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西方会议礼仪?

来源:www.callcentermkt.com   时间:2023-01-10 11:26   点击:1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西方会议礼仪?

西方的会谈礼仪

1、 会见座位的安排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宾主各坐一边。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可在后排加座。

2、会谈座位的安排

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椭圆形或圆形桌子,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人占背门一侧,客人面向正门。主谈人居中。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亦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小范围的会谈,也有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座位按会见座位安排。

3、表情与姿态面对面的会谈比书信所需词语更少,因为表情、身势语、说话的方式均能帮助人们表达思想。如果像木头人一样端坐着,面无表情,无精打采,或像和尚念经一般讲个不停,交际的目的很难达到。

4、动作和行为坐的姿势可以采取身子略朝前倾,使对方觉得你谈话颇有诚意;视线不时地离开对方可能使谈及的内容听上去似乎更稳;微微一笑可能加重极平常的“谢谢”二字的分量,使感激之情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把手放在对方的肩上,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不用说一句话便可倒出全部心里话。这些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动作和行为因性别、年龄而异。

5、语速与情绪有时候,听者似乎在全神贯注地倾听,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完全可能心不在焉。所以,讲话人要尽量使用短句、简单明了的词语和明确的措辞。讲话的速度快慢得当,太慢可能使听者感到无聊,太快通常使听众觉得你很紧张、胸无成竹。接受采访、参加面试或表演时,人人都会感到紧张,身居最高职位的人也不例外。

6、语调与声态高声叫嚷毫无意义,吼出的话别人更难听懂。面对面的会谈中最常见的错误是说得太多太快。如果是阅信,没有读懂可以重读,可谈话、面试则不可重复进行。如果信太长,阅信人可以从中找出要点,面谈中如果话说得太多,要点则会不清楚、不突出。

7、无声与有声大多数人认为,面对面的会谈如同写信或写报告,非使用语言不可。事实上,在许多场合,如果仅仅指望语言完成交际任务,有可能说得太多,效果更糟,也会有失礼仪。面对面的会谈中,词语仅仅是交际手段之一,即使双方一声不吭,各种信息照样互相传递。不用语言也能达到交际目的。一些演员就是擅于通过眼神、头部或四肢来表达情。

国际商务谈判日常交际礼仪

国际商务谈判日常交际礼仪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除了发扬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外,还应该在日常交往中注意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了解他们的不同做法。比如日常交往的习俗,日常见面的礼仪等。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国际商务谈判日常交际礼仪,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日常交往习俗

掌握约定的时间

预约的前提是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在此前提下,再商定到访的具体时间,作为客人,对主人提出的具体时间,应予以优先考虑;客人提出方案时,最好多提供几种方案供主人选择。

了解约定的人数

预约时,宾主双方应事先通报各自到场的具体人数及身份,竭力避免自己乙方中出现令对方反感的人物,双方人员已经约定,就不能随意变动。尤其是客人一方,一定不能随意增加拜访人数,否则会令主任应接不暇,打乱主人的安排和计划。

依约而行

对已有约定,一定要认真遵守,在国际贸易交往中,如果和交往对象已经有约定,那就一定要如约而行,如约而至,信守承诺,既不要早到,让对方措手不及,也不要迟到,让对方等待。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约定,要尽早通知对方,并向对方致歉。

热情有度

所谓热情有度,是指既要对别人热情,又要遵守一个界限,这个界限就是不能妨碍别人,影响别人,甚至给别人带来麻烦。

(1)关心有度

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绝不能关心不该自己关心的事,要尊重他人的隐私。

(2)谦虚有度

在国际交往中,适当的谦虚是必要的,也是令人尊敬的,但是在那些推崇个性、强调自我现象的民族和国家面前,一定要意识到过分的谦虚会被对方误会,这就是谦虚要把握好度的含义。在许多国外客商看来,过分的谦虚往往是不必要的,过分的谦虚是没有实力,或虚伪做作的表现。

