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岁的幼儿敏感期有哪些技巧
3岁多到4岁孩子的父母在一起交流、大倒‘苦水“的时候,最后常常会形成一个让他们一致头疼的问题:孩子特任性!特不讲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就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常常是只有按着他自己的意愿重新再来一次时,他们才会罢休。这时的孩子,好像总是完全没有理由的胡闹,对成人的所有干涉都表现出极大的抗拒和不满,让我们经常感到简直不可理喻。延续秩序敏感期:
应对方法:这时的孩子是在使用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说,孩子这时是想完全按着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他们的生活和周围所有的人和事。这个时候的孩子,自然会表现出非常的自我,什么事情都要按着他的意愿来做,借以来证明自己使用自我的力量。家长应该尽量保持家中的东西秩序及宝宝的生活规律而不被打破。
二、什么是幼儿敏感期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他会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特质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这就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三、小朋友在家一直说话属于什么敏感期
什么是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是指儿童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感觉。敏感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
四、敏感期儿童的心理你了解吗
小宝宝的心理其实是很奥妙的,想要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宝宝,那么就需要去了解宝宝不同的敏感时期!
儿童的心理敏感期包括感知觉发展敏感期(0-6岁)、书写敏感期(3.5-5岁)和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儿童出生头两年,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如果儿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怎样对待敏感期儿童呢?幼教专家尤卫华日前在“教,先从家开始”亲子大课堂上指出:敏感期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应当做到三个“多一点”———
学习多一点,这样才能及时把握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
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家长每个星期都应该跟孩子谈话两次,每次半小时即可。这样的谈心不是家长板着面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与孩子坐在一起,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另外还要陪孩子玩,让其感受到玩耍过程中父母的参与和陪伴。在这些过程中,家长可以进入孩子的世界,观察到孩子的心理。
尊重多一点。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有无限潜能。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顺应其自我健康发展。
在感知觉发展敏感期,孩子会充满探索欲望。极想把东西放入嘴里、玩水玩泥巴等行为,让很多家长头疼。家长时常抱怨:“说了多少次不要这样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尤卫华说,这种处理方式不可取,对于孩子的感知欲要进行鼓励而不是制止。只要不具危险性、不侵犯他人,应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比如为孩子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带他(她)去大自然中感受、观察,为其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只疏不堵”才有利于孩子的兴趣发展。
同样,在孩子的书写敏感期,为其提供纸笔、颜料,任其涂鸦。家长不光要鼓励孩子的创造发现,还要不吝啬对其的赞美。当然,在此期间,家长要告诉孩子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画笔颜料等,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需要让其做到有规矩、遵守规范,不能让其痴迷于物质追求中。当孩子哭闹着索要某件玩具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满足其需求。“迅速满足孩子的需要,长期下去会让其觉得东西是哭闹换来的,渐渐形成不劳而获的概念。”尤卫华说,家长可以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干家务来挣零花钱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倒了垃圾才能分到大苹果等等,逐渐树立起孩子对公平意识、待人接物以及其他社会规范的理解和遵守。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