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区别
1.主体不同
劳务合同的主体可以双方都是单位,也可以双方都是自然人,还可以一方是单位,另一方是自然人;而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确定的,只能是接受劳动的一方为单位,提供劳动的一方是自然人。劳务合同提供劳动一方主体的多样性与劳动合同提供劳动一方只能是自然人有重大区别。
2.双方当事人关系不同
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确立后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双方之间具有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隶属关系;劳务合同的一方无须成为另一方成员即可为需方提供劳动,双方之间的地位自始至终是平等的。
3.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的主体不同
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由于在劳动关系确立后具有隶属关系,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组织、支配,因此在提供劳动过程中的风险责任须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合同提供劳动的一方有权自行支配劳动,因此劳动风险责任自行承担。
4.法律干预程度不同
因劳动合同支付的劳动报酬称为工资,具有按劳分配性质,工资除当事人自行约定数额外,其他如最低工资、工资支付方式等都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而劳务合同支付的劳动报酬称为劳务费,主要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价格及支付方式等,国家法律不过分干涉。
5.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不同
劳务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一种,受民法及合同法调整,故因劳务合同发生的争议由人民法院审理;而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法调整,要求采用仲裁前置程序。
二、固定总价合同由承包商承担全部风险,则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对业主有利。你觉得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
有失偏颇。尽管固定总价合同中材料价格的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但是如果合同期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采取规定固定总价合同并不对业主有利。
当然如果价格上升则肯定对业主有利,不过如果价格上升的离谱,承包商可向法院以情势变更为由申请变更合同。
总体来说,标的小的合同采取固定总价方式,对业主来说省心。标的大的合同一般不采取固定总价方式。
三、比较劳动争议的基层调节与仲裁和诉讼中的调节的异同
主体不同,调节、仲裁是劳动局的职责,诉讼由法院作出判决,效力也不同,调解、仲裁都不是最终,终审判决才是
四、劳动纠纷打官司的话要多久...
首先,仲裁肯定是要调节的,但如果你们根本没同意调解结果,仲裁庭必须出裁决书,如果没出,你可以向他的上级行政机关提起申诉。
其次,必须有仲裁书你才能去告公司,因为劳动争议仲裁是必经程序。
第三,拿到仲裁书,在十五日内去法院起诉,注意,不是上诉,是起诉,要写起诉书。当然,这是在你不同意仲裁意见的情况下
如果起诉,最好找律师,3000+元吧,看情况不同收费不同,也可能1000多就搞定
准备什么律师会告诉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