥作用的特点
是非强制性的,与法律不同。是普遍、广泛起作用的,作用范围大于法律。
对群体的作用,如职业道德,对某方面行为的作用,如家庭生活道德,因篇幅所限,且提问者未明确是某种道德,故仅就道德的一般作用分析如上。供参考。
二、综合实际简述道德良心的作用案例
良心对行为的道德调节的作用的特性之一是它的彻底性.彻底性的第一个表现在作用的深度上.“对于道德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用中国传统的伦理语言来说,良心最易使人“慎独”. 《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但如何作到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的慎独呢?良心的作用十分关键.《诗经·大雅·抑》中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这是说看看你一个人独处屋中时,即使房门紧闭,你也仍然要提防 “屋漏”(屋漏在古代是指室内西北角北墙上的小窗,人在此处独处时没有别人监督,但古人认为上天会透过小窗监视,因此不能面对苍天起邪念)的.亦即,“天眼”是无时不在地注视着你的.实际上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这一“天眼”只能是天良或良心. 良心作用的特色之一是使人无处遁形.比较一下良心的这种内在和深入的制约与许多外在的制约手段(比如法制)和勉强的义务要求的区别,就不难看出,良心的作用是最有效的. 良心的作用的彻底性还表现在其作用的时间维度上,亦即,良心对人的调节表现在行动之前、行动之中和之后.在行为发生之前,良心的作用表现为对动机的发动、评判和监督. 人的行动除了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外,最主要的是条件是主体的动机.良心使主体产生必须做某事的动机,同时,良心还会产生对于动机的监督和评判,对于合乎道德的行为动机,良心予以肯定,对于违背道德准则的冲动,则产生抑制和否定的作用.在行动之中,良心作用的表现是针对行为的监督和调节.良心不断对个体的行动进行监察,对合乎道德标准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予以支持、鼓励.相反,则予以制止、调整,对一些情感、行为上的偏私,良心则及时提醒,要求主体予以纠正.俗语中说的“良心的发现”,就是这个意思. 在行为结束之后,良心仍然会起作用.对于履行了良心所首肯的道德义务的行为,良心使主体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对没有能够按照道德法则行事或效果不佳的行为,良心让主体感到不安、惭愧、内疚甚至悔恨.所以良心是道德人格的重要构件,也是道德人格的忠实卫士.“没有良心”的人,肯定是道德人格上有严重疾病的人.
三、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在规范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中,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只有在约之以法的同时束之以德,才会使千千万万个婚姻家庭更加和谐美好,社会更加文明进步。道德是基础,法律是保证,法律不是万能的。 如果把本属于道德调整的范围纳入法律规范,就会降低道德的权威性,法律执行起来也失去了基础;得不到法律支持的道德,其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二者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家庭是伦理的实体,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是一部带有鲜明伦理色彩的重要法律,它所规定的义务,也是道德的要求,像婚姻自由,是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一切形式的包办强迫或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如果采取暴力,则触犯刑律,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这是法律的功能。同时实行婚姻自由,也就意味着要以爱为前提,感情才是缔结和维系婚姻的道德基础。如果感情已经消失,那么结束这种死亡婚姻将是明智的选择,强制维系无感情婚姻是不符合道德原则的。但感情破裂是一方的过失引起的,要视情节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中包括道德的责任和法律的责任。感情破裂是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对于配偶一方有过错的,有的要承担行政、民事责任,有的触犯刑律,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这种有层次的处理体现了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
四、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之间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A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的总和。e69da5e887aa7a686964616f 1.道德反应人们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的核心是价值观。 2.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化,与法律不同,规范是形式的东西。 3.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是人们自觉地用来控制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 4.道德既不同于习俗,又有别于法律,它是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评判的标准,它是靠教育,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的。 B 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定阶级社会准则转化成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1.从普通心理学上理解品德是一种心理特征,人格(个性)品德发展构成了性格个性发展的重要部分,品德形成也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服从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不是社会现实的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3.品德具有社会性、统一性、稳定倾向性、自觉性、区别性、调节性。 C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1.品德是人的道德的内化,是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体现。 2.品德是道德动机与道德实践(行为);道德意识倾向性与道德心理特征;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还是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有机统一。 3.品德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心理,它体现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具有稳定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这一根本属性,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价值的核心部分。 4.品德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在社会道德关系舆论的作用下,在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