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管理的困惑
1、建立广泛认可的规章制度并且保证全体遵守;
2、在不违背制度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人性化变通;
3、领导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适当的绩效激励机制;
4、建立人人平等的人性化企业文化、淡化领导特权。
二、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副校长
作为一名副校长,它是校长的左右手,其职责就是协助、配合校长工作,对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进行检查和总结,组织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领导、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当好配角,做好领导和教师之间的纽带。这既是学校全局工作的需要,也是对副校长的基本要求。只有上下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学校的领导班子才能形成完整的有战斗力的统一体。所以副校长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当好配角,并努力把配角工作做得更好。
我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有绿叶意识。作为一名副校长,他的行为不再是个人行为,他必须对对整个学校系统有效的运作负责。他既是领导的绿叶,也是全体教职员工的绿叶。工作中的成绩是教师的,工作成果是学校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处处以领导自居,做事盲目、武断、贪功、揽功,则会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脱离群众基础,使工作走入僵局,则不利学校正常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二个原则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偏。副校长工作就是积极协调、配合校长各项工作,积极引导、协调教师工作。既要当好助手,又要有主角意识。在自己分管工作中有能力独当一面,承担相应的责任,使自己的工作和全局工作合拍。在全局工作中甘当二传手,在自己分管工作中要当一名合格的主攻手。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人员,充分发挥单位时间效率,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科学合理,并且要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充分承认教师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加强领导班子的形象,才能更有力地使学校工作顺利开展,才能使学校健康和谐发展。
第三个原则就是积极当好参谋,不懒。所谓参谋同样是校长和教师二者的参谋。积极地解决领导和教师在工作中的困难,多揽一些小事,多揽一些缠人事,多揽一些棘手事。对校长做到服从而不依赖,对教师做到信任而不推卸。对自己的工作一定做到果断处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赢得校长的支持和帮助,取得教师的信任和理解。绝不当传话筒,无事生非,等待依赖,更不能有困难绕道走,甚至推卸责任。
我觉得副校长工作依靠上面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点就是恭敬、尊重、有礼。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上级领导,而且包括全体教职员工。这不是软弱无能或是圆滑世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你学习的东西,同时都有受尊重的权利。只有做到相互尊敬、尊重,才能得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共同进步提高。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避免不了的,只要每个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这就要求副校长这个纽带,从中起到调节引导作用,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才能使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优势,为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努力。
第二点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必须做到心底无私坦荡荡。一个私心重、杂念多,凡是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的人,他决不会做好自己的工作。因为,我们教师的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奉献的职业。作为副校长,必须以一颗宽广无私的心怀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工作面前的荣誉。要以一个容字团结着大家,使每个人都能相互包容、相互支持。使我们的教师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能够得到真正体现人生价值,能够实现人生目标,能够寻找到人生的真谛,能够开心地工作,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做为一名优秀的副校长,还必须应该具备的就是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知识底蕴、教学底蕴。除了真抓实干,还要善于思索;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总结,勤写教学经验;要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要有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的发展思想;要具备基础实、发展全、素质优、心理健、有特长的高素质积淀。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这个领域中居高临下、高屋建瓴。才能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以此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总之,做为副校长,每天要面对很多琐碎的事情,必须时刻保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校长工作,维护群众利益,做到尽职不争功;虚心向每位教师学习,认真听取正确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批评不记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知识底蕴以及实际行动努力建立一支为人师表、积极进取、乐于奉献、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群体。只有这样才不愧于你的职责,才不愧于你自己的神圣使命
三、关于尊师重教的文章 急用!!!!!
没人回答~~~~(>_<)~~~~ ,到最后还得自己写...
四、教育督导学 什么是教育督导计划
1.明确目的,统一思想,在实效上下功夫。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把学校内教育督导看着是校长派人来“查问题、找岔子、整教师”的,因此教师常常抱着等查待整、防卫、对抗等消极心态。还有一些教师认为从教育督导中可以为自己捞取好处。其实这两种观点均是错误的。教育督导作为一种现代教育基本制度,它不仅是监督、评价的角色,也是研究、倡导的角色和协调、支持的角色。学校内教育督导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这种机制协调学校内外关系,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和加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通过这种机制能够督出干劲,督出成效来。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校内教育督导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校管理者不断改进工作态度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教师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学校内教育督导只有通过督导者和被督导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在开展督导工作前,必须做细致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的和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使督导者能客观、公正、科学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使被督导者能认真、积极地参加到这一工作中,以便使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2.紧扣计划,着眼整体,在结合渗透上多探索。
学校内教育督导在我国还是一项新的工作,因此必须处理好它与学校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成为学校正常工作以外,又增加的一项任务,增添了新的麻烦,使学校各部门产生了应付心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学校内教育工作本身,而是由于对开展这项工作组织得欠妥,工作方法不甚得法。我们不应把实施学校内教育督导和开展学校其他工作分成两回事,而应着眼学校工作整体,有意识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将督导工作融化和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工作逐步按校内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纳入依法治校的轨道。这样才能达到两者并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1)学校学年计划和学期计划应和校内教育督导计划相结合,相互渗透。
学校计划的制订应以校内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即把各项标准要求分解到各个部门中去,结合实际情况,列入工作计划。而各部门制订的计划中也应参照督导评估的指标体系来安排。
在通常情况下教育督导每一年为一个周期,对学校各部门督导一次,也就是每学期督导处室、教研组、年级组、学区小学。这些应在学校工作计划和校内教育督导计划中作出详细安排,避免工作的盲目性的随意性;同时也避免和其他工作相冲突。
学校管理目标,教育目标和校内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实际上是一致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始终瞄准目标,这样无论是学校工作检查,还是校内教育督导检查,均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肯定会达到学校既定的目标。
(2)个人自查自评和学校的期终或学年末总体评比相结合。
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根据学校制订的督导评估标准,认真工作,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次总结,期中期末时结合学校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而不应把总结当作学校督导者的工作,应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学校进行督导工作时,应充分尊重和结合个人自查自评的结果。只有被督导者的积极参与,认真配合,这样的督导工作才能收到实效。
(3)学校督导工作应和学校其他活动统筹兼顾,结合渗透,力求实效。
学校每学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活动,如卫生大检查,创建文明学校、模范学校,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对施教区进行公开教学活动等。那么学校可以在进行这些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开展督导工作。如果在开展其他活动前开展督导工作,那就为其他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如果在活动中开展督导工作,那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如果在活动后开展督导工作,那就可以促进活动成果的保持。无论采取哪一种督导方式均应结合实际情况,作统筹安排。
(4)督导评估资料的整理与学校档案工作相结合。尽可能按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分类整理检查,以保证资料内容真、全,同时应参照学校档案进行督导资料的保管和使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