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在区域游戏中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3-09-18 02:32   点击:2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以提高 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游戏又贯穿于幼儿生活的一日各个环节,而游戏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应当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一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一、努力为幼儿创设可充分自由交往的环境和条件。

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

首先,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的良好常规。以前区域游戏中幼儿交往仅限于本区范围内。有一次娃娃家里的石泽对我说:“老师,我想带孩子到理发店理发。”“好吧!”石泽高兴地走到理发区,说:“我带孩子来理发,可以吗?”正在理发的小雨和浩浩愣了愣,转头看着。我向她们点了点头,小雨马上笑着搬过一把椅子,拉着石泽说:“好吧,你抱着娃娃坐在这儿我马上给你们理发。”理完发石泽说:“现在娃娃困了,我带他回家睡觉,谢谢你们,再见!”以上事例表明,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的空间,增强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其次,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幼儿喜欢游戏,但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幼儿面对矛盾冲突,她们往往喜欢请老师替他们解决问题。但幼儿应逐渐形成勇于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时,就因为一个灶具,孩子们发生了激励的争吵。这时,欣悦很生气的告诉我,“老师,你看!明明又抢我家的煤气灶了!”这时的我连忙说:“欣悦,你看怎么办?”欣悦还是生气的说:“让他还给我!”我又找到明明,“明明,你看欣悦生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明明不好意思的说:“欣悦,别生气了!我把玩具还给你!”欣悦这时也高兴的说:“你先玩一会儿,等会儿再还给我吧!”这时她们又开心的去玩了。

最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活动区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陈鹤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强调“儿童教儿童”。有一次,我与浩南在玩颜色识别游戏,静静走过来,说:“老师我也想玩!”“好吧,你们俩玩。但是静静应该象老师那样边帮助浩南玩,好吗?”“好!”静静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玩了好几个轮回,静静还连连让了浩南好几次,最后我又听见静静说:“今天你认识绿色了吗?”浩南点点头说:“嗯,认识了。明天我们俩再一块儿玩,好吗?”鼓励引导幼儿充当个别幼儿指导者有助于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品质,有助于增强幼儿相互交往的乐趣,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

二、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3—6岁幼儿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并伴随情感受进行。在活动中,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才会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区的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自由、理解、宽松、合作的人际环境,他们可以在同一活动区与同一组小朋友进行交往,也可在不同活动区和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时是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交往的方式是自由变化的,减少了思维的框框与内在的压力,幼儿的手、口、脑都得到了解放。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投入“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另外,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语言交往的迁移。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习得一些语言交往经验,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等的句式可以迁移到游戏中,“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

区域活动中,除了强化幼儿语言的交往功能,我们还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制定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游戏成员有机地进行交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三、正确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充分的强化,而实现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活动区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区游戏后的集体评价有助于全体幼儿的普遍发展与提高。例如有一次我在活动后,向大家介绍某些幼儿的友好谦让行为,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之后,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经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说,自己是如何把玩具谦让给别人玩的。另外,有一次我发现冉冉、苗苗等小朋友,在娃娃家中玩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其内容较丰富、有条理。我利用评价机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如何开展游戏的,并组织幼儿讨论“在游戏中,如果你是幼儿园老师会怎样组织小朋友们的生活?在游戏中,小朋友们应该如何协商、分配角色?”他们各抒己见,丰富多彩。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在娃娃家中开始了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他们协商、分配好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又是进餐、又是画画、又是游戏、又是讲故事,其内容更生动有趣。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