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他们相比其他人有更多的经验。
纵观中外历史,也许偶尔有那么一两个非常出色的天才,他们仿佛生下来就知道怎么打仗,怎么看穿敌人的阴谋诡计,天生就能让士兵爱戴,有蛊惑人心的能力;但是这种天才毕竟是少数。
99%的人都是经验的学生,都有一个学习摸索的过程。
比如最开始学习怎么管理十个人,然后再学习管一百人,最后学习管一千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级都会把那些不适合的人筛下去(想想刘邦起兵到最后夺取天下进行过多少次战斗)。
另外还有一点,刘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胜利者,所以他的发小和部下通过这些胜利可以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把这一次战斗的经验用在下一次战斗上;如果刘邦一直打败仗,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刘邦和他的小伙伴们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
刘邦起义的时候已经快40岁了,本身就是沛县一霸,刘邦年轻的时候做过张耳的门客,能做亭长,按照秦汉惯例,家产十万钱以上,所以吕公避祸沛县的时候才会把女儿嫁给刘邦,虽然吕公和县令是朋友,但是显然吕公认为刘邦这个亭长比县令更能保护他。
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刘邦的经历?
因为这说明刘邦这样当地豪强,他的小伙伴肯定不是一般人,按照汉朝的话说,应该都是些惹是生非,不服官府的游侠儿、浪荡子,他们本身相比当时普通人(比如刘邦老实种地的哥哥)素质更适合军旅生涯。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您别说刘邦的发小都会打仗,就连他那不咋样的后代刘备,都沦落到卖草鞋的份上了,随随便便的找俩大兄弟去结拜,这都能结拜出俩万人敌来。
其实关羽当时是个卖大红枣的,当然电视里变成了卖绿豆的,其实都一样,张飞是个杀猪的。您要是搁一般人的眼里,这也瞅不出这是俩万人敌不是。
这要是搁项羽这里,他也不识货啊!
您要是再往后数,朱元璋老朱,这更得劲,就一农民,还是赤贫,家徒四壁那种,要不然也不会一个月一大家子就能饿死一大半,为了混口饭吃吃,这和尚也做过,乞丐也当过,回头准备造反了,带着一帮子发小同样个顶个的牛掰。
您别说是发小了,拎出一个侄子还是外甥的,这都不是一般人,那都是猛将的存在。
人不一样,但路数一样,所以这里头肯定有道道。
是啥道道呢?要俺说就俩字——平台。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嘛平台呢?这么嘚瑟?有空咱也来一个!”
一般人来不了,但搁在刘邦这里却很简单,这平台唯一的准则就是,只要你敢来,俺就敢用你。
打个比方,樊哙这最开始也就是个屠狗的,那年月屠狗的虽然不多,但没有一百他也有八十,但就是樊哙成功了,不仅坐了左丞相,还封了舞阳侯,拉着吕后的妹妹做了老婆和刘邦成了亲戚。
能力肯定有。
咱就说了,一开始你让樊哙带十万人和人PK一下,基本上就是找死,这兵还没带地头上,指不定就炸营了。
所以樊哙也是一步步的成长起来的,你没有通过学习,这啥也能干,这就是不可能的事。
咋呢的呢?打个比方,最开始的时候,刘邦给樊哙一百来人,让他指挥。
结果第一次砸锅了,但樊哙人回来了。
“没事!好兄弟!人回来就成!咋样?再给你一百人,能带不?”
“咋就不能?带!”得咧樊哙带着一百来人又出去嘚瑟。
结果又砸锅了,就这么来回几次,您感觉樊哙会不会带一百来人打仗了?(历史上樊哙是一员猛将,不会出现一次次砸锅的现象,咱就是打个比方而已!您别较真)
战场才是最棒的军校,只要人不死,活下来,学到的东西就很多。要不了,在战场上,打过两次以上的士兵,只要活下来的这都叫老兵呢?
结果刘邦一瞅:“行啊!这一百来人带的够爽利的!这回给一千人!瞅瞅咋样?”
能带的动,这下回可就是一万人,再来就是十万人的大部队了。
所以刘邦不吝啬自己的资源,只要你够胆,没毛病可劲的发挥就成,怕就怕那种打一回仗,瞅着血刺啦胡的战场,直接就怂了,那刘邦还能捧着当夜明珠吗?不能够啊!回头就给你丢垃圾堆里头去了,瞧都不带瞧你一眼的。
当然一味的勇猛他也是不成的,这样下来撑死了也就是个大将,弄个先锋而已,做不得统帅。
而刘邦这个平台不仅能让你有足够发挥的空间,他还自带成长功能!当然这肯定不是刘邦耳提面授的教育,是因为刘邦这个平台他吸引人啊,因为他不吝啬自己的资源,所以有能力的人,他这平台就跟那黑暗中的光亮一样的发亮,这些个人才就像飞蛾一样的扑了过去。
那么吸引的有能力的人多了,刘邦这些个发小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在这些有能力人的沾染下,他也能学到个一二三四五。
这老话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您比方说大名鼎鼎的兵仙韩信,人家带兵那叫个好,多多益善吗?
这瞅多了,你照猫画虎他也能画出个样子不是?
哎!所以但凡胆大的,还能活下来的,战场上学完了,回头还有人在前边做样子,这也能学成。
樊哙当时如果学不成的话,没法子了,刘邦给个贴身大保镖当当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撑死了也就是保镖头而已的。
说了这么些都是理论,有些空洞,咱举个实例大家伙感觉一下。朱元璋老朱的侄子朱文正。
这哥们整个就是一个二世祖,一天天的也是不务正业,蹦着高高的玩乐,老朱手底下的人没几个人瞧的上的。
结果当年陈友谅围困洪都,就是这个哥们坐镇 ,那可是六十万大军啊,朱文正手底下就八万来人。
咱夸张的说一下,陈友谅让人一人吐一口吐沫都能把洪都的城墙给淹了。
就这朱文正楞是守了八十五天,这都快三个月了,你都不知道把陈友谅逼的让人用刀子搁洪都的城墙上楞是砍出一洞来,但就算是这样,朱文正还是牢牢的将洪都赚到手里头等着老朱回来。
这要是真是一二世祖能守的住?天生也不会有这能耐,还不是看着看着就会了,你不给他看,说死了他也不会。
有人说乡下人这呀那呀的?是,乡下人看起来是土,那是因为没见过多大市面,认识不足,你让他在城里头呆个三五年的,土吗?指不定比城里头还精明!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所以不管是刘邦还是刘备,或者是朱元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给来帮衬他的人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平台。
而且他们的这个平台还是那种可以进行成长的平台,捎带着他们带着的发小啥的也跟着无限量的成长起来。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