(3)距离有度

所谓距离有度,是指与交往对象之间要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这些空间距离在国际贸易谈判活动中表现为私人距离,常规距离,礼仪距离和公共距离。

私人距离:私人距离是指小于0.5米的距离,以及身体之间无穷接近的距离,显而易见,私人距离的适用对象是亲朋好友之间,家人之间,夫妻和恋人之间,以及需要扶老携幼之人,私人距离又称亲密距离,在涉外交往中私人距离一般是不可以使用的。

常规距离:常规距离是指0.5米到1.5米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是在人际交往中,或站或行时所允许保持的最为正规的距离,所以常规距离也成交际距离。

礼仪距离:礼仪距离又叫尊重的距离,是指1.5米到3米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距离中,自己的动作不会触碰到别人,自己的飞沫不会喷到别人的脸上,另外也是尊重他人私人活动空间的表示。

但必须注意的是,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礼仪距离的理解是有差别的,比如中东国家的客商表示信任或友好时,他们的礼仪距离大大小于其他国家商人的概念。

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与外人相处时的一种距离,如果是谈判对手之间,通常较为自由,在一米到一米半之间,如果是公共场所,陌生人相处距离一般为3米以上的距离。

女士优先

在国际社会,女士优先是一种交际惯例,所谓女士优先,是指在社交场合,一个有教养的成年的男士应该以自己的言行尊重、照顾、保护、关心、体谅女性,这是一个男士最基本的教养,具体包括:

进门出门时,男士要为女士开门;

在女士面前有教养的`男士不可以吸烟的;

当女士落座或起立时,男士要为女士拉起凳子,或者推进椅子;

当女士在衣帽间更换外衣外套时,在场男士应予以协助;

当女士在室外行走时,如果手提笨重物品,男士要上前主动提供帮助;

当女士遭遇尴尬和难堪时,男士应主动上前排忧解难;

见面时的礼仪

介绍

介绍时要有礼貌的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点人,要介绍清楚姓名、身份、来自国家和企业的名字,在国际贸易谈判中,一般由双方主谈人或主要负责人相互介绍各自的组成人员。

介绍的顺序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先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先把职位和身份较低的介绍给职位和身份较高的;

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即使女性非常年轻或刚参加工作也是如此;

先把客人引见给主人,注意,在人数较多的场合,主人应对所有的客人一一人士,在谈判中这点非常重要;

先把个人介绍给集体;然后介绍集体的成员;

介绍时,除妇女和年长者外,一般都应起立,但在宴席和会谈桌上不必起立。

握手

握手的时间长短要适宜,一般三秒左右;握手的力度要适度,握手时必须面带微笑注视对方,切忌目光左顾右盼。女性与他人握手时应先脱去手套,但是地位较高者例外。男士则必须脱去手套才能与他人握手。

握手也要注意先后顺序;在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在男女之间,女士伸手后,男士才能伸手;在主人与客人之间,主人应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许多人握手时注意不能交叉。在与人握手时不要看着第三者,这样很不礼貌。

要注意的是,握手并非是全球通用的礼节,例如在东南亚的一些佛教国家是双手合十致敬;在日本、韩国是鞠躬行礼;美国人只有被第三者介绍时才行握手礼;东欧一些国家的见面礼是相互拥抱。

致意

如果遇到谈判双方或多方之间距离较远,一般可举右手打招呼并点头示意;与相识者侧身而过时,应说声“您好”;与相识者在同一场合多次会面时,直点头致意即可;与一面之交或不大相识的人在谈判场合会面时,均可点头或微笑致意;如果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不可径直去问候,而是在对方应酬活动告一段落后,在前去问候致意。

国际商务谈判之日常交往礼仪在国际商务礼仪中是非常重要的,谈判不一定要唇枪舌剑才能谈的过对方,在于其日常的交际中表现完美,表现出优雅气质。给对方以自信,沉稳,内敛的礼仪风范,更能震慑对方于无形。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