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湿度多大更适合人的居住生活?
医学上空气的湿度与呼吸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在一定的湿度下氧气比较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一般人在45-55%的相对湿度下感觉最舒适。过热而不通风的房间里的相对湿度一般比较低,这可能对皮肤不良和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湿度过高影响人调节体温的排汗功能,人会感到闷热。总的来说人在高温但低湿度的情况下(比如沙漠)比在温度不太高但湿度很高的情况下(比如雨林)的感觉要好。
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5℃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 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相对湿度。夏天,室内相对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冬天,室内相对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室内相对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相对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实验测定,
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
冬天温度为18至25℃,相对湿度为30%至80%;
夏天温度为23至28℃,相对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如果考虑到温、相对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工作效率高。18℃,相对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
二、影响体温生理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体温波动的因素
昼夜差异: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这种规
律性的变化与机体昼夜活动的生物节律有关,因而使机体的代谢、血液循环、呼吸功能等发
生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由于基础代谢水平不同,体温也不同。婴幼儿、青少年由于活动量大,
基础代谢率较高,其体温略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再加上皮下脂肪
薄、活动量少,所产生的热量也减少,因此老年人的体温又略低于成年人。新生儿尤其是早
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因而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
化,因此对新生儿应做好防寒保暖护理。
性别差异: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而且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性的变
化,即排卵后体温上升,这与体内孕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有关,孕激素具有升高体温的作用。
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
升高。临床上测量体温应在病人安静状态下测量,小儿测温时应防止哭闹。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能扩张血管,增加散热,
降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对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应注意保暖。
压力:生理或心理的压力,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促使肾上腺素分泌,体内的代谢增加
促使体温升高。
此外,情绪激动、紧张、进食、环境温度的变化等都会对体温有影响,在测量体温时,应
加以考虑。
三、夏天室内温度多少最合适
室内温度湿度多高人体才觉舒适?
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3摄氏度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湿度。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使人觉得阴冷、抑郁,并易患感冒。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摄氏度至25摄氏度,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摄氏度至28摄氏度,湿度为30%至60%。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度19摄氏度至24摄氏度,湿度为40%至50%时,人感到最舒适。
四、空调在设置温度后,工作中温度自动升高,何故?
根据室内温度来自动调节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